发挥场馆育人动能 赋能新时代思政教育
场馆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南通理工学院在坚定方向、增强自信、聚力创新等方面发挥好高校场馆的育人作用,让“场馆”赋能新时代思政教育。
在赓续红色基因中坚定方向
无论是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南通理工学院通过多种方式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
位于学校图书档案馆一楼南侧的党建思政馆,建筑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设有“璀璨的华夏文明”“光荣的奋斗历程”和“生动的理工实践”3个展厅,采用图文并茂、声光电结合的方式,生动讲述中华民族发展史、党史和学校的党建思政探索。它与思政广场、励志广场、雷锋馆等场馆构成立体的红色育人体系,成为学校赓续红色基因、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载体。
这些红色场馆不仅是教职工入职教育的必去之地,开展学生入学教育、主题活动和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还是周边企事业单位进行红色文化学习和党日活动的理想平台。7月1日,崇川区永兴街道在学校党建思政馆进行了党员干部的集中学习,并将其设为永兴街道党员干部现场教学基地。周边不少企事业单位也纷纷表达了与学校党建共建的意愿。对党建思政的重视和支持,让南通理工学院与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增进了共识、拉近了距离,更坚定了学校的办学方向。
在继承传统文化中增强自信
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不仅是高校植根地方的现实需要,也是赓续中华文明的历史使命,更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实践。该校海安校区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海安花鼓纳入文化传承项目,每年都会组织多批次学生奔赴各地开展海安花鼓调研和推广活动。学校还在校区内建立了海安花鼓研究中心和展厅,一个集培训、表演、研究和展示于一体的传承体系已基本成型。学校的海安花鼓传承项目入选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创建项目。
除了海安花鼓外,学校还将蓝印花布、板鹞风筝、沈寿刺绣等地方特色非遗项目“请进”南通校区,划拨专门区域,建立工作室,开设公共选修课,并借助各类展馆,进行系列展览和比赛,让更多的青年学子走近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底蕴和魅力,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在弘扬优秀精神中汇聚力量
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他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爱国企业家的典范”。为弘扬张謇精神,南通理工学院专门建设了张謇文化教育馆。该馆总面积超1000平方米,围绕从读书郎到状元公、教育家,从创业者到实业家,从好心人到慈善家,从观望者到社会治理领导者等内容,详细展示了张謇的成长历程,对青年成长成才和干事创业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为更生动地讲好张謇故事,学校依托张謇文化教育馆,多次与研究张謇精神的专家学者交流,组织举办首届“张謇奖”全国书法比赛和优秀作品展,共吸引全国近3000人参赛。此外,学校组织召开张謇企业家精神大学生读本研讨会,并与张謇企业家学院签订合作协议,承担相应的实践教学任务。正是凭借着对弘扬优秀精神的坚持和服务地方的执着,南通理工学院才在发展中赢得越来越多优秀人才的加盟和各界人士的关心,汇聚了更加磅礴的发展力量。
在丰富思政课上创新形式
思政课在增强青少年“四个自信”、昂扬精神面貌上有重要作用。南通理工学院采用思政课+场馆的形式,将思政课堂搬进展馆,通过立体浸润、实景感悟、多维感知的方式提高思政课的成效。学校还借助网络全景展馆,让学生“云游”全国著名红色展馆,在联系对比中体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学校组织大学生线上思政风采大赛,让青年人从“受教者”变成“主讲人”、从“旁观者”变成“制作人”,在讲述新时代的故事中感悟沧桑巨变、凝聚奋进力量。
正在建设的南通理工学院网络思政协同育人中心,将围绕“五个一”,打造一个集校际交流、学习培训、研究展示于一体的网络思政平台。依托现有场馆,分别瞄准建立一套面向应用型高校的思政会商交流机制、搭建一个成果展示的专题网站、形成一本网络思政的年度论文集、打造凝练一个网络思政品牌项目和建设一组网络全景场馆,在提高本校场馆育人成效的同时,汇聚兄弟高校在场馆育人、网络思政方面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为思政课提供更加鲜活的素材。 张鹏飞 余佳音 贾舒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