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东湖阿嫂”的幸福随迁生活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黄建东 通讯员 赵泽曦 姚夏林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撇出故事】

为独居老人送餐、公益演出、免费上门理发……在平湖当湖街道东湖社区,有一群活跃在社区的“夕阳红”,最年轻的55岁,年长的已经80岁,不过,与日常服务在社区的“红马甲”不同,她们是一群随迁老人,都来自东北。

她们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东湖阿嫂”。

从东北来到东湖,如何让随迁老人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平湖生活,是提升她们晚年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内容。

如今,这群随迁老人真正实现了从“进入”到“融入”,所到之处都是满满的正能量,她们也给社区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捺出态度】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人群——随迁老人。

随迁老人远离故土,面对新环境充满寂寞与不适,老乡间自发的相聚成为老人融入生活圈的其中一环,作为随迁老人中的一员,在孟庆凤发动下,来自东北三省的阿姨们自发组建“东北一家人”,她们相互照应,抱团取暖,用丰富多彩的娱乐、公益活动,描绘了一张东北随迁老人在平湖的幸福图景。

社区也在积极为老人们“搭桥铺路”,跟老人们进行着“双向奔赴”。社区将老人们可能会遇到的“困难”都想在了前头,为她们提供活动场所。同时鼓励老人们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发挥她们的经验与智慧,为社区建设贡献力量。当发现东北饺子成为社区的“宠儿”后,社区又创新打造“东湖阿嫂”共富项目,让随迁老人发挥光与热,助力社区共建共富。

从松花江畔到东湖之滨,从没有归属感到融入新社区,“东湖阿嫂”这一群体,无疑展现了一份随迁老人融入他乡的经验样本,也看见了未来社区发展的另一个侧面。

“候鸟”飞来如何安居?

上午7时,住在东湖社区嘉和花苑小区的孟庆凤提着菜篮子,带着高中刚毕业的孙女出门买菜,下了电梯,绕过小区的一片花园,走个十来分钟,就来到家门口的农贸市场。“呦,孙女放假啦,什么时候回东北呀?”“待习惯了,这个假期和孙女在这里过。”小广场上,正在晨练的邻居熟络地跟孟庆凤打着招呼。

买完菜,孟庆凤领着孙女步行到东湖公园,沿着湖边散步,孙女则在一旁跟邻居家的孩子交流。“别忘了,一会儿社区里有一场合唱排练,咱们9点见!”这时,社区姐妹罗杰骑着电动车路过,朝着孟庆凤喊着,一看表,孟庆凤赶紧把孙女送回家,收拾打扮了一番,便出门去参加排练。

今年70岁的孟庆凤老家在黑龙江大庆市,10多年前,为照顾孙女,老两口来到了平湖东湖社区儿子的家。“说实话,我妈年纪大了,刚开始决定带她一起来时,我心里也直犯嘀咕。东北老家生活几十年,环境熟悉。突然来到陌生城市,日常生活会不会不适应?”刚到平湖时,孟庆凤的儿子满是担忧。

居住了一段时间后,孟庆凤的儿子发现,老妈的随迁生活,远比想象中顺畅。

“在当湖生活的东北阿姨真的太多了,她们几乎都是和我一样的随迁老人,公交车上、买菜路上、超市里,都能碰见东北老乡,别提有多亲热了。”孟庆凤说,“社区知道我们这几个东北老人后,还隔三岔五就上门探望,后来,还把来自全国各地的随迁老人组织在一起,在社区开展活动,所以队伍更大了。”

在平湖,不仅生活便利,更让孟庆凤感慨的是,社区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她在异乡的新生活过得比在老家还充实、开心。

“一开始还担心远离老家的亲戚朋友,来平湖这陌生地方,得多孤单失落啊。但现在根本没工夫矫情,周一到周五根本闲不下来!”孟庆凤跟记者细数着她的“每周日程表”:“周二去老年大学上钢琴课;周四在社区参加合唱团排练;周五舞蹈排练与方言学堂,其他日子是集体志愿服务时间,养老院、慰问演出,每周都有不同的志愿活动……”

“东北一家人”服务在社区

随着孙女长大,孟庆凤的闲暇时间多了起来,如何打发?孟庆凤便组建了“东北一家人”联盟,将来自东北的姐妹们聚在一起,大家一起扭扭秧歌、唱唱二人转,生活丰富了不少。

起初,孟庆凤和其他东北阿姨就是闲暇时间抽空娱乐一下,组织随意,也没有固定场所。为了方便老人们聚会活动,促进彼此交流,社区专门辟出一间活动室,供老人们使用,还为老人们协调解决了钢琴、演出舞台等设施。

