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淮北深化保障性租赁住房改革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中国改革报

□ 本报记者 华铭

□ 徐灿灿

近年来,安徽省淮北市推行“四化四解”模式,以多元化筹资、分类化供给、规范化管理、专业化服务,确保“租得到、租得起、住得好、留得下”。截至目前,淮北市共实施保障性租赁住房8145套,为新市民、青年人提供住房租住7800人次。相关典型经验做法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六批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清单。

多元化筹资,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完善资金筹措机制,向上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市级层面编制补助资金年度预算,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早下达保障性租赁住房专项资金,各级财政累计投入1.6亿元。拓宽保障性租赁住房融资渠道,组织农行工行建行等9家金融机构,建立联合授信机制,优化市建投控股集团等4家建设企业授信准入、利率优惠、贷后管理等融资服务,融资长期低息贷款11.5亿元。建立发展改革、住建、税务等部门联动机制,出台增值税、房产税、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系列优惠政策,减免税费2100余万元,用水、用电、用气费用下降30%。

分类化供给,解决“房子怎么建”的问题。通过入股、合营、联营等方式,引导国有企业和龙头企业共同参与,利用国有建设用地、产业园区配套用地、自有闲置土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7526套。在符合规划原则、权属不变、满足安全要求、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改建站前路商业办公用房、煤化工基地综合服务中心和幸福家园等存量房屋,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209套。按照保障性租赁住房“小户型、低租金”的条件,摸排城区公寓、老旧小区和城中村存量住房,通过联合审查、项目认定等程序,将市科创中心等410套房屋进行装修翻新后,全部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

规范化管理,解决“怎样管得住”的问题。建立市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服务平台,开发开业备案、房源发布、合同网签等功能,强化对财务收支、维修服务、安全排查等全过程管理,健全涵盖建设主体、运营单位、用人单位等多主体诚信档案,防止出现违法建设、改变用途等违规行为。截至目前,淮北市已将10个项目7926套住房纳入平台管理。制发《淮北市保障性租赁住房租赁管理办法》,提供日租、月租、短租、长租多种租赁方式,对承租对象准入、退出、租金收缴等进行信息化管理,按低于市场上同地段同品质住房租金的90%进行定价。当前,城区公寓租金平均1000元/月/套,园区保障性租赁住房租金平均300元/月/套。出台《淮北市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情况年度监测评价实施细则》,明确8个方面评价内容和23项评价指标,每年开展县区自评、市级复核监测评价,评价结果纳入县(区)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对违规经营行为予以取消资格,促进规范有序发展。

专业化服务,解决“如何住得好”的问题。选聘南湖酒店、相润投资控股集团等物业服务团队,推行“房间+”模式,设立公共服务区、主体功能区等,配置办公、会客、厨房、书吧、健身、迷你影院等设施,提供免费停车、家政保洁、代收快递等个性化增值服务,满足租户工作、生活等多样化需求。强化数字赋能、智能管理,将房源推送抖音、美团携程等商城平台,开发地图找房、VR看房、线上订房等功能;开通“建投青年公寓”公众号,集成掌上报修、保洁预约、投诉建议等一键速办场景,有效提升服务品质,租户满意度达95%以上。围绕招引人才,选取人流集聚、城市商圈周边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高标准打造“淮北青年人才驿站”,融入“青春留淮‘驿’起筑梦”理念,为380名来淮北求职人才提供7天免费住宿、就业指导、城市融入等暖心服务,累计开展就业咨询、面试培训、职业规划等活动12场次,吸引青年人才选择淮北、融入淮北、扎根淮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