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把课堂搬进乡村一线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中国旅游报

□ 本报记者 杨丽敏

在四川巴中探讨产教融合与文旅康养高质量发展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在广东开平进行田野调研与现场教学,在贵州荔波对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提出建议……相比校园中的其他同学,中山大学旅游学院MTA乡村振兴班的学生们的课堂更加广阔。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乡村振兴班的一大教学特点。

这个班级没有固定的上课地点,通常同学们从祖国各地相聚在一起,经过一周左右时间集中授课或现场教学后,再结合学习成果返回工作岗位。

记者在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官网看到,2024年中山大学MTA报考条件包含“大学本科毕业后有不少于3年工作经验者”或“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并有不少于2年工作经验者”。

“现场教学是中山大学旅游学院MTA的办学特色之一。乡村振兴班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打造一个交流平台,培养能够扎根乡村一线,从事旅游工作的行业精英。”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何莽介绍,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融合创新型”人才,结合目前乡村文旅项目运营人才短缺的现状,希望通过招收具有乡村工作经验的学生,结合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的资源和培养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从事乡村旅游工作。

乡村振兴班全名为“以文旅康养促进乡村振兴集中授课班”,是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健康中国等重大战略,依托旅游休闲学科的科研与教学实力,结合产教融合的MTA专业学位培养改革需要而开设的创新班。这个班以全国文旅业精英为招生对象,采用非全日制集中授课模式,旨在培养基层实战型文旅操盘手,以满足国家在文旅康养产业、乡村建设与经济发展中的人才需求。

近年来,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在旅游减贫和乡村振兴等方面开展了大量教学和科研工作。“学院在旅游减贫研究方面成果丰富。此外,历年来,学院本硕博的毕业生写了很多研究乡村旅游的论文,这也为我们开设乡村振兴班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何莽介绍,带领乡村振兴班学生前往案例地进行现场实践教学前,学院会先派一个教授团队,对案例地如何通过旅游来促进乡村振兴进行全面细致的解剖,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教学体系。“我们希望学生在现场切实感受乡村旅游发展成果,在实践教学和头脑风暴中,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模式。”

目前,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已建设广东开平、浙江乌镇、云南阿者科、贵州荔波等多个实践教学基地,由学院教师、行业导师以及参与示范点建设的实操专家,将鲜活案例进行理论提升后编写成论文教材,通过现场教学让学生深入学习了解,在实践中学以致用。

“做好乡村旅游工作,有时候还需要从业者自身的精神信念。”在实地考察过程中与多个操盘手面对面地交流后,2022级MTA乡村振兴班学生刘政良说。在贵州文化和旅游系统工作多年,参加乡村振兴班的学习,让他拥有了与工作岗位不一样的视角和体验。

“巴中如何通过文旅康养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走深走实”“如何通过旅游演艺活动提升游客文化体验”“如何在文旅融合视角下增强巴中生态旅游活动中的文化性和地方感”……前不久,来自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贵州省、黑龙江省、云南省等地的40余名乡村振兴班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巴中市光雾山诺水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学习了解这里的先进管理模式和文旅康养业态。

学生们深入铁炉坝、巴山游击队纪念馆、光雾山极限挑战主题乐园、关坝、星空营地、诺水洞天等景区进行实地考察,与文旅项目运营者交流讨论,提炼当地旅游开发与项目建设亮点,并结合个人工作经验,为景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

2022级MTA乡村振兴班学生黄宗帝说:“乡村振兴涵盖各个领域,我们班的同学们来自各行各业,在相互交流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思维的火花,也能根据自己所长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建议。”

“‘学界导师+行业导师+学生’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学界导师、行业导师与学生之间单一对应模式。”何莽介绍,与传统课程体系不同,乡村振兴班的课程体系将8门MTA专业必修课(即旅游产业与经济分析、旅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旅游营销、服务运营与管理、旅游规划与战略、旅游投资与财务管理、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旅游电子商务)与现场教学点的实际案例相融合,由项目操盘者亲身讲述文旅项目从无到有的历程以及发展模式。

“当地研学产品的开发及营销策略和我的工作关联性很强。”参加四川巴中现场实践教学后,中山大学旅游学院2022级MTA乡村振兴班学生王梦杰说,通过边走边学、在实际中观察体会的方式,他对专业理论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与掌握,这也将帮助他未来更好地开展工作。

“我们希望突出MTA实践导向特色,把学生带到行业实践中,将课堂搬进乡村一线。”在何莽看来,“理论+实践”的模式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种教学模式针对性、实操性、实用性更强,一方面利于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另一方面亦可为当地文旅部门和文旅企业提供有价值的问题解决方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