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入伏啦!“冬病夏治”如约而至,哮喘、慢阻肺患者看过来!

扬眼

关注

转自:紫牛新闻

7月15日就正式入伏了。《内经》 云:“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冬病夏治是指在冬季寒冷的天气中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特别是慢性疾病,选盛夏伏天之时,通过中医药治疗,起到疏通经络、健脾益肺、温阳补肾的作用,以减少其在冬季发作的频率,减轻其发作的严重度,是典型的“反季节疗法”,体现了重要的中医学思想 ——“治未病”。

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夏天是一个不应放过的最佳治疗时机。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与针灸科均已连续多年开展“冬病夏治”诊治,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什么是“冬病夏治”?

根据中医辨证,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多属脾肾阳虚证,由于长期用药,患者易于脾虚生痰,更易受到风寒等邪气的影响,最终导致反复咳喘,逐年加重,终年不愈。按传统医学“天人相应”的理论,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内阳气也相应上升到顶峰,经络通达,原有阴寒凝滞影响血液流通的,要趁暑热天气,气血运行流畅之时,体内的阴寒之邪易被驱逐出去,从而使一些久病顽疾得以康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冬病夏治”对于呼吸系统的慢性疾病尤其具有显著疗效,特别是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最适合于“冬病夏治”的。

有10余年支气管哮喘病史的李阿姨,以前几乎每年冬都会发作1-2次,平时感冒后也经常会出现气短、乏力汗出的情况,去年三伏天来到我院中医科丁炜主任的门诊进行了第一次“冬病夏治”的尝试。就在去年冬季,李阿姨哮喘虽然再次发作,但发作时间明显缩短,症状明显减轻;并且,今年来感冒次数明显减少, 免疫力较前明显好转,所以今年继续来到我院中医科进行“冬病夏治”的治疗!

哪些“冬病”适宜“夏治”?

除了上述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关节炎,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以及中医辩证属于阳虚内寒的患者,如体虚易于感冒、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等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都可以用“冬病夏治”的方法进行治疗,以减少疾病的发作或减轻冬季发病的症状。

据了解,目前江苏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要采用“中药内服”,即“三伏补”的方法进行“冬病夏治”,同时,针灸科每年三伏期间也同步开展穴位贴敷、艾灸、拔罐、针刺和刮痧等外治方法。

江苏省人民医院针灸科主任张朝晖介绍,“三伏贴”属于穴位贴敷法,是一种广泛运用的无创痛穴位疗法,因其疗效明显、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无明显副作用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具备辛香发散、升提阳气作用的配伍中药研成细末,根据穴性的不同,用水、姜汁、黄酒等调成糊状直接贴敷穴位和患处,同中药内服的适应症相同。患者只需在夏至后开始贴敷,每10天贴敷一次,每年贴敷3到4次,3年为一个疗程。据悉,江苏省人民医院针灸科的“三伏贴”穴位贴敷治疗工作已开展了近20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冬病夏治”有哪些注意事项?

无论是中药内服,还是穴位贴敷,都讲究辨证施治,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展开治疗。中药内服需要根据患者的病症制定药方,一人一方;穴位贴敷则采用类药,针对不同类的病症选用相应的热性药物,在三伏天贴敷,起到热上加热、祛除宿寒的作用。一些养生馆、私人诊所,甚至网络电商等都开始销售“三伏贴”,不看病、不辨证、不选穴,故意夸大“三伏贴”适应症,使患者得不到预期的疗效。

目前,江苏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与针灸科均以传统中医个体化治疗方案为指导,为每位就诊人提供内外兼顾的个性化的组套,避免了“千人一方”的流程化治疗,凸显中医优势。“冬病夏治”适用于患有宿疾、阳虚的患者,阴虚阳亢、“火热”、患有急性疾病、重疾以及皮肤过敏或有破损和疥疮等患者都不宜使用。

同时,“冬病夏治”需要治养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即使在三伏天,饮食和生活上也要有所克制,可以配合药膳食疗,常食生姜、茯苓、山药等,禁食生冷,少食肥甘厚味,慎食海鲜。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乐观的心情,辅以适当的体育锻炼。

通讯员 冯小可 周静珠 姜航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校对 王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