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三伏艾灸和冬病夏治

新民晚报新民网

关注

倪欢欢

三伏天是中医冬病夏治的好季节,很多人会选择穴位贴敷,有人觉得这办法很管用,也有人觉得自己都贴敷好多年了,身体也没啥变化,到底冬病夏治的穴位贴敷有没有道理?为什么有人会不管用呢?

其实冬病夏治针对的是寒性的问题、病状和体质,之所以要冬病夏治,是中医要借助夏天这个人体阳气最旺的季节,也是身体代谢能力最强的时机,通过温热的药,借助可温补的穴位多管齐下、齐心协力地将身体里的寒邪推出去,所以冬病夏治针对的一定是寒性的问题,不然就是无效的。过去,寒性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关节、消化道、呼吸道等,因为过去保暖条件不好。现在,人们很少在冬天受寒,但冬病夏治仍有用武之地,就是针对那些体质虚寒的人。也许在冬天,你并没有如老慢支、哮喘、咳嗽、胃痛等固定的疾病,但假如冬天明显怕冷、遇冷就感冒,那就应抓住冬病夏治的机会。

穴位贴敷只是冬病夏治的疗法之一,如果你不想去医院,完全能自己在家治疗,办法很简单,就是艾灸。三伏天“灸疗”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三伏天保健疗法,它依据中医学“天人相应”“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令阳气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的气血直达病处,标本兼治。

三伏天艾灸的第一个好处是根除寒性疾病。为什么许多中老年人一会儿腰痛,一会儿腿疼?就是因为体内寒、湿气重。在中医里祛寒除湿调理之法就是艾灸。三伏天是天地阳气最盛之时。通过艾灸,双重阳气注入体内,温阳驱寒。三伏天艾灸还可温肾壮阳,使元气充足,即夏不怕热、冬不怕冷,精力、耐力旺盛。古时,医家常用“神奇”来说明艾灸的功效和作用。根据临床实践,艾灸命门和神阙穴,壮阳第一。灸命门可培补肾气,振奋肾经,使阳气充盛。神阙属任脉,为生命之根蒂,灸之可扶阳固脱。二穴相配具温肾壮阳、回阳固脱之效。三伏天艾灸还能延年益寿。宋代名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扶阳保命,延寿之法,艾灼第一。”若中老年人在三伏天坚持灸关元穴,不光可解决尿频尿急、前列腺问题,还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再介绍一下最适合三伏天艾灸的几种病症。一、空调病。夏季,很多人选择躲在冷气充足的室内,走到室外又瞬间感受强烈的热流,冷热交替,温差极大,很容易引发感冒及周身酸痛,以肩颈部最常见。因为颈部正中属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太阳经主“一身之表”,寒邪入体太阳最先受之,而督脉则主“一身之阳”。我们可艾灸大椎穴,达到温阳散寒的目的。二、寒性咳喘病。这类慢性咳喘患者痰多清稀,面色白,舌淡苔白腻,或滑腻苔,或伴有打喷嚏、流清鼻涕,遇冷则咳嗽哮喘加重,怕冷的症状。我们可艾灸肺俞穴,起到温肺止咳、化痰平喘的目的。三、暑湿证。中医所说的暑湿证,一般不会出现高热,仅有低热,常伴有头痛、身体酸懒、倦怠乏力等,出汗而热不退,口干却不想喝水,有些还会出现呕吐或腹泻等症状。艾灸取穴:足三里、阴陵泉、中脘、神阙,起到温中散寒,健脾利湿,止呕止痛作用。四、宫寒。女性每到经期就怕凉、痛经,总感觉小腹凉凉的,或宫寒不孕,伴有性欲冷淡、月经后错、稀发,经量少,经色暗,腰部冷痛。不妨也趁三伏天阳气旺盛时赶紧艾灸,温补一下自己的阳气。艾灸取穴:关元、肾俞、三阴交、血海。

冬病夏治是中医的智慧。有“冬病”的朋友可要好好把握住夏季三伏天,补充人体的阳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作者系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中医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