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低空经济待“高飞”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中国税网

融亦 本报记者 孙丽娜

【新闻回放】6月28日,深铁集团携手东部通航合作共建的中国首个“低空+轨道”空铁联运项目,在深圳北站枢纽东广场正式开航,将为市民提供深圳空铁交通“一站式”接驳服务。同日,一架运载有农产品的无人机从南宁市青秀区三祺广场缓缓上升,沿着既定路线飞行后精准降落并完成货物交接,广西首批低空无人机物流运输航线成功实现首飞。

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其相关产品主要包括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直升机、传统固定翼飞机等,涉及居民消费、工业应用等多重场景。

“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3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数据统计,截至今年4月,已有26个省份将“低空经济”有关内容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四川、海南、湖南、江西、安徽五省,更是成为全国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中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当前低空经济发展情况和2012年前后的新能源汽车相似,产业仍处于商业化早期,但长期来看前景广阔,中国发展低空经济具备后发优势。

然而,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其科技含量高、创新要素集中,整个行业在迅速崛起的同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难点。其中,在行业布局方面,一些地区在缺乏充分产业分析的基础上,盲目追求热门产业,忽略了与本地发展的适配性,导致产业发展可持续性存疑。对此,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认为,各地发展低空经济要因时因地制宜,不要“一窝蜂”地追热点。“不同地区发展步伐可以不一致,基础好的地方可以先行发展,其他地方重点在于应用场景推广。”吴仁彪说。

在行业发展方面,一些地区在产业链集群、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存在着与本地供应链衔接弱、细分赛道市场需求弱的现象。以深圳为例,税收数据显示,深圳市现有低空经济企业约5100家。其中,上游材料、电机、电池等核心配件领域户数占比超六成,中游无人机、直升机等总装集成领域户数占比近四成。上下游所需要的碳纤维材料、特种塑料、锂电池、磁性材料等关键配件及材料,已然形成集群优势,但核心零部件“卡脖子”现象突出,上游主控芯片、传感器等低空核心零部件及关键材料,仍由国外厂商占据“制高点”,本地配套产业链还存在薄弱环节。

此外,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还面临空域资源申请烦琐、政府部门职责不清、飞行服务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专家认为,低空经济作为一个涉及航空、交通、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新兴产业,其健康发展离不开跨部门、跨行业的政策协同与法规支持。相关部门需围绕设计、制造、运营和监管等多方面制定法规和标准,规范低空经济产业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其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中发展。

在各地政府着力发展低空经济的产业布局下,多地税务部门已经结合实际,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以深圳为例,深圳市税务局依托“智税”指挥监控中心,持续跟踪当地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数据,及时评估其发展状况,并提供有针对性的税收服务。鉴于低空经济涉及产业链长、供应商数量多、涉税环节多、涉税风险复杂等特点,深圳税务部门不断建立健全具有低空经济特色的税源监管机制,着力引导低空经济企业提升税法遵从度。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低空经济眼下成为被越来越多城市看准的“新赛道”。未来,低空经济要“振翅高飞”,相关企业还需要进一步用好现行的国家支持创新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将更多的资金用于研发。同时,建议国家根据低空经济发展的需要,适时完善相关的支持政策,持续提升企业研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创新能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