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发言摘登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辽宁日报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专题报告

辽宁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专题课题组

为发展我省现代化大农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建议:

一是坚持一个理念。立足辽宁农业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打造具有辽宁特色的现代化大农业。

二是强化两个驱动。以改革驱动优化生产关系,坚持多元化经营发展模式,激活乡村资源要素。以科技驱动引领新质生产力,做强做优服务辽宁、辐射东北的现代化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

三是注重三点发力。在引育农业高端人才上下功夫,在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上下功夫,依托高校加快推动“公费农科生”培养计划。

四是突出四维同频。培优大产业,做强大企业,强化产业链、专家团、产业联合体、合作社四个维度的同频融合。

五是打造五色粮仓。做好“北水南调”运河工程,向耕地、森林草原、江河湖海、畜牧业、设施农业要食物。

推广农用航空数字化技术赋能现代化大农业

民革辽宁省委员会

我省锚定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目标定位,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省上攻坚突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农业的数字化转型赋能。我省土地流转程度相对较低,小农户自持自种土地占比较高,耕地地块面积小,统筹管理、统一化规模化种植较难完成,非常适合精准农业航空数字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为此建议:

着力打造我省农用无人机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精准农业航空作业供需数据互通共享。

大力推动数字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养急需应用型“数字农业”人才队伍。

构建良好的产学研平台;做好区域数字农业发展,打造辽宁特色品牌;强化面向精准农业航空数字化技术的政策支持,系统推动精准农业航空数字化技术发展。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引领农村农民实现共同富裕

民盟辽宁省委员会

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引领农村农民实现共同富裕,建议:一是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转变基层干部发展思路,探索形成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新形式,实现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分开运行,引进和培育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人才。

二是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模式,利用区位、资源、组织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和开发模式发展乡村产业。

三是有效化解和防范债务风险,建立村级实有债务债权台账,通过结对抵冲销债、金融机构减免债务本息、村集体自行化债等方式分类制定化债措施,并建立村级债务监测预警机制。

四是完善政策环境,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指导文件,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和转化力度,探索开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信用等级评价和设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担保基金。

加快转型升级 促进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

民建辽宁省委员会

针对当前我省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机械智能化水平不高,组织化、专业化程度偏低,设施建设用地难以保障,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建议:

一是强化设施标准化改造。针对设施种植业、设施畜牧业、设施渔业等分门别类进行改造升级。

二是强化智慧农业发展水平。增强智慧农业技术应用的能力、完善数据管理与采集、优化智慧农业产业链的服务营销。

三是强化土地进出平衡。要充分考虑设施农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按标准留足设施农业用地空间。

四是强化资金保障。鼓励地方财政通过项目建设、购机补贴等方式,支持设施农业建设。

五是强化智慧人才培养。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建立智慧农业实验基地和职业培训机构。

高质量发展林下经济拓展农村产业发展空间

民进辽宁省委员会

近年来,我省在充分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将林业资源和林地资源结合起来综合利用,不断提高林业综合效益,林下经济发展形势良好,有效拓展了农村产业发展空间,有力地促进了我省林业现代化和农业强省建设,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活力。针对我省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布局不完善、产业链条短、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支撑不足等问题,建议:

充分利用我省林下资源禀赋优势,完善林下经济发展布局。

提升林下经济体量及附加值,促进林下经济产品加工转型升级;完善林下经济发展政策,逐步健全我省林下经济产业综合服务体系。

加强林下经济科技支撑,强化专业技术、管理服务等领域的人才培养体系。

高质量发展远洋渔业全产业链助力海洋经济强省建设

农工党辽宁省委员会

就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建议:“放水养鱼”,稳定辽宁远洋渔业产业基本盘。鼓励远洋渔业企业兼并重组,探索股份制形式产业并购。支持辽宁沿海远洋渔业重点城市制定扶持政策,及时释放经营红利。降低远洋渔业企业的营业税、所得税,或实行减免税政策。“延链补链”,推进远洋渔业全产业链集聚发展。培育“捕捞—冷链—配送—加工—销售—品牌建设”各环节衔接的新型全产业链经营业态;搭建远洋渔业产业贸易平台,建设远洋生产、仓储、贸易等全方位的产品销售体系;构筑渔获物向海洋食品、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等产品形态转变的产业通道。“修篱筑道”,改善远洋渔业产业生态环境。推动大连(辽渔)国家远洋渔业基地纳入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吸引更多辽宁远洋渔企及自捕水产品回流入关。

推进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 助力现代化大农业发展

致公党辽宁省委员会

针对我省在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方面存在的监管效能不强、涉农资金难以“打捆使用”、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从业人员逐年减少等问题,建议:一是加快溯源体系建设。推进农产品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制定完善农业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推行统一品种、栽培技术、产品标准等种植模式,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二是搭建农科新型合作平台。推广智慧农业和智慧大棚管理系统。三是搭建共享服务平台。完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利用数据化手段完善涉农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大省财政对农产品深加工项目补助力度,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四是加强就业技能培训。依托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对农村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持续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

