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安置小区里,“银发族”乐享“夕阳红”

媒体滚动

关注

□ 本报记者 盛文虎

实习生 闭月辰 刘国庆

通讯员 夏敏 朱江

7月3日上午9点,浦口区康居银城颐养中心的一楼公共区域里,刚刚吃完早饭的老人们正在护理员的带领下,准时做起养生手指操,欢快的音乐,温馨的环境,细致的照料,让长者们脸上泛起笑意。在这里,60余位护理人员为200多名入住老人提供高品质的三餐起居和康复医疗服务,共同奏响“最美夕阳红”。

这所建在安置房小区里的颐养中心,是江北地区最高端的专业养老机构,也是南京首批参与国家发改委城企联动普惠的养老项目。2021年,浦口康居集团与银城康养战略合作,综合国企的资源优势和民企的专业优势,兼顾公益性和市场化,破解城市保障房小区养老难题。实际运营3年来,康居银城颐养中心面向不同老年群体提供多种房型,并通过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延伸触角,打造覆盖整个片区的“无围墙养老院”。目前,该机构入住率超过65%,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提升。

用专业优势扭转传统思维

每隔几天,康居银城颐养中心院长杨帆就会更新自己的朋友圈,与老人家属和社会各界分享机构的日常。最近的一条视频里,年轻的护工们陪老人就餐,为老人理疗,带他们散步,青春的微笑和慈祥的脸庞,勾勒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朴素情怀。

位于保障房片区的康居银城颐养中心,被滨江和园、滨江馨园、滨江紫园、滨江榴园等安置房小区包围。近年来,随着浦口区城市化进程提速,安置小区入住率逐年攀高,大量失地农民“进城上楼”,也让片区养老供需矛盾更加凸显。“一方面是养老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另一方面是传统理念难以转变。”杨帆介绍,在主城区,“花钱买服务”已经成为共识,但浦口安置小区业主多数来自农村,在“养儿防老”的惯性思维下,把老人送进养老院,不仅老人面子挂不住,家属也要承受额外的舆论压力。

思维破冰,需要有切实的行动。康居银城颐养中心紧盯老人求医问药的刚需,与社区医院、浦口区人民医院、浦口中医院等结成医养联盟,开通绿色通道、双向转诊、专家会诊、互联网诊疗等服务。依托养老院优质的硬件设施,与周边社区共享文娱体育活动阵地,同步开放老年大学书法、园艺、手工编织等课程,让安置小区居民切身感受机构养老的专业性。中心还组织银发党员进社区,开展“我对年轻人最想说的话”“听党史悟党史”等主题会谈,在现身说法中赓续红色血脉,推广全新养老模式。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潜移默化的感染下,越来越多的安置小区居民把长者送进颐养中心,让他们接受集生活照料、营养膳食、医疗护理、文化娱乐、康复理疗、中医养生为一体的全方位专业养老服务,提升晚年生活质量。

以温情守护赢得百姓信赖

替子女尽孝,为政府分忧,养老服务是日行一善、德泽万家的阳光事业。安置小区老年人口聚集、困难群体庞大,家庭养老能力薄弱,能不能让每个老人走好人生最后一程,既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也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课题。

杨帆分享的两个真实故事,颇具代表性。

2021年,住在康居银城颐养中心的张奶奶突发心脏疾病,被送往医院紧急救治。彼时正是全球疫情暴发期,老人的子女在国外,短期内无法回国。在医院抢救之后,张奶奶又回到了颐养中心,但毕竟年事已高,几个月后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而在此期间,是颐养中心给予她无微不至的临终关怀,连老人的死亡证明,都是工作人员去社区办理的。

另一件事发生在2022年底,当时在院老人李大爷因为新冠复阳住进了医院,由于已经80多岁高龄,再加上还有基础疾病,医生和家属都认为李大爷很难挺过这一关。但出乎所有人预料,在这场与死神的赛跑中,李大爷凭借超强的求生意志,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颐养中心后期照护下,最终奇迹般地康复了。

康居银城颐养中心的老人,平均年龄82岁,80岁以上的占比高达65%,而且其中不乏失能、失智、常年卧床的老年群体。让老人在机构里安享晚年,中心构建了“咨询—评估—入住—收费—服务—离院”的全链条管理,通过系统评估,为每一位在院老人提供定制化的照护服务计划,并利用大数据分析能力和计算机视觉技术,为养老运营的管理和服务提供适时、准确和可靠的决策依据。

技术再先进,最终还是要依靠人来执行。从提高待遇、组织团建到心理疏导、技能培训,颐养中心从护理人员需求出发,用人文关怀引发情感共鸣,以资源倾斜提升职业价值,让更多一线护理被家属认可,被社会尊崇。

最近,黄奶奶的留院,让杨帆格外骄傲。此前,黄奶奶和老伴一直住在康居银城颐养中心的夫妻套间里,前不久老伴去世,老太太在犹豫是否回家和子女同住。但最终,她选择了继续留在颐养中心,“早就住习惯了,一日三餐不用烦神,房间卫生也有专人打理,最关键的是还有这么多同龄人拉家常,比回家强多了。”

让品质服务扎根安置小区

因为缺少稳定的经济来源,安置小区的老人属于价格敏感型群体。尽管康居银城颐养中心的定价要比主城同级别养老机构每月低不少,但在起步阶段,真正愿意掏钱入住的并不多。

民生事业,贵在优质均衡。如何让更多安置房里的老人享受到品质服务?浦口康居集团立足国企担当,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联营的方式,推倒养老机构“无形之墙”,在资源共享中破解保障房小区养老难题。以江浦街道巩固社区为试点,康居银城颐养中心构建了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在上门提供助餐、助浴、助洁、生活照护等基本服务的同时,拓展获客渠道,延展辐射半径。

一日三餐都有营养可口的饭菜,是当下安置小区老人最迫切的需求。颐养中心从家门口的助餐点开始做起,建设“后厨可观、食材可溯、安全可查、送餐可及、质量可评”的中心食堂。大厨们在为机构老人提供日间休闲、三餐堂食的同时,还为周边社区银发助餐点配送餐品。

看病吃药、康复护理事关老人的生活质量。颐养中心聚焦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为老人提供全托照料、短期托养、日间照料、家庭养老床位等定制化服务。同时,依托机构的医联体优势,定期与社区医院到小区进行“爱心义诊”,为老人提供血压血糖检测及问诊等便民、义诊服务,评估老人身体状况及生活处境,整理并制定服务需求清单,提供精准帮扶。截至目前,颐养中心已开展义诊50余场,服务周边老人3000余位。

“打开大门”办养老,不仅要让服务力量“走出去”,还要把社会资源“引进来”。近年来,康居银城颐养中心与江浦街道巩固社区社工、党员、志愿者共同开展关怀照顾、医疗照护,以老年人的日常需求为切入点,以网格化的方式对社区重点老人进行结对联系帮扶,通过定期探访、反馈问题清单等形式,开展一系列暖心贴心的为老服务活动。高校学生、机关干部、企业员工、社会组织也纷纷参与进来,通过文明实践扩大养老供给,真正打造一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