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家庭医生签约,这些福利早知道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南京晨报

家庭医生签约可享慢病管理服务。

健康体检、“两癌”筛查、慢病管理、家庭病床……一张家医签约书,就是一份健康承诺。家庭医生也叫全科大夫,是对服务对象实行全面、连续、有效、及时和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和照顾的新型医生,旨在把健康知识和健康服务送到百姓家中,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记者从南京市卫健委获悉,南京市民签约家庭医生,可享受众多服务。

什么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指居民与家庭医生或家庭医生团队自愿签订服务协议,明确双方责、权、利,按有关规范要求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基本公卫和健康管理服务,推动医患间形成长期、连续、稳定的契约关系的一种服务模式。

居民如何与家庭医生团队进行签约?

南京市10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全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就诊、健康体检、家庭医生工作室或家庭医生上门服务、义诊咨询、健康教育等渠道,面对面与我们的家庭医生进行签约。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收费吗?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根据群众需求,主要提供以下两类签约服务:

①无偿签约:免费为签约家庭提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签约居民提供精细化电子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等服务。

②有偿签约:分别为健康管理服务包、个性化服务包。根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体检延伸服务,包括预约优先服务、健康评估、家庭健康干预计划、心理咨询、中医特色服务等,根据家庭医生服务包签约协议收取费用。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含哪些项目?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等。

签约家庭医生能获得哪些服务?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健康档案,动态管理档案。

2.一般诊疗费,免一般诊疗费的个人承担部分。

3.预约挂号、预约检查、对需要住院康复人员优先安排住院康复病床服务。

4.提供转诊,为在本医疗机构无法诊疗的患者提供转诊,帮助预约上级医院挂号。

5.优先为符合建立家庭病床条件的签约居民提供家庭病床服务。

6.优先为签约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安排慢性病联合门诊,提供诊疗服务,对病情稳定、依从性好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提供药品延方和1个月长处方量服务。

7.优先提供二类疫苗预约、接种服务。

8.肝功能三项、肾功能三项、血糖检查1次。

9.常规心电图、B超、DR辅助检查,给予8.5折优惠。

10.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肝功能(血清谷草转氨酶、血清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肾功能(血清肌纤、血尿素氮)、血糖、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心电图、腹部B超(肝胆胰脾肾)、胸部X线等常规检查1次。

11.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检测末梢空腹血糖1次/季度,4次/年。

12.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提供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评估。

13.为7岁以下儿童提供一类疫苗接种相关服务,为新生儿提供家庭访视,为儿童提供不少于11次的健康管理、咨询指导服务。

14.对孕妇提供不少于5次孕期健康管理服务,为产妇提供产后访视和42天健康检查,为育龄妇女提供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等健康知识咨询和指导。

15.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一般体格检查、血压、体重、血常规(合白细胞分类)、转氨酶、血糖、心电图、X片、B超等项目1次。

家医签约,提前两周预约专家号

延伸阅读

记者获悉,目前南京市“互联网+智慧医疗应用”成为医生诊疗的“最强辅助”,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分级诊疗、家庭医生“插上了翅膀”。目前,南京将30%的专家号提前向家庭医生开放,患者只需和社区家庭医生签约,就可以提前两周优先预约到平时很难预约到的大医院专家号,签约患者享有绝对的优先权。除了专家号,家庭医生还优先为签约居民预约二、三级医院的大型检验检查、住院床位等。

此外,南京专门出台政策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进一步衔接合作,为老年人提供定期出(巡)诊,协助老年人预约门诊、专家号及转诊住院等,补充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不足的短板,推动家庭医生签约“互联网+护理”服务向社区居家延伸,提供“点单式”个性化签约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的签约需求;鼓励开设家庭病床,解决了失能、半失能、行动不便及患终末期疾病等居家患者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临终关怀的“最后一米”服务难题。

此外,还可以申请设置家庭病床。长期卧床不起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签约居民先向社保部门申请办理家庭病床医保手续,再到居住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申请设置家庭病床。具体包括:脑血管意外瘫痪康复期,恶性肿瘤晚期,骨折牵引需卧床治疗的,符合住院条件的70周岁以上老人。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戚在兵 摄影报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