高质量发展食品加工企业 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九三学社辽宁省委员会

针对我省食品加工产业链条不完整、盈利能力不强、行业竞争优势不明显和人才紧缺等问题,建议:

一是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作为产业链主的引擎作用,切实推动食品工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二是围绕优势品牌和特色产品,努力深挖品牌背后的“故事”,利用好各类宣传渠道,打响品牌名号。

三是持续优化产业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探索生产轻食类预制菜、低度酒精饮品、功能性饮料、高端奶粉等高附加值产品。

四是不断完善人才培育体系,依托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等模式,为我省食品加工行业培养一批食品加工领域高素质技能人才和高水平管理人才。

落实农业种植成本和收入保险政策 保障现代化大农业发展

台盟辽宁省委员会

我省农业种植保险存在产品设计不灵活,固定保额对小户缺乏吸引力;定损方式不合理,保险兜底作用难发挥;赔付标准不科学,易造成投保人正当利益受损;配套服务不全面,保险覆盖面不够,基层专职农险工作人员少、服务水平低等问题。建议:

一是加强产品设计。针对不同风险保障差别化设计产品,鼓励保险公司增设商业性农业保险,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

二是科学定损评估。采用技术手段完善符合我省实际情况的农业保险查勘定损标准。

三是提高理赔水平。以市场价为主要衡量标准,探索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等险种,适当提高赔付标准和补贴标准。

四是加强服务能力。进一步扩大农业种植保险试点范围。加强基层专业保险人员队伍建设。建立重大自然灾害快速评估理赔机制。

多措并举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辽宁省工商业联合会

就推动我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

一是放大产业集聚效应。培育壮大预制菜企业,完善产业链和供应链,依托省内各地现代农业、食品加工、冷链物流等产业基础,加快预制菜加工产业园建设。

二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能力。推动预制菜产业与休闲、旅游、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培育预制菜产业区域品牌。加强预制菜标准化体系建设和食品安全监管,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是强化产业科技赋能。加强预制菜产业人才引进培养和企业家队伍建设,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行业商协会、龙头企业联合建设研发平台,设置预制菜相关专业。推动关键技术集成应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自主研发具有代表性、地方特色和电商爆款类产品。

促进我省种业振兴行动实现新突破

省政协农业界别组

一是完善相关政策,设立种质资源保护专项,推动构建资源统保统管、应保尽保的体制机制;加强种质资源精准评价、挖掘优良基因;加快建立全省种质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推动种质资源信息公用共享。

二是整合全省科研机构等优势育种力量,构建全省协同创新机制和平台,加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应用。

三是完善企业研发经费抵扣相关税费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招引育种人才、加大科技投入,鼓励种业企业加强与科研单位、高校深度合作,探索建立新型合作模式和合作机制。

四是完善相关政策,鼓励开展南繁北育,提高育种效率,实施种子生产基地提升行动,完善基地种子烘干、加工等设施设备配套,推动构建全省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和示范网络,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和推广应用。

学习“千万工程”经验 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政协沈阳市委员会

为加快推进我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建议:

一是发挥规划引导作用。

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统筹县城、乡镇、村庄规划建设,分区分类编制“多规合一”村庄规划。

二是全面净化村庄环境。

探索建立管护机制,抓实“垃圾革命”,打好“污水革命”,深化“厕所革命”,全域推进农村环境净化整治。

三是盘活资源。

建立健全强村公司、“飞地”抱团、片区组团等新模式新机制,盘活闲置宅基地等可利用资源,多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四是推进基础服务建设。

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生产要素双向流动,推进人居环境建设,加强党建引领,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打造辽宁省食品强县

政协鞍山市委员会

建强集聚区,在提质升级上实现新突破。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为企业进驻园区提供土地保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组建创新联合体。完善市场流通体系,推进产、加、销、储一体化。

构建新体系,在原料保供上实现新突破。发展优质品种,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夯实原料生产基地,提高畜禽规模化养殖率。推动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进击新赛道,在价值提升上实现新突破。推进精深加工多元化、高端化发展。注重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开展资源化利用。推进农业品牌化,打造“辽字号”品牌。

打好政策牌,在支持力度上实现新突破。加大财政支持,推动深加工数字化转型。推动金融创新,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强化人才保障,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端人才。

围绕“五新”为现代化大农业注入新质生产力动能

政协铁岭市委员会

为介入新质生产力要素、融合新质生产力动能,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研发“新技术”。加大全基因组学、基因编辑等生物育种创新力度,用好人工智能、5G、北斗导航等先进成果,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推广应用,建设数字农业工厂。

