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最新!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朱芝松看了这些参展企业!

市场资讯

关注

CFIC导读

7月6日上午,市委常委、区委书记朱芝松率队来到正在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浦东世博展览馆和创新企业、创新团队负责人交流发展计划、找寻合作机会,促进人工智能产业进一步在浦东集聚,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原标题:时政要闻丨区领导走访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参展企业

2024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正在浦东火热举行。大会举办期间,7月6日上午,市委常委、区委书记朱芝松率队来到世博展览馆,走进前来参展的部分企业展台,和创新企业、创新团队负责人交流发展计划、找寻合作机会,促进人工智能产业进一步在浦东集聚,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自2018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六届。大会始终坚持高端化、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智能化的办会理念,逐步成长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行业盛会之一。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继续发挥“科技风向标、应用展示台、产业加速器、治理议事厅”的重要作用,打造“会议论坛、展览展示、评奖赛事、应用体验”四大核心内容,汇聚世界顶级科学家、企业家、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国际组织、投资人、初创团队等,搭建世界级合作交流平台,向世界展示“中国智慧”“上海方案”“浦东成果”。

世博展览馆是大会大部分展览展示和应用体验内容的所在地。区领导一行先后来到机器人阵列、中兴通讯、开普勒、傅利叶智能、晶泰科技、华勤技术、中远海运、纵目科技、峰飞航空科技等展台,详细了解相关企业和团队的最新技术、最新成果、最新应用,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勇攀科技高峰,加快把理念落地、让技术见效,在浦东实现更好发展。区领导当天还在动态体验停车区和动态无人接驳区分别体验了特斯拉赛博越野车和小马无人驾驶出租车。

朱芝松指出,浦东新区是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人工智能世界级产业集群是国家赋予浦东新区的重要使命任务。浦东将以“要素支撑、融合赋能”为重点,统筹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底层技术突破与应用场景开发。一方面,把垂直大模型作为主攻方向,推动工业、金融、医疗、具身智能等领域的行业应用落地。一方面,紧扣产业急需,统筹算力、数据两大要素资源,布局建设大规模智能算力基础设施,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利用。

朱芝松强调,相关主管部门和属地责任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升认识、加强合作,充分发挥浦东产业门类齐全、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下大力气研究、实施有利于人工智能企业壮大、能够精准帮到企业发展的综合配套服务,培育更多优质企业、拳头企业。欢迎更多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团队来到浦东创新发展,和浦东携手一起朝着世界级产业集群的目标持续进军。

本文来源:浦东发布

文字:王延

摄影:黄日阅

解码魔都|“模力社区”开启 浦东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再提速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7月5日电(记者 杜康、杨有宗)5日,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2024浦东新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推介活动在世博中心举办,此次推介活动以“智联世界模力浦东”为主题。

作为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浦东正呈现集聚引领、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区人工智能重点企业超过600家。推介现场,浦东“模力社区”正式启用,新一批数字化链主企业被授牌。建算力、增场景、招人才、聚生态,浦东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再提速。

促进生态培育 区内重点人工智能企业已超600家

“浦东将持续发力创新策源、应用示范、制度供给,着力打造国际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引领地。”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区委副书记、区长吴金城表示,浦东作为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近年来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记者获悉,截至2023年底,浦东规上人工智能企业产业规模超1400亿元,约占全市40%。在产业布局上,浦东积极推动智能芯片、大模型、智能网联汽车、元宇宙、数据要素等人工智能相关的前沿领域率先布局,全区人工智能重点企业超过600家,基本建成覆盖人工智能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完整产业链。

“浦东将持续加大创新资源供给、持续加大智能算力供给、持续加大应用场景供给、持续加大优质空间供给。”浦东新区科经委主任李慧表示,面对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发展,浦东将进一步做强核心资源支撑,筑牢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石底座。

应用场景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重要牵引力。近年来,浦东正在深入实施产业数字化跃升计划,目标到2025年培育30家GID链主,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实现数字化转型,为人工智能的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土壤。继首批8家链主企业之后,活动现场,新的一批9家GID链主企业授牌。此外,浦东还将推动张江数字孪生“未来城市”、高级别自动驾驶、智慧城市治理等城市级应用场景建设。

