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重温经典丨电视剧《西游记》曲作者许镜清的“西游情”

澎湃新闻

关注

1982年开始陆续播出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是几代人的童年记忆,曾获第8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连续剧特等奖和优秀美术奖,也获选“重温经典”频道首批播出剧目。这部剧不单满足了大家对神话精怪世界的想象,剧中《敢问路在何方》《云宫迅音》《女儿情》等多首歌曲也广为流传,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这部电视剧的曲作者许镜清老师最初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的专业作曲,早期的《大寨红花遍地开》《乌苏里啊我的故乡》等民乐都是他的代表作。为82版《西游记》作曲后,许老还担纲了《女人不是月亮》《宋庆龄和她的姊妹们》等影视作品的音乐创作。在许老看来,对自己创作生涯的肯定不完全来自奖项,民间的自发流传更能印证观众们对作品的认可和喜欢。

近日,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特别邀请许镜清老师接受访谈,回顾四十多年前为《西游记》作曲的经历。

【对话】

:您是如何获得为《西游记》作曲的机会的?

:在我被请到《西游记》剧组创作音乐之前,有七位相当有名气的作曲家相继被邀约,我是第八个。我为《西游记》作曲,纯粹是偶然。

当时,我在北京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作曲,知道我的人不多。我从哈尔滨艺术学院作曲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北京,进了农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主要就是为农业科教片和纪录片写音乐。那时,我就想,不管写什么,只要能创作老百姓爱听爱唱的作品就满足了。我这个人在创作上一向不循常规,什么曲风都想尝试,什么乐器都想碰碰,不轻易放过任何创作机会。在专业上我是很认真、很用功的。

进《西游记》剧组是谁推荐的我呢?是一位叫卢世林的作曲。他跟王文华说,你找农影的许镜清,他这个人啊,你给他一块石头,他都能把这个石头写活了。王文华是中央电视台的音乐编辑,他一听说,居然有能把石头写活的作曲,也很好奇,赶紧打电话到农影找我。那天,我闲来无事,坐在传达室看报纸。传达室老头刚走出屋子,桌上的电话铃响了,我随手接起电话,没想到,电话居然是找我的。来电的人说,他是中央电视台的音乐编辑王文华,朋友推荐说我的音乐很不错,想约我第二天到电影乐团,聊聊音乐创作的事。

我听说要聊聊作曲创作,便欣然答应了。第二天我骑上自行车如约去电影乐团。地方离我们单位很近,骑自行车不到10分钟就到了。我一看,屋里坐着卢世林,我们彼此认识,还有一位,就是王文华。几句寒暄后坐下。王文华说,中央电视台要拍一个几十集的大型电视连续剧。我一听说几十集,吓一跳,那时候五六集算长片,顶了天也就十集。这几十集的神话故事片,还要我和卢世林你一集我一集分开创作,我觉得难以想象。

那次交谈回来后,好长时间也没动静,就在我快忘记了这件事的时候,又接到王文华约我到电视台见面的电话。我又如约去了,他们拿一个歌词《生无名本无姓》,叫我写一首歌。我很快就写完了,还找来了当时唱《小螺号》的程琳,把这个歌唱一遍,录下小样。王文华听了小样,很满意。这是我第一次为《西游记》作曲。

:《敢问路在何方》这首歌的幕后故事是怎样的?

:当时(试播片)前面还有一个歌是王立平写的,用在片头(注:此处提到作品应为《百曲千折显精诚》,为1984年播出时所用片头曲,王立平词曲,吴雁泽演唱;1982年该剧试播时还曾有另一首片头曲《云荡荡海茫茫》,演唱者为耿其昌)。王立平写的片头曲是由吴雁泽演唱的,我写的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如果再请男声演唱,就显得过于阳刚,我认为不太好。于是,我请了女中音张暴默来演唱,她的音色柔中带刚,有股内在的力量。歌曲录完后,杨洁导演很满意,1986年试播的时候都是用张暴默演唱的版本。

前11集播出一段时间后,杨洁导演也收到了一些音乐方面的反馈,大家褒贬不一。有些专家,认为《敢问路在何方》不能是通俗唱法,太柔美、太抒情,要换掉。杨导却很喜欢这首歌。为了满足各方需求,杨导要求我更换男声演唱《敢问路在何方》,并且要我写一个2分40秒的片头曲,纯音乐,我只能照办。

《敢问路在何方》要换男声演唱,倒不是难事。一次偶然机会,我碰到蒋大为在录音棚为别的电视剧录歌,我对他的声音有所了解,于是跟杨洁说,干脆让蒋大为唱吧。杨导同意了。当我把曲谱给蒋大为时,他说了一句,这歌我闺女都会唱,我还不太会唱呢。蒋大为第一次进棚录《敢问路在何方》的时候,我不在场。录完后,我听出两个地方音准不对,提出要求,必须重录。后来,我亲自监棚,重新录制完成了现在大家听到的蒋大为演唱的这一版《敢问路在何方》。

