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打造农业现代化的共青团农场样板

兵团日报

关注

六师共青团农场农谷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化智能温室大棚(摄于7月12日)。共青团农场建设鱼菜共生现代农业综合体项目,闯出了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新路子。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美玲 摄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美玲 邵明辉 通讯员 杨文华

盛夏7月,六师共青团农场万亩麦田进入收获期,农机在金色的田野上驰骋,饱满的麦粒从收割机舱门倾泻而下。

小麦丰收得益于共青团农场农业科技的“硬核”支撑。2021年7月,共青团农场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共建先行县”。近年来,共青团农场与新疆农垦科学院及疆内外高校、企业、科研机构深度合作,走出了一条产业科技化、人才专业化、生态绿色化之路,农场农业现代化进程步入全国领先行列。

最新数据显示,共青团农场农业新技术科技转化率达66%,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8%,主要农作物高效节水技术覆盖率达100%。

共青团农场建设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的底气何在?3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效?近日,本报全媒体记者走进共青团农场探寻答案。

科技赋能产业

不断拓展建设范围

“田里装上了‘智慧大脑’,只需动动手指就能种好庄稼。”近日,这样一则“新闻”在共青团农场传开,引发种植户关注。种了20多年地的“老把式”马铭心中满是好奇。7月10日清晨,给自家农田浇完水,马铭便驱车前往位于农场北园区的5G智慧农业试验基地一探究竟。

抵达试验基地,大片的棉田映入眼帘。与自家的棉田不同,眼前的这片棉田,棉花长势整齐划一、高矮均匀,茁壮的叶片肆意舒展,看得马铭“眼热”。

此时,五家渠移动公司总经理张培正在地头查看作物生长情况。看到满脸好奇的马铭,他热心地为其讲解其中奥秘。经过张培讲解,马铭才明白,这片令人称羡的棉田背后,满满的都是“高科技”。

在试验基地里,虫情测报灯、苗情摄像头、土壤墒情监测站、气象站、智能水肥一体机等有序分布。矗立在中央的环境监测站实时更新着气象、光照、土壤、水分等信息,而这些数据在田头的中控室内一览无遗。

据了解,这个5G智慧农业试验基地占地830亩,由共青团农场与国兴集团携手打造,新疆农垦科学院团队予以种植指导,中国移动新疆公司提供5G+物联网等关键技术支持。

“有了这套系统,一个人就能管理800多亩地。等试验结束,推广到全场,职工群众种田就越来越轻松便捷了。”张培说。

5G智慧农业试验基地只是共青团农场农业科技现代化创新的成果之一。

建设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先”在哪里?

共青团农场党委常委、副场长申林军表示,“先”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带动。

绘蓝图,谋发展。自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启动以来,共青团农场先后成立“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党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关于加快共青团农场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实施方案》《共青团农场数字农业建设方案》等政策性文件。

2022年3月,共青团农场在与新疆农垦科学院深度合作的基础上,成立了新疆农垦科学院共青团农场产业研究院。与此同时,共青团农场还发动本地优质企业参与共建,棉花产业、葡萄酒产业、畜牧业产业和农机装备产业等多个产业的研发中心拔地而起。

近几年,共青团农场还建成了高标准农田16.8万亩,占总种植面积的87.5%。在此基础上,各研发团队在农场长期开展蹲点服务,相继建成优质棉高产创建示范基地、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微生物菌剂改良土壤示范基地、水肥一体化试验示范基地等一批生产示范基地,成为带动当地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力量。

“政府搭台、牵线服务,科研院校、本地企业发挥科技、人才、市场优势,共青团农场以农业科技现代化发展理念探索共建同盟机制,一幅有‘智’也有‘质’的农业现代化图景正在这里铺展。”申林军说。

培育农业人才

夯实协同共建根基

7月11日,在新疆准葛尔银丰农机装备有限公司(下称“银丰公司”)厂房里,技术服务部技术员李承泽拨通了新疆农垦科学院机械装备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涛的电话,向他请教相关问题。

