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百亿饮料产值背后的咸宁高新区范本

贝果财经

关注

转自: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许礼清 北京报道

落户企业400余个、饮料产业链产值规模达100亿元……这些亮眼的数据都指向同一个地方——湖北省咸宁高新区。

据悉,咸宁在推动湖北省促进中部崛起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奥瑞金、安利、元气森林、今麦郎等—大批国内外知名饮料品牌相继落户咸宁高新区。与此同时,在咸宁高新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下,企业也得到了更好发展。为了更好开拓市场,元气森林选择将第4家自建厂落户咸宁高新区。

元气森林华中区公共事务部总经理朱佳州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与传统意义的工厂不一样,元气森林咸宁工厂是一座花园式工厂。于2021年5月签约落户咸宁高新区,7月破土动工,12月正式投产第一批产品,工厂全部配备无菌碳酸生产线。从建设到投产仅用5个月时间。这都得益于咸宁高新区多方面的支持,例如给行政审批开绿色通道、完善配套设施、金融支持政策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营报社社长、总编辑季为民表示,在当下国家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咸宁在湖北省促进中部崛起的发展重任中潜力很大。咸宁“水经济”产业布局,以及园区企业的数字经济创新、绿色工厂建设等,是咸宁践行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行动。

创新之城的发展之路

从中国湖北省省会武汉市南行80公里,就来到了被称为“鄂南明珠”的咸宁市。

咸宁称谓起源于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取《易·乾彖》“万国咸宁”之义,将永安易名咸宁,寓全都安宁之意。咸宁历史更加悠久,夏商为荆楚地,秦属南郡,汉属江夏郡,明清属武昌府。

穿越千年光阴,咸宁将它的历史底蕴,与现代营商环境充分地融合在一起。这个地方的故事始于2006年7月,当时它还只是一个普通的经济开发区,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成长,变得越来越重要。

2015年2月,咸宁高新区得到省政府的认可,正式更名为咸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两年后,也就是2017年2月,再次升级,成为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这里,有400多家企业安家落户,其中有98家是规模较大的企业,还有64家是拥有高新技术的企业。这些企业在饮料食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形成了鲜明的产业特色。

记者了解到,咸宁高新区在过去的3年里,每年都在科技部火炬中心的评价考核中取得了进步,2020年甚至排到了第98位。在全省12个国家高新区的年度评价中,连续3年都排在了第5位。

此外,咸宁高新区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已经建立了22个省级科研平台和34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还有20个市级校企合作共建中心和1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这些都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在咸宁高新区里,有许多知名的大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比如红牛、南玻、安利等世界500强企业,还有佳顺轮胎、元气森林等行业内的佼佼者。这些企业不仅在这里发展壮大,还带动了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以红牛为首的饮料产业链,已经形成100亿元的产值规模,成为咸宁高新区的一大亮点。

咸宁高新区正以其创新和活力,不断推动着咸宁乃至更广泛地区的经济发展。

助力“水经济”发展

中国有一句俗语,叫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是古人智慧的凝结。指的是,根据自己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条件来选择适合的生活方式或谋生手段,强调了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重要性,体现的是一种务实、灵活的生活智慧。

而咸宁高新区将这种智慧运用到助力产业发展上,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引进相关产业龙头,带动经济发展。

记者了解到,咸宁市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和绿色生态环境,为咸宁“水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咸宁市对水安全极为重视,此前就发布《咸宁市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明确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规划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规划包括四大类155个项目,总投资451.4亿元,其中“十四五”期间规划投资185.7亿元,以支持水经济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此外,咸宁高新区也在助力“水经济”产业集群化发展,以中国红牛湖北生产基地为龙头,奥瑞金、元气森林、安利等为支撑的饮料产业链产值规模达100亿元,其中红牛饮料年产量超14亿罐。

同时,咸宁高新区对水经济产业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荣誉表彰,如红牛饮料生产基地获省级、市级以上荣誉表彰100余项。

在自然资源之外,咸宁也在为“水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贺可嘉认为,水深则鱼跃,城强则贾兴。在咸宁,水资源不仅孕育了咸宁,也给产业发展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产业的兴盛发展与企业的不断创新有很大的关系。在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华彬集团和中国红牛在固守品质的同时,不断深入地进行数字化改造,积极拉动传统产业进入“数转智改”的升级进程,率先完成5G工厂建设,为同行业企业和上下游的合作伙伴提供了很好的示例。

贺可嘉建议,咸宁高新区可积极探索建设以饮料产业为主的数据资产化服务中心,推动相关企业的数据入表,探索并完成全国第一例饮料产业企业的数据资产评估入表标准化以及资产化挂牌交易,这将会为“水经济”转型发展起到非常好的拉动作用和示范作用。

“保姆式服务”为企业保驾护航

在企业入驻的过程中,咸宁高新区也向外界展示了营商环境上的“咸宁速度”。

朱佳州告诉记者,2021年5月签约,7月破土动工,到了12月,第一批产品正式投产。也就是说,元气森林在咸宁的工厂,从建设到投产仅用了5个月的时间。

“这离不开咸宁市提供的‘保姆式服务’,从项目立项、环评、文评、建设、施工、竣工验收、投产达效,高新区管委会每天看进度,每周抓协调,每月全调度,实现了项目从签约到开工最短时间最高效率,刷新了行业内同体量工厂的建设速度。”朱佳州表示。

据朱佳州介绍,高新区管委会成立了专门的项目服务团队,负责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一站式服务。

据透露,咸宁市政府为元气森林的建设项目提供了行政审批绿色快速通道,简化了审批流程,缩短了审批时间,确保项目能够快速启动。同时,政府提供了必要的土地支持,确保工厂建设用地的供应,并且在土地转让租赁方面给予了优惠政策。

而在基础设施上,市政府投资协助完善了工厂周边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供电、排水等,为工厂的顺利建设和运营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此外,市政府还提供了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金融支持政策,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财务压力。并且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为元气森林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保姆”并没有在工厂开工之后就选择“离开”,而是持续地为企业保驾护航,包括加强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确保生产安全和环境安全等。最为重要的是,咸宁高新区已经形成完整的饮料产业集群,为元气森林提供了良好的产业配套。

咸宁高新区方面表示,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和水资源优势,全区上下将坚定当好企业服务“店小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持续做大做强饮料产业,让咸宁因水而更加美好。

在咸宁高新区的支持下,元气森林获得2023年咸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2023年湖北省节水企业等称号。当然,咸宁高新区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保驾护航之后,很多企业也会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去反哺地方。

朱佳州告诉记者,元气森林对当地产业集群、经济发展有几方面的助力。

首先是原料采购本地化,会优先与咸宁或周边的农产品供应商合作,这样既能保证质量,又能支持当地农业发展;其次是共享共建,利用工厂生产基地辐射周边省份市场,与当地经销商能够紧密合作,共同开拓和维护市场,并实现销售网络的覆盖和深化;最后则是社会责任,元气森林在积极参与当地的公益事业,一方面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当地社会和谐发展。

显然,咸宁高新区的发展实践,形成了一个以企业为核心,涵盖产业上下游多个环节的循环经济体系。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也为其他区域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带来新的可持续发展样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