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老工业基地唱响“劳动者之歌”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哈尔滨日报

  观众在展柜前驻足参观。

■本报记者申志远于秋莹文/摄

你知不知道开国大典国旗是咱哈尔滨工人制作的?第三套人民币一元纸币上的女拖拉机手原型也来自哈尔滨?来到哈尔滨工运历史展览馆,很多游客大呼“长知识”。隶属于哈尔滨市总工会工人文化宫的哈尔滨工运历史展览馆,坐落在香坊区松海路132号劳动公园内。展馆在原松江电机厂三座老厂房基础上改扩建而成,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于2017年5月27日正式对外开放。开馆7年来,已累计接待4200余家单位、参观者50余万人次。

哈尔滨工运历史展览馆集传统藏品展示、场景重现、多媒体互动等展览方式于一体,全景展现了哈尔滨百年工运历史,记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哈尔滨工人阶级发展壮大的风雨历程和艰苦奋斗的辉煌成就。展馆馆藏展品1785件,展陈实物375件,各类图(照)片以及画作等432幅、文献资料119套,模拟场景、雕塑、模型等39件。公众走进哈尔滨工运历史展览馆可“阅读”到哈尔滨老工业基地的厚重历史。

大型浮雕赞颂“咱们工人有力量”

哈尔滨工运历史展览馆由序厅、常设展厅、临展厅三部分组成,常设展厅共分为7个主题28个单元。以珍贵的历史资料、大型场景还原、故事叙述与多媒体互动等展示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布展设计,再现了工人阶级坚不可摧的主力军形象,见证了工人阶级为哈尔滨建设与发展作出的伟大贡献。

走进展厅,一组大型浮雕迎面而立。“这座由多种雕塑手法构成的高8米、宽11米的主形象墙,赞颂了哈尔滨各条战线工人队伍、建设与振兴哈尔滨这座英雄城市的主力军,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勤于创造、勇于奋斗,为解放、建设和发展、振兴哈尔滨作出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哈尔滨工运历史展览馆馆长范露遥说。

历经百年风雨的霁虹桥、雄伟壮观的松花江公路大桥、巍峨耸立的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享誉国内外的“运-12”“直-9”和巨大的水轮发电机、精密轴承等,浮雕上浓缩着哈尔滨这座光荣革命传统和辉煌工运历史的地标性建筑与尖端科技产品,无不彰显着哈尔滨人民不懈拼搏前进的奋斗精神,使得整个大厅具有厚重的历史感与浓厚的艺术氛围。

开国大典国旗在哈尔滨工人手中诞生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柜中展出了哈尔滨铁工厂批量生产的60迫击炮、82迫击炮及炮弹,以及哈尔滨铁路工人通过旧车修复,将修复后的两辆机车命名为“毛泽东号”与“朱德号”,并投入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中,为全国解放战争作出卓越贡献。

展厅内的油画全部由鲁美老师创作,形式、色彩的选择也是围绕工运精神创作设计。大量的老厂房元素运用其中,体现了哈尔滨工人运动历史、劳模精神及哈尔滨工业发展的主题。

范露遥告诉记者,有一段特殊的历史也值得关注。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天安门广场飘扬的数万面五星红旗是由哈尔滨工人制作的。1949年9月26日,哈尔滨302厂(哈尔滨纺纱厂)接受了一项特殊任务,为开国大典制作国旗,全厂工人连续奋战三天三夜,数万面国旗在国庆大典前夕送往北京。

通过阅读展柜中1957年11月的《哈尔滨日报》,可回顾哈尔滨市工人文化宫第一天开放的盛况。展品中还有哈尔滨市工人文化宫当时使用的电影放映机,以及上世纪80年代哈尔滨生产的名牌产品,包括卧虎牌毛毯、孔雀牌相机、北方牌手表、兰天牌洗衣机、飞龙牌自行车等琳琅满目,让观众仿佛回到过去的时光。

哈尔滨工人阶级绽放时代荣光

新中国成立后,市总工会先后开展了“职工技术协作”“先进生产者运动”“职工技术运动会”等在全国具有广泛深刻影响的工会活动,培育出梁军、苏广铭、裴永斌、秦世俊、冯世毅、李庆长等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为国家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哈尔滨工运历史展览馆里展出了哈市各个时期有影响力的14位著名劳模,这些名字和经历让每一位参观者心生敬佩。哈尔滨第一位英模名叫刘英源,是哈尔滨发电厂的一名技术工人。1946年,哈尔滨解放后,由于电力供应严重不足,刘英源主动请缨带领工人修好了3台小型发电机,解决了全市机关和重要工厂的用电。接着,刘英源又率领工人们奋战48个昼夜,将两台发电机改造成一部完整的大型发电机组,基本缓解了哈尔滨市电力紧张的局面。军需、军工、民用工厂复活了,刘英源因此被评为哈尔滨市第一位工人英模,也引发了全市英模运动。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光芒万丈》生动再现了这段真实的故事。

全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名叫梁军,她是原哈尔滨市农机局总工程师,也是我国第三套人民币一元纸币上的女拖拉机手原型。展柜中展出的一元纸币上有梁军头像特制的藏品,十分珍贵。

哈尔滨百年巨变,工人阶级功勋卓著。他们创造的不朽业绩在中国工运史上书写了辉煌与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