二是发展“新产业”。推动农业生产端、加工端、流通端、供应端、销售端“五端”同步发力。

三是打造“新电商”。促进农产品电商销售从功能型消费向体验式消费的转变,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从单一场景向多场景融合转变。

四是培育“新农人”。加大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力度,打造“新质农业人才”队伍。

五是建立“新机制”。总结推广铁岭“以地养老”模式,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继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

让农民常培训 给农民评职称为乡村添“才”力

李红莉  代 萍

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人。建议我省加大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尽快全面开展农民职称评定工作。

一是整合培训资源,构建优质高效的农民培训体系。

开展“菜单式”精准培训及“线上+线下”教育培训。依托各级农业服务机构,建立分层次培训体系。

二是紧跟农业发展,构建科学细致的职称申报体系。

建立职能部门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出台我省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方案。适度拓宽申报范围,强化职称申报与农民培训的有机结合。

三是坚持以用为本,构建系统完备的扶持发展体系。

加大对农民职称获得者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农村人才信息台账,做好人才储备。鼓励“土专家”“田秀才”开展教学科研活动。

鼓励推动市民下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发展

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以市民下乡推进农村空心化问题的解决,建议: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出台村集体闲置资产租赁、农民闲置住宅出租、支持租赁农村闲置住房创业等具体政策。

二是选择试点突破。以农村住房租赁权保障为突破口,对已居城市购买住房的农民,住房由村集体统一流转购买,再统一对返乡市民出租。探索农村公共服务制度改革,完善城乡教育信息化发展、优质教育资源与邻近乡村共享机制;鼓励市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建立医疗共享互助体,建立对口帮扶、巡回医疗和远程医疗机制。

三是盘活闲置资产。盘活农村集体闲置设施,利用乡村振兴资金建设生产设施和生活设施,吸引和支持市民下乡发展产业,吸引城市人才回乡服务。

四是借鉴驻村干部做法,出台鼓励支持市民返乡自愿服务政策措施。

六方面发力依法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体系

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

关于推动完善我省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建议在这六方面加强探索:一是提升农村集体资产民主化管理水平。二是提升农村集体资产市场化管理水平,进一步确定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规范集体资产管理。三是提升农村集体资产规范化管理水平,探索可量化、可评价的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制度。四是提升产权改革对集体资产监管的制度助推效果,进一步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科学划定分级管理责任。五是提升风险管控机制建设水平,完善村级资产负债风险防控体系,加强事前预警、过程监督与事后督查制度,强化村级债务风险监督,合理设定资产监督预警指标,探索建立区域性集体资产债务预警监测体系。六是提升农村集体资产专业化管理水平,探索购买服务方式,完善专业事项的委托代理制度。

打造辽东地区特色健康农产品餐饮品牌

苏  东

为积极推动当地农产品与餐饮门店和品牌的对接合作,建议:

一是推动“农产+企业”。整合辽东地区优势特色产业合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健康食品原材料品牌龙头。

二是推动“农产+门店”。推动山区特色农产品进入餐饮门店。发展以辽东土特产为主的“销售+餐饮”门店,培育辽东地方特色餐饮品牌。

三是推动“农产+绿色”。鼓励农户利用现有条件,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游则游,打造辽东地区绿色农产品示范区。

四是推动“农产+文旅”。形成以小包装农产品为特色的文旅“伴手礼”,推动文旅推广、餐饮带动的形式,建立“农产+文旅”的健康餐饮模式,打好休闲保健特色牌。

实施农业品牌品质打造提升行动推动农业产业振兴发展

政协庄河市委员会

为提升农业品牌品质,建议:

一是制定和完善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地方标准,实现农业标准体系的全覆盖。

二是推动农业新品种培育和配套标准化技术的集成推广应用。

三是推进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健全检测结果通报制度和质量诚信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

四是设计制作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品牌形象标识、注册商标和速递包装,挖掘整理并讲好品牌故事。

五是建立示范帮带和利益联结机制,走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集群的路子。

六是推进农村电商服务网络建设,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对接融合,推动线上线下结合,生产、经营、消费无缝连接。

做好高标准农田管护 保障长久发挥效益

政协建平县委员会

做好高标准农田管护才能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长久发挥效益。

一是明确管护主体,落实各级管护职责。县(市)区可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人员纳入村级公益性岗位进行管理,通过购买服务委托管护、专职管护员网格化精细化管护、引入专业化市场化管护主体等,提升管护水平。县乡村各负其责,实现必须管、管到位。

二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多元化筹措资金。加强政策统筹和引导,充分调动基层各级参与投入。鼓励商业保险机构为高标准农田设计自然灾害保险产品。

三是完善考核内容,引导地方政府重视管护工作。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管护并重的考核机制。完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考核体系,促进高标准农田管护全面推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