半小时后,经过王涛的耐心讲解,李承泽解除了心中疑问。

“工作中,我们遇到技术问题,都会第一时间向新疆农垦科学院专家请教。”李承泽今年24岁,去年从石河子大学农业机械专业毕业。他告诉记者,有了这些“高人”指导,自己少走了许多弯路,进步很快。

李承泽的进步,离不开共青团农场与新疆农垦科学院在人才共建方面的共同努力。

从“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需要打好“科技”和“人才”两张牌。近年来,共青团农场与新疆农垦科学院深化全方位合作,加快“政产学研用”融合,建立全产业链科技服务平台,以科技、人才赋能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2022年,新疆农垦科学院与银丰公司紧密合作,建立了新疆棉花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双方还共同申报相关科研合作项目,支持双方人才联合培养及项目研发,加快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此外,共青团农场还积极探索“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职工”运行模式,通过引导,搭建新疆农垦科学院、新疆佰巨顺通商贸有限公司以及7个连办合作社间的合作关系,建成全流程、一体化的科技服务平台,通过科技力量加快共青团农场产业升级,不断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共青团农场与新疆农垦科学院人才共建工作体现在方方面面。3年间,聚焦农场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新疆农垦科学院4次组织科技服务团队开展技术指导,相关专家对200余名职工进行了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培养实用型科技人才100人;举办专家讲座14次,受益人数1456人次。

新疆农垦科学院许多农业专家常年在共青团农场服务,该院棉花研究所副所长王刚就是其中之一。

“既然是国家农业科技现代化共建先行县,就一定要科技先行。因此,新疆农垦科学院专家团队将科技攻关的重点放在我院自主选育的早熟、优质、高产、抗逆、适宜机采的棉花品种与智能化生产管理技术有机融合上,努力打造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自主知识产权高品质棉花高产创建种植示范基地样板工程’。”王刚告诉记者,团队将通过棉花智能化生产管理的研究,实现农业生产节水、节肥、省人工和棉田增产的目标,进一步推进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

厚植绿色底色

共奏协同发展新曲

夏日的午后,共青团农场农谷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生机无限,室内鱼儿翻腾、果蔬繁盛,室外三座循环水池内水声汩汩。

近年来,共青团农场围绕发展优质农业,探索鱼菜共生现代农业综合体项目,闯出了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新路子。

7月12日,记者走进农谷现代农业产业园,只见一座座现代化智能温室大棚依次排开。养殖区内有二十多座四、五米宽的大鱼池,一旁的牌子上分别写着河鲈、加州鲈鱼、高体雅罗,池水顺着边沿不停地循环转动,底部则有许多管道与外部的循环水池连接,水池的另一侧,有管道与旁边的蔬菜大棚连接。

新疆新途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赵栋梁向记者介绍,这种种养循环模式是将养鱼的水经过微生物分解处理后,变成自带有机肥的“营养液”供给蔬菜,蔬菜的根系在吸收水中养分的同时,可净化水体,干净的水体回流到鱼池供鱼生长,最终达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用肥”的目的。

“建立种养循环的目的是探索出一条生态友好、绿色循环、产业融合的发展新路子,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赵栋梁说。

于细微处见真章。3年来,共青团农场在推动农业“向绿而行”方面,下足了“绣花”功夫。

在开展生态环保技术革新方面,共青团农场鼓励新疆西部准噶尔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疆中盛天康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新疆泰昆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养殖企业大力建设健康无疫标准小区。目前,新疆中盛天康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已获批兵团健康无疫小区。

引进新疆创达塑料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五家渠市鑫兴木业有限公司等农林废料处理加工企业,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系列绿色环保项目,积极宣传提高职工群众科学种田、生态环保、健康生活的意识,加大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力度……依靠现代信息技术、聚焦绿色生产方式,共青团农场建立起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长效机制。

申林军告诉记者,下一步,共青团农场将继续按照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要求,积极拓展与共建单位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加快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努力打造农业现代化的共青团农场样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