:《云宫迅音》这首曲子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杨洁导演叫我写一段2分40秒的片头音乐,就是现在大家听到的《云宫迅音》,原来我取的名字是《西游记序曲》。我问杨导,要怎么写呢?杨导说,怎么写是你的事。我再问,写什么内容呢?杨导说,没内容,你自己看着办。就这么两句话,让我犯难了。《西游记》里描写的东西很多,天上地下水里,神仙妖怪凡人。音乐是抽象的,但没有方向是非常难下笔的。

一首歌曲有词,作曲便有所依赖,但是写纯音乐就不同啦。我写一个长音,可以拉2分40秒,可不是那么回事;我写七八句音乐,“驴唇不对马嘴”地写也是音乐,但也不对。杨导很高明,名义上说不管,你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实际上她心里有根弦,一把尺子在这比量着呢。但你说,她这根弦是什么呢?我很难猜啊。所以,那时候我真的苦思冥想了好几天。也许是老天助我,在我没有思路的时候,两三个民工敲着饭盒从我窗外走过,重复的哼哼唧唧突然激发了我的大脑,让我产生了开头的旋律。再后来,我确实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声音从空中飘来了,“啊啊啊……”(唱),云里雾里的感觉。有人说,《云宫迅音》是天上来的,似乎也对。有了这些旋律,对我来说,相当于有了主题,有了思路。两三天时间,我就完成了整曲创作。

《云宫迅音》的完整创作,是让我费尽周折的。杨洁要精准的2分40秒,我是掐着秒表做出来的,可以多不能少,但也不可以多太多。编配的时候,我开始由弱渐强,加上电吉他、电子鼓、合成器等等,一步一步推进,力量往上走,最有力度的旋律响起,然后飘进女声,直到高潮结尾。该有的音乐旋律基本都有了,听的人什么想象都可以有。我是音乐,不是小说,如果写个散文,我可以告诉你天空一朵云彩飘来,一个仙女骑着云彩在上边连唱带舞。但我写的是音乐,它是让你意会并产生各种想象。

音乐录制完成后交给杨导,她非常高兴。她说,这样的音乐正是她要的。当她随着音乐往上剪片子的时候,跟我说了一句话。她说,老许啊,你这个音乐写得太棒了,我们剪片子都跟不上了,怎么剪都觉得不符合你音乐的那种感觉。我说,你们随便往上贴吧,贴什么是什么,反正我那音乐是充满想象力的。

:“女儿国”是让唐僧有情有爱的一个故事,如何选定《女儿情》主唱的?据说杨洁导演对这首歌也很重视?

:当时广播文工团有一个长春来的歌手,她老公跟我关系不错。他说,能不能让我老婆去唱?我说,试试吧,要行了我不说啥,让导演听就好了。要不行,别怨我。他说好。那位歌手是唱美声的,那年在某个歌曲大赛拿了一等奖,但是《女儿情》不适合用美声演唱,而且,这首歌不需要特殊方法处理,越没方法越纯越美。等她录完以后,她觉得这歌非常好,我倒觉得她没有把我想要表达的东西唱出来。而且,这么好听的歌,我一个人说了不算,还得导演拍板。最后,这歌确实没让她唱。

后来我想到了吴静。吴静所在的东方歌舞团离我家很近,她也到过我家,我听过她唱的歌,很用心,而且音色柔美动听。她的声音条件符合《女儿情》的定调。

录《女儿情》这首歌的时候,杨洁格外在意。因为她拍摄《西游记》的时候,对《取经女儿国》这一集就情有独钟,她说,这是唐僧西行路上唯一一次动情的地方,一定要拍好。杨导对女人的美,以及如何拍得美,是很有心得的。

:谈谈这首歌的词作者阎肃老师?

:我跟阎肃先生都是属马的,他大我一轮。可以说,他是我的师长、合作伙伴,也是朋友。

我们俩的合作由来已久,在写《西游记》之前的若干年,就经常合作一些短的电视剧。有剧组找作曲我一般都找阎肃,因为他写的词非常到位。

阎肃先生是空政文工团的领导,很有权威。另外,他非常有学问,有头脑,而且是很会为人处事的一个人,很不简单。他当年的歌剧《江姐》写得多好啊,还有很多好作品。阎肃这个人要求自己也很严的,正像他这名字似的,要求是很严肃的。但他又挺爱讲笑话,是很风趣的一个人。

:杨洁导演是个怎样的人?

