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洞庭湖区为何易发生管涌,该如何紧急处置?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中国科技网

科技日报记者 付丽丽

7月5日16时许,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桩号19+800)发生管涌险情。17时48分许,紧急封堵失败后堤坝决堤。经初步勘测,决堤口宽度约10米,至23时,溃口已扩大到100米以上。

什么是管涌?洞庭湖区为何易发生管涌?

7月6日,湖南省洞庭湖水利事务中心一位专家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管涌又称潜蚀,是在高水位压力下,堤、坝、闸等水工建筑物地基发生渗漏侵蚀活动,把地基中细小颗粒和可溶盐类带走,对土层结构造成破坏的现象。

“管涌是洞庭湖区常见的险情,习惯称为‘翻砂鼓水’。”专家介绍说,由于洞庭湖区的堤防基础多为深厚砂卵石,夹有粉细砂,透水性强,在堤外河道涨水的情况下,两边水压差会使地下水夹带泥沙从薄弱环节涌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管涌。

管涌如不及时处理,水流会将附近堤闸基础中的砂层淘空,就会导致堤闸骤然下挫,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决堤。

一般来讲,管涌处置的紧急核心措施是抢筑“沙石反滤围井”,利用能够阻水的材料,如土袋围绕管涌点构筑一道围堰,抬高局部的水位,减小水压差,能够大大减缓地下水涌出的程度。由于围堰呈井状,故称围井。反滤,则是沿水流方向从下往上配置粒径由细到粗的砂石层,起到过滤的作用,只允许清水流出,而管涌带出的泥沙则被阻拦下来,从而化解管涌对大堤地基的破坏作用。

管涌是历年防汛关注的重点。记者日前随水利部“抗击⻓江中下游洪水”主题采访活动在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沅南垸采访时了解到,沅南垸位于洞庭湖西滨,区域内水系发达,其安危对洞庭湖防洪影响较大。

今年从7月1日以来,沅南垸共发现7处险情,有6处是巡堤人员查险发现的,1处是村民发现后报告的。这些管涌险情都得到了安全处置。“抢早、抢小、抢了”,这是当地防汛抢险的口诀。专家表示,防汛抢险就是与时间赛跑,发现早处理快才能保安全,防微杜渐。

洞庭湖是长江洪水的重要调蓄场所,据了解,洞庭湖区共有千亩以上堤垸226个,一线堤防总长3471公里,三类堤垸堤防长度各占1/3。其中11个重点垸堤防长1221公里,24个蓄滞洪垸堤防长1161公里,191个一般垸堤防长1089公里。此次出现险情的团洲垸就属于一般蓄滞洪垸。

专家介绍,洞庭湖区至今进行了四个阶段的治理,在洞庭湖一、二期治理期间,曾对大堤内脚100米范围内的大部分坑塘进行了填塘固基,但每遇高洪水位,部分堤段还是会发生区域性翻沙鼓水,最近的距堤脚30米至50米,最远的距堤脚1000米至1500米。

在遭遇今年以来最强降雨后,洞庭湖在时隔4年后再次遭遇高洪水位。尽管日前洪峰已过,但洞庭湖标志性水文站城陵矶站5日仍然维持警戒水位。洪水破堤后,抢险人员虽然对溃口采取了“沉车裹头”等方式紧急处理,但面对如此高洪水位,决堤口仍在进一步扩大,抢险形势十分严峻。

灾情发生后,来自各地的抢险救援力量迅速向决口附近汇集。中国安能集团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从北京派出工程、水文、地质等领域技术专家组,前往一线指导救灾。从湖南、湖北、安徽、广西、贵州、四川6省抽调350名专业救援力量、98台主战装备紧急赶赴灾区开展救援。

截至6日7时,第一梯队180人、49台套装备已到达现场开展先期处置。目前,正在组织决口封堵前的物料、勘察、侦测、道路等准备工作,全力展开救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