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i云保冲击美股背后:B端保险平台的风口与挑战

媒体滚动

关注

来源:北京商报

保险中介机构正掀起一轮上市潮。上半年,小雨伞保险经纪的母公司手回科技和海尔集团旗下的众淼创科陆续冲刺港股,有家保险和致保科技先后上岸纳斯达克,元保数科赴美上市也取得新进展。进入下半年,i云保IPO又有新消息,爱云保技术有限公司赴美上市已经获得证监会备案。

曾经,凭借“保险营销队伍扁平化”“赋能代理人”等独特的业务理念,i云保被资本青睐,获得多轮融资。但如今,这条赛道越来越拥挤,咔嚓保、OK保、慧云保……竞品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i云保赴美IPO之路是一路坦途还是荆棘丛生,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扁平化”模式

经历40余年的快速发展,人身险粗放模式弊端显现,曾经为人身险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人海战术”失灵。2019年后,保险代理人规模进入下行通道。在此背景下,i云保逐渐在保险市场崭露头角,并获得资本的青睐,于2018年、2019年先后获得两轮融资。

“i云保区别于传统金字塔结构,实现扁平化的管理。通过这种方法,i云保有效地降低了营销成本,一部分反哺于保险从业者,使其获得更高的收入;另一部分可对上赋能保险公司,有效降低保险公司营销成本。”i云保创始人李哲不止一次在媒体专访中传达其业务理念。

确实,乘着互联网保险的东风,i云保的发展可谓迅速,2016年上线,到2021年平台累计服务用户超2500万。不过,当互联网保险潮水渐退,速战速决的资本对其态度也发生了转变。2020年完成B轮融资后,市场上便再没有了i云保获得融资的消息。

如今,保险中介机构再次掀起了一股上市热潮,李哲也将目光转向了赴美上市。

根据证监会发布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爱云保技术有限公司通过境内运营实体上海豹云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提交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材料收悉。爱云保技术有限公司拟发行不超过4389.2万股普通股并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或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爱云保技术有限公司的境内运营实体上海豹云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背后的平台,正是i云保。

不可忽视的飞单

i云保在成立之初,便积极布局保险科技,不断地尝试构建保险营销新生态。实践证明,i云保确实走在了行业前列。成立仅五年,i云保成交额便突破了百亿。不过,业绩狂奔背后,合规这一要求似乎往往被忽视。

“专注于赋能保险从业者的保险科技服务平台”是i云保对自身的定位。然而,“飞单平台”则是部分保险代理人对i云保的评价。

所谓“飞单”,是指金融机构员工私下向客户推荐非所属机构发行或代理的其他第三方机构理财产品的行为。具体到保险领域,根据传统保险的相关规定,一名保险代理人只能在一家保险机构进行执业资格登记,无权销售其他保险公司的产品。一旦销售,实质构成飞单。

2023年初,监管一则罚单披露了保险代理人利用i云保飞单的诸多细节。

泛华联兴保险销售股份公司山东分公司分别与百年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华夏人寿等12家公司签订了代理合同或协议,泛华联兴聊城分公司代理人员应在以上范围内开展业务。2021年3月至9月份,泛华联兴聊城分公司市场发展部负责人董某某通过“i云保”平台为客户代理保险业务30笔,涉及的太平洋财险等5家保险公司均不在本公司的合作范围内。董某某被认定为超出授权代理机构范围从事代理保险业务。

为了防止其他保险代理人将i云保当作飞单平台,i云保也对新注册用户施加了限制,北京商报记者实测发现,目前新注册i云保的用户需要满足未在其他机构执业登记。不过,这样的规则要想绕过也很容易。在上述监管公布的罚单中,董某某也曾根据投保人的需求,在i云保找到合适的保险产品,委托i云保业务员具体操作为投保人购买保险产品。

