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偏偏忘了荣昌生物?

市场资讯

关注

耐心资本在哪里?

作者:西北哽

75日晚,传闻已久的《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突然就宣布通过了。

但是三天过去了,创新药到底怎么支持?怎么实施?具体的政策细节还没披露出来。不过从周一的A股表现来看,似乎市场并不是很买账。

今天跌得最惨的,恰恰是白马创新药企业荣昌生物。A股跌了9.4%,港股更惨,跌了19%左右。

荣昌生物刚在6月底通过了A股的定增方案,拟增发7600多万股A股,增发价差不多就是7月8日A股的收盘价:

每股36块

按常理增发方案还要报监管审批,起码还有三五个月的时间,按增发计划就已经很难融到25.5亿。今天跌完,荣昌这个定增方案还能不能执行,真的要打个问号。

荣昌生物的问题其实一目了然:各项投入太大,短期内难以看到亏损收窄的趋势。会花钱,这在2020年前是biotech专属的骄傲,但在当前就成了公司最大的软肋。

最新的一季报中,荣昌生物营收同比去年翻倍,但只是和2023年四季度持平,似乎增长后劲不足。公司已经有意压缩了研发投入、销售费用等支出项,依然没法捂住失血,一季度现金还是净流出状态。

(荣昌生物逐季收入)

还好,荣昌生物今年一季度通过贷款获得约4.5亿元的救急资金,目测平安度过今年难度不大。但是下半年公司肯定还要增加借款,保持手头资金的宽裕和在建工程的推进。

目前荣昌生物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43.8%,过去一年里一直在加杠杆,偿债能力正在变弱。

(荣昌生物资产负债率攀升)

管线开发上,泰它西普在美国开展的干燥症等几项临床需要大量投入;关键的IgA肾病适应症临床,国内已经III期已经完成入组,美国临床5月份时还没提交申请,恐怕与钱有关。维迪西妥单抗稍好一些,海外权益给了Seagen,仿佛嫁出的姑娘泼出的水,没有资金压力。

在这样的财务格局下,总额25.5亿的定增对荣昌生物来说还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执行不顺利肯定会影响到公司下一步发展。

7月8日晚,荣昌生物实控人王威东、房健民等紧急抛出一份自购方案,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增持1000-2000万元,这说明:

公司管理层很在意股价波动。

话说回来,荣昌和其他biotech的近忧还是要靠自己来解决。上周五公布的“全链条支持计划”,可能远水解不了近渴。

今年3月份的时候这份“保密”级的《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征求意见稿已经在网上流传,如今虽然没能见到征求完意见的全貌,但从几个月前的草案来分析,支撑的力度不会太大。

征求意见稿大约分为研发支持、审评审批支持、挂网采购支持、医保定价支持几个部分。

中国Biotech企业其实已经度过第一阶段的野蛮发展期,一级市场融资已经不再是问题,因为几乎已经没有一级市场了。研发支持和审评审批支持只能解决“大准入”的问题,即只能帮助药品获批,并不能解决“小准入”即商业化的问题。

在医保和支付支持上,征求意见稿也只是提到先行支付等回款问题,稍稍能缓解biotech的账期而已,但在谁帮患者掏钱这件事情上,草案没有给出更明确的指向,只有一条比较实际:

鼓励重点地区设立创新药补充支付专项基金,中央财政视情况予以支持。

今年各省的财政收入状况,不用说也都知道了。这笔传说中的“专项基金”到底谁来给,恐怕没人敢拍胸脯答应。之前北京、广东等地的全链条落地政策也没人更多惊喜,财政发达地区尚且如此,别的省份就可想而知了,这就是创新药板块“半日游”的根本原因。

荣昌生物面临和很多biotech企业同样的问题:前期已经用大量的投入孵化出一两个创新药来,市场表现只能算差强人意,没能从讨好一级市场转变到讨好二级市场上来,于是在前期融资款逼近枯竭的情况下,再融资困难重重。

或许这种短期资本推动下的医药创新,本身就不符合行业发展规律。但耐心资本在哪里?谁也不知道。

“全链条”的细节还没公布,希望真正出台后能给行业带来惊喜吧。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