有了专门的活动室,聚会的老人越来越多,发展起来的兴趣爱好团体也多了起来。由最早的合唱团,再到书画队、舞蹈队……两年前,在社区主导下,还成立了老年协会,下设合唱团、模特队、书画队、舞蹈队。越来越规范的文体队伍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架起了“随迁老人”之间交往的桥梁。而在老人们用心用情的“经营”下,这些文体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

“只有老人才懂得如何教老人。”同样来自东北的李玉英,早在2015年便与孟庆凤偶然相识,她深知在异地生活“陪伴”的重要意义,她表示,自从参加了合唱团,很多老人感觉精神状态都好多了。“合唱团里,我经常鼓励大家忘记年龄,要唱出三四十岁的状态。”为此,李玉英经常选择一些活泼的歌曲,引导大家在歌里“变年轻”,“每次两个小时的紧张排练下来,大家精神焕发,一点都不觉得累。”她说。

作为平湖市首个创建成功的未来社区,东湖社区常住人口有1.8万余人,也是平湖随迁老人最多的社区,其中有许多像孟庆凤、李玉英一样的随迁老人。如何让这些异乡来的老人更快融入当湖这个大家庭,消除孤单陌生感,社区也想了很多点子。

“刚来前几年,我和本地老人接触不多,主要是听不懂本地话啊!”孟庆凤告诉记者。为了解决随迁老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沟通障碍,东湖社区重点面向外省随迁的新居民,开设名为“阿奴是新平湖宁(我是新平湖人)”的方言学习班,教授本地生活习惯用语、日常交流用语、常用俗语等内容。

“年轻人叫‘后生’,茄子叫‘落苏’……”孟庆凤表示,通过方言学习,老人们对方言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如今,身边部分随迁老人从“根本不会方言”变为“张口就来方言”。

“社区处处为我们着想,我们也理应在这里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吧!”记者得知,这些热情又能干的老人,也在默默反哺着社区、社会。

“社区就像我们的家,在这里我们都是一家人,感到无比温暖。”谈起社区对随迁老人的帮助,李玉英很是感动,后来,还有几位身体等方面符合条件的东北阿姨,加入了平湖市志愿服务团队,为社区、社会发展出一份力。

每天,穿着红马甲的“东北一家人”几人一组,拿着小夹子和塑料袋,穿梭在社区的各个角落,发现楼道内哪儿有堆积物,就拍照发到群里,好让物业及时处理;公共区域哪儿有垃圾,她们就赶紧捡拾;宣传栏脏了,她们就踩着凳子擦干净……春夏秋冬,步履不停。

渐渐地,“东北一家人”在社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支队伍已经成为居民们熟悉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东湖阿嫂”助力共富东湖

“你快尝尝我们包的东北饺子!”日前,一场共富直播在东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播,孟庆凤带着东北阿姨们结束了直播后,端上煮好的饺子给在场的其他工作人员品尝,“太高兴啦!没想到我们这群老太太也能上直播,来推销我们包的饺子。”

这个直播间就叫“东湖阿嫂”直播间,当天是首场直播。“不想来了‘开门红’,仅40分钟就有近千人次观看,超过3000点赞量,50份水饺被抢购一空。”社区工作人员拿着手机,给几位阿姨介绍直播成果。

“最开始我们做水饺,就是分给邻居老人们尝尝东北味道,分量也不大。没想到,在今年初社区开办的年俗喜乐会上,我们现场制作的4000多个手擀鲜饺被居民们‘一抢而空’。”孟庆凤很惊喜,大家的热情让她没有想到。

后来,在社区的建议下,孟庆凤和其他几位阿姨有了推广东北水饺的想法。东湖社区联动东北阿姨们创建了“东湖阿嫂”共富工坊品牌,没过多久,她们就在社区范围内进行试水,在首次水饺预售中,43份水饺两小时不到便被抢购一空,不少居民盼着下次再团购。

“共富”是社区实现可持续长效运营的关键路径。“东湖阿嫂”共富工坊手擀鲜饺项目,是东湖未来社区共富运营的首次尝试,也是社区探索长效运营过程的起点。

东湖社区党委副书记姚夏林介绍,在街道的指导下,东湖未来社区通过设立“东湖阿嫂”共富工坊,推动随迁老人由“融入社区”转向“社区共建共富”,全方位帮助她们在“第二故乡”安居乐业。同时,又通过“共富合伙人计划”招贤纳士串起“共富链条”,既保证经营成效给社区造血,又兼顾各种服务和公益属性,同时给不同的人提供逐梦平台,切实让富余劳动力转化为富裕新动力,为社区经济注入新活力。

如今,孟庆凤和其他几位阿姨都已经落户平湖,她们告诉记者:“平湖就是我的家,在这里日常生活没烦恼,大家已非常熟悉友好,真是实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当湖未来社区让我们这些随迁老人真正有了归属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