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技术跟得上 丰收有保障

兵团日报

关注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优

金黄色的麦田,“丰”景如画。

近日,在八师一四一团五连的45号条田里,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农业科学院、石河子大学、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专家组成的测产专家组,对该团冬小麦高产示范田进行实打实收测产。

“是个丰收年!”得知自家的两块麦田平均亩产分别达到729.4公斤和751.94公斤,五连职工王万平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第一次种小麦产量就这么高,多亏有洪老师等农业专家的悉心指导。”

王万平口中的洪老师,是“重返职场”的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洪雪梅。今年刚退休的她被单位返聘,继续奔波在垦区的麦田里。

作为八师石河子市冬小麦育种的学科带头人,洪雪梅长期致力于冬小麦育种和栽培技术推广。目前,她带领团队培育的“新冬48号”“新冬52号”等8个冬小麦品种已在全疆实现大面积推广应用,推广面积约占北疆冬小麦种植面积的60%。

“我这一辈子都在研究小麦,心里放不下这些职工群众。”阳光下,洪雪梅的脸被晒得通红。她心里明白,对于职工群众来说,增产就是增收。

多年来,洪雪梅“扎根”在石河子垦区及北疆冬小麦田间。在冬小麦播种、返青、拔节、孕穗等关键生长阶段,她的“把脉问诊”细化到每亩地的用水量、肥料配比以及病虫害防治举措等,及时将良种良法相配套的水肥一体化、高效化控、植保等农业新技术送到职工群众身边。

“在团场的鼓励支持下,我今年试种了‘新冬48号’冬小麦。由于以前没种过小麦,心想平均亩产能达到600公斤就不错了。”王万平告诉记者,他采用了缩行增密、干播湿出和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滴灌栽培技术。

农谚有云:“三分种,七分管。”粮食要丰产,管理是关键。王万平深有体会地说:“小麦能丰收,离不开各级农技人员的悉心指导。”

在冬雪将化未化时,洪雪梅指导王万平在雪上撒肥,待雪融化,水肥都“吃饱”的冬小麦果然返青更快。但出苗时,看着自家地里稀稀拉拉的麦苗,再看看别人地里齐刷刷的麦苗,王万平慌了。

这时,一四一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农业技术员来到麦田,仔细测算株数。“你这一亩地的小麦穗数比别人家还多了近3000穗呢,放心!”农业技术员的话让王万平放下心来。

“从农业专家到技术人员再到连队‘两委’成员,小麦种植全周期有人跟、有人问、有人管,让我们种粮户吃下了‘定心丸’。”王万平说。

洪雪梅经常来到王万平的麦田,查看小麦出苗、分蘖、拔节、灌浆等情况。“什么时候打药?”“要施什么肥?”作为种粮新手,王万平的问题有些多,但洪雪梅耐心十足,这让他很是感动。“洪老师把技术讲得透,我们都信任她。”王万平说。

为更好满足职工群众对农业技术的需求,洪雪梅还和各团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连队“两委”成员、农业技术员组建微信群,化身为答疑解惑的“线上客服”。麦收之时,在洪雪梅的手机微信中,“小麦种植群2”不断冒出职工群众报喜的信息。而像这样500人规模的小麦种植微信群,洪雪梅的微信里有5个。

“看到职工群众增产增收时的笑脸,我心里充满获得感和成就感,感觉再苦再累也值得。”洪雪梅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