:杨洁导演是相当合格的导演,也是有水平、有头脑、有智慧的老太太,而且为人耿直率真,也是不错的。作为导演,她的人品和事业是相关联的。她能笼络大家,大家也都怕她,这就是最好的导演。如果我光跟你关系好,什么都无所谓,到剧组跟你胡闹,这就完蛋。她有威严,大家既怕她又想从她那得到导演的关爱,所以这样的导演是很成功的。杨洁看人、分析事情很准确。这一点我很佩服她,她的头脑比我们聪明多了。而且她看事情,跟你讲问题,始终不偏不倚。

我们私人关系也还可以,杨洁说话一是一二是二。我们闲暇时常在一起打扑克,说说笑笑,轮流请吃饭。开始我们都以为杨洁比我们富有,其实不是。我去杨导家聊天,吃饭基本是大家轮流掏钱。但是杨洁掏钱的机会比我多得多,杨导经济上并没有什么特殊,但她对朋友、对同事,尤其对《西游记》剧组的人,去她家都留你吃饭,而且多是出去吃。

杨导这个人的一生,对事业的要求总是一丝不苟。另外,她抓取作品的灵魂非常准,作为导演,这个是很重要的。《西游记》小说挺厚的,你把里边杂七杂八全拿上来,拍100集也拍不完。但是她能25集就把精髓的东西,最美的精巧的故事都拍出来,这个很不容易。

:有没有哪些瞬间,让您感受到身为艺术工作者的幸福?

:我(家)旁边就是一个大公园。走到那里,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女儿情》的歌。我开始去的时候,听到公园里自发的那种合唱队在唱《敢问路在何方》。我赶紧跑去看看,因为他们唱的是我写的歌。倒不是说,是我写的就怎样,而是去享受老百姓唱这个歌给我带来的亲切感受。听老百姓唱,声音虽然不如歌唱家好,但他的声音是真挚的,发自肺腑的,我作为作者是很欣慰很自豪的。

有一天傍晚,我跟我的助手小虎走到公园里,老远就听着“鸳鸯双栖蝶双飞……”,原来有一群老大妈跟着《女儿情》在跳广场舞。我说,咱们快过去看看。我跑到老大妈后面,跟着她们比划着跳,小虎拍下了视频,我越看越开心。这种现场的参与,也许有人会认出我,也许认不出来,这都无所谓。认出来我,大家会更高兴;认不出我,我也高兴。作为一个音乐工作者,我的作品得到大家的认可了,这个比获什么奖都难能可贵。

:“重温经典”频道的开播,勾起了您的哪些回忆?

:我觉得“重温经典”频道对于我们这些曾经参与创造过经典的人来讲,是一件很好的值得回忆的事。我们拍《西游记》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从开拍到现在大概有近半个世纪了。但是对于历史来讲,辗转只是一瞬间。在这一瞬间,我们参与创作82版《西游记》的这些人,把全部精力、全部热血和自己的才华,拿出来贡献给《西游记》创作了。

现在让我回忆当初,那里面有很多酸甜苦辣,各种艰辛不言而喻。成就这部经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是若干人,几百人,甚至几百人幕后还有一批人,他们付出了很大的辛苦。一般情况下我不去回忆这些东西。真的回忆起来,我也会觉得心里既有美的东西,也有辛酸的东西,两者都有。美的东西是我们的艺术作品得到大家的认可,大家喜欢,这是作为一个音乐工作者希望得到的。但是,也有我们很辛酸的东西。

所以一部好的作品问世,能够得到大家的称赞,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后记】

许老现在长居广州,我们的访谈就约在了他家附近的一家多为本地人光顾的茶楼。

自嘲不会讲话的许老,实则颇为风趣健谈。我们见面的下午,实际上是他作为艺术创作者生物钟的“早晨”,所以交流一直进行到深夜。从儿时亲历“闯关东”到童年为补贴家用的起早劳作,从勤奋练就“天才”的艺术学校学生到农影期间初试并钻研乐曲创作,以及后来和谢添等北京电影制片厂老艺术家的合作,他都娓娓道来。期间伴着难以割舍的香烟和不时被唤起的咳嗽,形象生动、可爱极了。本文未能有更多篇幅囊括这些内容,我们会试着在“重温经典”的后续研究成果中体现出来。

另外还要特别感谢许老的助手“小虎”卢嘉群。她本人是《西游记》的资深粉丝,也是许老《我为西游记作曲》一书的编撰者。访谈期间遇到许老因为时间跨度太久、记忆略有混淆的时刻,她总能及时提醒,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图文资料。

通过作曲家的经历看一部经典作品的诞生,我所感受到的是许老本人的执着与创新,杨洁导演的能干与豁达,阎肃老师的专业与才华,当然还有作品背后大家所付出的汗水。“重温经典”频道的播出给了我们聆听幕后老艺术家创作经历的机会,我们也会将其妥善保存并努力呈现,相信这笔宝贵的财富会惠及后来者。

口述嘉宾:许镜清(国家一级作曲家)

特约访谈、整理:林卉(中国传媒大学口述历史专家)

创作组:胡杨(中国传媒大学团队)

策划:赵聪 李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