业内一位保险律师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虽然现在i云保要求在其他机构需要没有执业登记方可注册,但在注册时审核依然非常宽松,业务人员可以轻而易举使用亲属等他人的身份注册保险代理人。i云保日常对代理人培训和管理也较为松散,保险业务的第一道风控是业务人员本身,日常对代理人的管理过于松散,在业务品质方面可能出现风险。

北京商报记者就相关问题致函采访i云保,截至发稿,该公司未予回复。

松懈的代理人管理

由于管理松散,i云保自己的保险代理人也在“飞”往其他平台。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i云保是赋能保险从业者的保险科技服务平台,其背后具有保险销售资质的主体是保通保险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保通保险代理”)。

在北京商报记者近期报道的自媒体保险销售乱象一文中,揭露了持有保通保险代理执业资格的孟某,向记者推荐的产品并不是i云保及保通保险代理承销的产品,而是由东方大地(武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完成签单。对于保通保险代理和孟某来说,这一单完成签约,将构成飞单。

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表示,这种情形会给保通保险代理带来两方面风险。一是合规风险,根据监管规定,保险代理公司的销售人员只能在代理公司的授权范围内从事保险销售工作,并且代理公司需要加强对销售人员的管理,违反相关监管规定,监管部门有权对代理公司和销售人员进行处罚。二是声誉风险,飞单行为被曝光后会降低消费者对代理公司的信任度,导致客户流失,也会影响其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

一直以来,飞单是监管规定明令禁止的行为,这类短期急功近利的行为将会为个险渠道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李文中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保险代理公司的销售人员飞单行为如果大量发生,对销售人员管理不严格,也很容易产生其他问题,比如侵吞客户保费,给客户造成损失。其次,保险代理公司的销售人员飞单使得客户投保链条变得复杂,可能会影响售后服务的质量。此外,保险代理公司的销售人员飞单使得消费者与保险公司产生纠纷后处理起来复杂,可能会损害消费者利益。

愈发拥挤的赛道

在李哲最初创立i云保之时,互联网保险还处在成长阶段,赋能保险代理人的概念还比较新,保险科技的故事也没太多人讲。

如今,互联网保险市场已经走向成熟,C端市场从增量市场变为存量市场,在各家互联网保险平台寻找“第二增长曲线”过程中,也将目光放在了面向B端的保险代理人赋能平台,i云保的赋能保险代理人,早已不再是“独一份的买卖”。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近两年各类保险代理人赋能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小雨伞保险经纪旗下的咔嚓保、梧桐树保险经纪开发的OK保,还有慧云保、乐橙云服等。这些平台中,有的依托于原有C端平台能够形成业务闭环,有的虽是市场新秀,但也在上下游多渠道布局。这些无疑都是i云保的竞品。

不仅是业务竞争更加激烈,就连保险中介IPO这条路今年也异常火爆。如有家保险、致保科技等都纷纷迈开大步子走向了美股,手回科技和众淼创科也在冲向港股。

对于i云保来说,赛道不同,在IPO这件事上不需要同台竞争。但对于资本来说,保险科技的故事在轮番上演。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各家保险中介机构在上市进程中,更倾向于讲“科技故事”,将“科技”作为通向资本市场的“通行证”。如i云保在官网的自我介绍便是:i云保是专注于赋能保险从业者的保险科技服务平台。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为保险机构、保险从业人员提供“科技+服务”的解决方案。

不过,面对IPO的考验,不仅仅需要会讲故事,更需要让市场、让投资者看到投资潜力。中国民协新质生产力工委常务副会长及秘书长吴高斌表示,在上市过程中,保险中介机构普遍擅长打科技牌,宣传将科技与保险业务相结合,提升服务效率。然而,在港股和美股资本市场,保险中介的“科技故事”成色几何,是否被资本市场看好,还有待观察。一方面,科技赋能保险中介确实提高了业务效率,降低了成本。但另一方面,保险中介的核心竞争力仍然是服务质量和客户口碑。资本市场是否愿意为保险中介的“科技故事”买单,还需看其业绩和成长性。

北京商报记者 李秀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