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江苏大丰:“小特产”变身“大产业”,沃野奏响高质量发展“丰收曲”

南京广播网

关注

新一轮夏种耕作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大蒜等一批批“小特产”变身“大产业”;乡村环境宜居宜业美如画……盛夏时节,走在大丰乡村,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丽图景生动呈现,湿地之都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勃勃生机。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近年来,大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守牢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手工经济、庭院经济等六种农民增收致富模式全省推广,土壤普查典型经验全国示范,乡村振兴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打好粮食“丰收战”

筑牢粮安“压舱石”

在西团镇龙窑村的田间地头,一株株青翠欲滴的秧苗拔节生长。“过去人工插秧,一个人每天只能完成1.2亩。现在采用机械化插秧,只要田好、秧好、机械好,一台插秧机一天能插五六十亩,效率高多了。”村农机作业队负责人陈鑫说,相比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如今夏收夏种都已机械化,节省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

今年,大丰区共收割小麦94.95万亩,落实水稻种植面积近70万亩。全区积极做好机械、化肥、农药等重点农资供需调度和重点技术推广工作,全力保障“三夏”生产,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牢固基础。

夏粮要收好,更要储好。大丰区积极推动绿色、低碳、环保、节能储粮方式,加快建设高标准粮仓,扩大粮食仓储容量,用智能化、信息化的技术手段让粮食“新鲜”进仓、安心“住房”,促进提质降耗、节粮减损,确保粮食储备质量良好、储存安全。

仓廪实,天下安。近年来,大丰区把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举措,坚持生态优先,提升耕地质量,突出智能化建设,为加快农业强区步伐和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近日,在大中街道元丰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在田间忙碌穿梭,开展平整土地、开沟挖渠、修整机耕道等作业。“我们动用挖掘机8台、推土机4台,完成河道疏浚426条,新建泵站4座,配套建设农桥9座,改造和新建道路15.4公里,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8800亩。”村党总支书记吴宏庆介绍。

“技”高一筹绘“丰”景,推进粮食安全生产、丰产丰收,离不开科技支撑。在丰收大地蔬菜种苗研繁中心,已经建成省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示范基地;在金丰粮食储备库的高标准自然通风屋面平房仓,专用系统让稻谷“住”进“科技仓”;在兴谷米业有限公司,已经实现主要产销流程智能化、数字化。

平整田畴起粮仓,沃野欢声织锦绣。大丰区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守牢耕地红线,坚决扛稳扛牢粮食稳产保供重任,始终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让更多“粮田”变“良田”,助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吹响产业“冲锋号”

奏响富民“奋进曲”

“我家有6个蔬菜大棚,发展草莓、生菜、青椒、黄瓜等特经作物,每年能赚7万多元。”6月17日,大中街道阜北村六组村民朱成林一边在大棚除草,一边道出发展庭院经济、特色经济带来的可观效益。

阜北村邻近省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受丰收大地产业辐射,农民发展草莓等特色产业,推行草莓间套种玉米等新型种植模式,增加亩产效益,增收路子越走越宽。三组村民吴宝生推行大棚草莓套种甜玉米、糯玉米模式,1.1亩草莓收入近2万元,8亩多甜玉米、糯玉米刚上市。“今年收入不比去年少,估计能有10多万元。”吴宝生妻子丁怀凤开心地说。

建成30万亩大蒜、3万亩大葱特色产业基地,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农旅融合品牌数量全省最多,2023年新增绿色食品50个、有机食品14个……作为传统农业大区,大丰区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做实“土特产”文章,重点发力粮油加工物流、蔬果加工、肉制品预制、水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延长农业产业链条。

4月19日,盐城(上海)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投资环境推介会在上海举行,大丰现场签约总投资16亿元的稻米加工、粮食烘干及仓储等3个项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征集全国首批《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大丰区的“裕华大蒜”“南阳辣根”“恒北早酥梨”3个地理标志农产品被收录;位于大中街道的双禾食品深加工项目,新上食品生产加工线,可年产2万吨杏鲍菇、金针菇等系列深加工食品……近年来,全区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连年取得进步,项目建设数量、投资额不断突破新高,为乡村全面振兴不断注入新活力。

大丰区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多元化布局农业产业化建设,在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链”上发力,触发“链”式效应,释放农业发展新动能,做实“土特产”文章。

答好环境“必答题”

绘就乡村“新画卷”

“今年芹菜长势好,行情也不错,一定能卖个好价钱。”近日,聊起家前屋后菜园子里的芹菜,小海镇小海居委会三组村民康仕发语气里满是喜悦和期盼。“多亏村里帮扶,辅房的蘑菇房每天收一批新鲜蘑菇送到集市上卖,又能添一笔收入。”八组的蘑菇种植户施盛旺也兴奋地表示。

近年来,小海镇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下足“绣花功夫”推动农民致富、壮大村集体经济,围绕庭院经济、辅房经济,在全镇推广绿色生产、精细管理的种养模式,推动形成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的产业链,同时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激发美丽乡村新活力。

既造万顷良田,更美一方生态。大中街道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三龙镇斗龙港村、草堰镇三元村、西团镇新中村、草庙镇圩东村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西团镇新中村、南阳镇广丰村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大丰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扎实抓好户厕改造、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农业废弃物治理等工作,努力让农村生态美起来。

“以前一到夏天,河里就散发臭味,短短一周时间,河道清了,房前屋后更加整洁了。”大丰港经济开发区南新村村民满意地说,自开展人居环境优化提升专项监督以来,大丰港经济开发区南新村和王港居委会的人居环境发生很大变化,闲置空地焕然一新,农房外墙和小桥绘上乡村画卷,乡道边的杂草垃圾也被清理干净。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人民群众所向往的美好生活息息相关,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聚焦‘一部’‘四沿’‘五旁’等重点区域,深入‘边边角角’‘后院角落’,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模式,实施沟塘整治与以鱼养河、家前屋后与庭院种植、河坡整治与果树花草栽种、田容田貌与种植大户‘四个结合’工程,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促进富民增收。”谈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大丰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韦桂和充满信心。大丰区将持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培育特色产业、改善生态环境,锚定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目标,让“环境美”成为大丰鲜明的标识,让乡村有“颜值”更有“产值”,为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扛起担当、彰显作为。

【责任编辑:孙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