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综N代”路在何方

齐鲁晚报

关注

时隔五年,《我家那闺女2024》终于再度回归。作为成长观察类综艺节目“我家那闺女”系列的续作,本季由柳岩、于文文、卢昱晓、朱旺旺担任常驻嘉宾,重在传达新女性新世代“好好爱自己”的生活态度。不过,其声势与前两季相比,显得落寞很多。

刘宗智 济南报道

回归遇冷

与前两季节目相似,《我家那闺女2024》依旧聚焦于观察女明星的都市独居生活。四位“闺女”代表着四种不同性格的女性:“知心大姐姐”柳岩,独居二十年但也会面临来自父母家人的“催婚”压力;“独立拽姐”于文文,因与妈妈的疏离形成了回避型人格;“别人家的闺女”卢昱晓,家庭氛围和谐,从小在爱里长大;电商头部主播朱旺旺,真实再现打工人的职场与生活问题。观察室嘉宾包括吴昕、黄菡、蒲熠星、王勉以及几位女明星的母亲,参与对女性成长各种话题的讨论。其中,吴昕取代了此前的李维嘉,担任控场主持人。

本季节目中弱化了饱受争议的“催婚”桥段,更注重“好好爱自己”,引发女性观众的共鸣。节目开播后,四位“闺女”的家庭氛围、情感生活、职场镜像、母女关系等内容一一展现,“卢昱晓家庭氛围、柳岩妈妈单口相声、于文文和妈妈半年不联系、朱旺旺打工人焦虑”等话题轮番而至,网友热议的同时也直呼“这简直在演我”“压力感十分带入了”。

当年“我家那闺女”系列的成功,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也引领了明星生活观察类节目的风靡。时隔多年再次回归后,《我家那闺女2024》的播出效果明显不如预期。从嘉宾选择上来看,无论是知名度,还是多样性,本季嘉宾相比以往都略逊一筹。此前,制片人王鹏飞曾透露此次节目几乎邀请了娱乐圈大半个女艺人群体,但敢于参与的并不多。

观察室嘉宾大“换血”,也引发了部分观众的不满。前两季中,李维嘉和大张伟的幽默为节目增添了不少亮点,本季节目吴昕作为主要的控场角色,确实出色地把握了节目的节奏,但在幽默感和亲和力上还有待提升。王勉和蒲熠星两位新面孔,则更像是“衬托”而非“主角”,难以与“闺女”和妈妈们进行深入互动。

特色不足

《我家那闺女2024》所面临的转型困境并非个例。类似“极挑玩不转”“跑男跑不动”的说法早已有之,“综N代”失速、口碑断崖式下跌的现象屡见不鲜。一方面,“综N代”无法摆脱同类型新生代网络综艺节目的冲击;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的创新能力不足,节目形式重复单一,其生存空间不断被消解。因此,多档“综N代”节目在第一季、第二季往往处于收视和口碑的巅峰,第三季后逐渐走向疲软。

审美疲劳是“综N代”的通病。比如,老牌综艺《向往的生活》走过七季以后,常驻嘉宾黄磊、何炅亲自官宣节目即将停播,一时引起网友唏嘘。尽管拥有良好的制作班底和播出平台,但是历经数年激烈的市场竞争,《向往的生活》也不得不面对可利用资源的匮乏,不得不面对被观众淘汰的残酷现实。从最初的“叫好又叫座”,到后来抨击老嘉宾缺乏新趣、新嘉宾没融入集体、节目内容同质单一等声音愈来愈大,《向往的生活》制作人王征宇在接受采访时阐述了其所认为的“老节目的悲哀”,即所有的老节目都会存在一个审美疲劳的问题,但是又因为固有的受众群体而无法彻底撼动内容的核心,所以所有老节目都会改版,但改版都只能是微调。

创作资源的匮乏致使“综N代”节目难以为继,一些固定明星嘉宾的离开,也能直接带走一波流量与热度。没有了邓超、陈赫、王祖蓝,《奔跑吧》的综艺感、趣味性失色不少;“八季元老”王迅退出后,《极限挑战》从人员、形式、内核上都彻底告别了最初那个豆瓣9.3分的“鸡条”;接替《快乐大本营》的《你好,星期六》主持人阵容大换血,但“何炅带不动的主持群”,直接反映在收视率上。

以变求变

不过,相比新综艺,制作更成熟的“综N代”依旧是目前综艺市场的主要力量。在海量同质节目涌现的创作节点上,如何能够保留“综N代”的特色优势,成功突出重围;在与更多、更新潮、汲取了更广泛经验的新生节目竞争过程中,如何能够保持“综N代”的领先优势;在节目N代化制作的冷藏周期里,如何能够做好“综N代”的观众留存,避免受众流失等,皆成为视频平台及节目主创团队必须思考的问题。

说到底,无论是内容的创新,还是赛制形式的变化,能否为观众提供新鲜感和可看性才是延续其生命力的关键。或许,从成功“翻红出圈”的“综N代”节目中,能够找到一些可供借鉴的有效经验。《花儿与少年·丝路季》用最原生的方式记录和呈现嘉宾们明星光环褪去后和普通人相似的生活,让节目回归朋友之间最真实的相处节奏,令观众得以沉浸在熟人嘉宾们亲切真挚的友情和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北斗七行”的温暖、治愈、真诚将情绪价值发挥到了极致,为“花学”打开了另一种可能性。

《歌手2024》时隔四年回归,摒弃了“安全牌”,让音综回归直播无修音的形式,竞技的刺激感被放大。全新的整季直播模式,让节目充满新意。歌手们需要面临直播演唱、全开麦、无修音,观众们可以进行实时讨论、实时预测,还可以针对直播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开启交流。也正是在这种模式下,歌手们的演唱、主持人的串词、嘉宾们的表情、网友的评论,全部都巧妙地融合,在节目中产生了即时回应,观众同屏共振,回应了“音乐圈苦修音久矣”的情绪,让节目的热度在一次次“摇人”和“申请出战”中不断高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