又以智能算力供给为例,据悉,浦东将建设超10万卡规模的算力集群,打造自主可控的国产算力生态,目前已建5.4万卡;浦东还将打造具备异构算力供给、算力智能调度、算力运营服务等功能的公共算力服务网络,为创新企业提供平价、便捷、高效、安全的公共算力服务。

瞄准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 打造产业高地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国内首款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开源公版机“青龙”首度公开亮相,并同时宣布开源其人形机器人相关技术。

青龙人形机器人身高185cm,体重80kg,拥有高度仿生的躯干构型和拟人化的运动控制,支持多模态机动、多模态感知、多模态交互和多模态操控,全身共有43个主动自由度,最大关节峰值扭矩400N.m,算力支持400TOPs。

这款机器人由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次发布,该创新中心也是全国首个国地共建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今年5月份正式在浦东落户揭牌。

机器人产业是体现一个区域未来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杆。早在“十四五”初,浦东就锚定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顶级的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的奋斗目标。面对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浪潮,浦东重点瞄准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新领域新赛道,努力打造产业发展“核爆点”。

据悉,浦东新区已形成了机器人领域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和龙头企业加速集聚的产业生态。2023年,浦东机器人产业规模已超200亿元,包括傅利叶智能机器人GR-1、开普勒先行者K1等,均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研发实力和应用生态体系。

“未来,我们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区,将坚持软硬协同,支持‘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攻关,重点突破具身智能大模型、运动控制系统等软件生态,持续推动关节执行器、灵巧手,以及高性能电机、高端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突破,全力打造人形机器人开源社区。”李慧表示。

聚焦垂类应用 “模力社区”正式启用

飞速发展的大模型技术正在重塑千行百业,人工智能与行业、场景的深度融合备受期待。推介现场,浦东“模力社区”宣布正式启动,这一社区将成为浦东新区重点打造的聚焦垂类模型应用的大模型产业生态集聚区。

社区坐落于张江科学城,总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张江集团董事长袁涛表示,“模力社区”以张江科学城作为超级场景,推动垂类模型赋能具身智能、生命科学、智能生产、科技金融等场景应用,并逐步将成果经验扩展到其他行业,真正实现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的愿景。

“我们希望打造‘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左邻右舍就是合作伙伴的有生命力的社区。”袁涛介绍,“模力社区”将通过“一体三平台”超级底座,向入驻企业提供有力的功能平台支撑,其中“一体”是由科研院所、领军企业、政府机构共同组成的创新联合体,三平台分别是算力服务平台、数据语料平台和算法调用平台。

“社区的设立得到了业界的积极响应,目前我们80%的空间已经‘名花有主’,集聚了大模型上下游生态企业逾30家。”袁涛称。

据悉,浦东将持续打造优质空间载体,汇聚产业发展动能,力争3年内,再释放数百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未来,浦东将以具身智能为核心突破点,围绕制造、金融、医疗等深度赋能领域,积极关注需求转化快、先发优势强的大模型应用型、工具型、语料型企业,实施全产业链协同推进。

本文来源:新华社

记者:杜康、杨有宗

新华视点|大模型、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透露AI发展新趋势

大模型深度赋能千行百业,二十余款人形机器人集中亮相,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提速……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人们深刻感受到智能变革带来的浪潮。

从“镇馆之宝”到重磅新品,从前沿技术到创新生态,人工智能带来的经济新动能正加速显现。

国产大模型:渗透千行赋能百业

记者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看到,国产大模型正加速渗透千行,赋能百业。

近年来,国产大模型加速发展。国家网信办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已有117家“大模型”成功备案。

展会现场,各类面向细分行业的专用大模型“百花齐放”,在工业、医疗、气象、教育、科研等领域各展所长。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的“驭电”智能科学计算大模型旨在助力电力系统运行。“新型电力系统既要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又要最大限度利用新能源。大模型可以帮助系统兼顾安全与效率,部分省区已实现每用4度电就有超过1度来自新能源。”南方电网公司战略规划部总经理郑外生说。

从娱乐社交到办公学习,大模型同样可以发挥优势。

“教育大模型既不能‘一本正经胡说八道’,也不能‘越俎代庖’帮孩子们完成作业。”猿力科技集团工具事业部负责人王向东介绍说,利用大模型的自然语言生成能力,教育类终端可以通过多轮启发式对话,引导学生逐步列出提纲,进而写出作文。

大会期间,百度文心、阿里通义、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书生等通用大模型悉数亮相。一方面,这些通用大模型不断迭代;另一方面,由其衍生出的生态圈也日益繁茂。

“2023年8月,通义千问率先加入开源行列,并先后推出语言、多模态、代码等十余款通用大模型,帮普通开发者加速大模型应用。”阿里云首席技术官周靖人表示,近2个月,通义千问开源模型下载量增长2倍,突破2000万次,在阿里云上直接调用大模型的企业客户数从9万增长至23万。

人形机器人:加速走出实验室

走进展区,由人形机器人排成的“先锋阵列”让人眼前一亮。它们站成两排,有的憨态可掬,有的体型轻巧,还有能搬起重物的“大力士”。

特斯拉二代Optimus、开源通用人形机器人“青龙”、能后空翻的宇树H1……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重点打造人形机器人专区,展出25款人形机器人,数量创下历年之最。

“你好,我是青龙人形机器人,能帮你做家务。”

“桌面你帮我清理一下吧。”

“好的,正在为您整理中,我先把面包和水果分类摆放。”

“青龙”依次拿起面包和橙子放入收纳篮中。这是大会现场,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工作人员演示的一幕。

除了做家务,“大力士”机器人也可以帮人干脏活苦活。傲鲨智能创始人徐振华告诉记者,“为满足矿山、野外等场景搬运重物的需求,我们设计的机器人可负载40千克。”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逐步成熟和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人形机器人正成为中国新质生产力的要素之一。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到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

从零星展出到集体亮相,从不能动到能走路、会做家务……记者注意到,越来越多人形机器人正走出实验室,进入公众视野。

四川天链机器人市场部经理范毅文介绍,公司的人形机器人已面向部分大学、实验室交货,用于二次开发。另有家电企业表达合作意向,计划用于替代生产线上简单重复的工作。

记者了解到,尽管一些产品已具备商业化应用潜力,但距离真正走进公众生活仍有距离。目前人形机器人的报价大都在几十万元至上百万元之间。在一些需要肢体接触的场景中,也仍存一定安全风险。

业内人士认为,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人形机器人要实现大规模应用,仍需进一步升级“软硬件”,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提速

随着技术、基础设施、政策法规等日益发展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物流车、无人驾驶飞行器等商业化落地提速。

大会期间,浦东世博园周围5公里范围内,上汽赛可、小马智行投放了20辆没有司机的出租车,市民动动手指在指定站点预约下单,即可收获打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新奇体验。

“小马智行此前完成了1500公里的道路测试,进入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阶段,距离商业闭环这一行业目标更进一步。”小马智行政府事务部总监黄涵韬介绍,“下一个阶段即商业化试点示范化应用,届时我们的车既可以载人,也可以像传统出租车、网约车一样收费。”

单车智能突飞猛进之外,车路协同发展也并驾齐驱。

记者了解到,上海移动今年携手华为等合作伙伴率先在上海浦东金桥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开通5G-A车联网示范路线,验证了车、路、网、云、图全要素,为下一步实现全城全网的广域低时延高可靠车联网络试点。

此外,在封闭路段、路况相对简单的工业等场景,无人驾驶日趋成熟,已成为助力生产提质增效的“好帮手”。

特变电工天池能源南露天煤矿剥离工作平盘,200多台无人驾驶矿用宽体车在煤海中穿梭,进行土岩传输工作。“基于露天矿无人驾驶运输解决方案“著山”的精准协调,已完成常态化无人承包全矿50%土方剥离量超18个月。”易控智驾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副总裁林巧介绍。

值得关注的是,无人驾驶的空中飞行场景也正在到来。

参展的上海峰飞航空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5月,其2吨级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完成特许飞行,这款无人驾驶货运航空器最大起飞重量2000公斤,典型载荷400公斤,运载能力等同小型直升机,但运营和维护成本远低于直升机。

业内人士认为,自动驾驶在一些场景接近甚至超越人类驾驶水平,但商业化安全应用仍需更多数据积累和场景训练。“商业化、规模化、政策引导及量产供应链等方面需共同发力、不断完善。”黄涵韬说。

本文来源:新华社

记者:董雪、周琳、龚雯

 微信编辑:刘思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