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瞄准“高精尖” 在“生命禁区”开辟希望之路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南京晨报

任天剑 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教授。师从我国神经外科泰斗、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王忠诚院士。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工作近二十年。娴熟掌握显微微创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尤其擅长成人及儿童各部位良恶性脑肿瘤、颅底脑干肿瘤、颅内外沟通肿瘤、脑室内肿瘤、脊髓及椎管内肿瘤,脑膜瘤、胶质瘤、神经鞘瘤、脑转移癌等显微微创手术治疗技术。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神经系统肿瘤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专业委员会显微神经外科疾病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委员,中国脑转移瘤多学科诊疗协作组委员。发表多篇核心期刊及SCI论文,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力。 专家门诊时间:周六上午(隔周坐诊)

说到神经外科,首先想到的就是各种“高精尖”手术,毕竟,给脑子动手术,牵一发而动全身。医生在为患者减轻病痛时既不能损伤正常组织,又要把病灶切除,同时还要保持脑神经的良好功能。因此,神经外科的医生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惊险刺激又充满挑战。本期名家访谈,记者采访了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任天剑教授,听他说说如何在“生命禁区”开辟希望之路。

七旬老人长出巨大脑膜瘤 专家显微镜下实现完整切除

林奶奶今年70岁,一个月前,子女突然发现她记忆力迅速减退,本以为是年纪大了记忆退化,未承想,随后林奶奶还出现了双腿无力、走路不稳,直至在家摔了好几次,子女这才带她来到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就诊。经过一系列检查发现,林奶奶大脑左侧后颅窝竟然长了一个直径长达6cm的巨大脑膜瘤。

“就脑部肿瘤而言,正常直径超过3cm的肿瘤已经属于巨大肿瘤, 考虑到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已经出现枕骨大孔疝,随时可能因为一次用力咳嗽或者用力排便导致枕骨大孔疝突然加重,引起呼吸、心搏骤停。”任天剑教授接诊后建议立刻进行开颅手术,摘除肿瘤。神经外科团队迅速对患者进行整体评估,讨论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和围手术期治疗方案,在征求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后,决定为其实施“显微镜下后颅窝巨大肿瘤切除手术”。

“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内既要精准切除肿瘤,又不能损伤重要器官,这对实施手术的医生来说本就已经是一个巨大挑战。此外,由于患者年龄偏大,身体基础条件较差,又额外增加了手术风险和难度。”任天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手术是在显微镜下精细操作,逐步将瘤体与小脑、脑干一点点剥离开来……每个步骤都要做到精准、干净。在麻醉科、手术室医护人员的保驾护航下,这场高难度的手术一气呵成,完整地切除了肿瘤。

术后林奶奶恢复良好,当天即拔除了气管插管,恢复自主呼吸,语言表达清晰,四肢可以进行简单活动。第三天林奶奶肌力恢复正常,已经可以下床自主行走了。

近16个小时,“无影灯下”与“死神”赛跑

任天剑介绍,人脑可分为不同的区域,如脑功能区、脑深部、颅底、脑干等关键区域的手术,不管瘤子多大,都属于高风险手术,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惊心动魄的局面。也正因为如此,对一名神经外科医生来说,要做到观察锐利,遭遇突发情况时要沉着冷静,果断坚决,不仅如此,还要有细心、耐心和体力。

27岁的小林因耳鸣、听力下降确诊听神经瘤。“小伙子找到门诊时,直径5.5cm的瘤子已经将脑干压迫到了很严重的程度,手术是迫在眉睫。”任天剑教授回忆说,不仅如此,面对这一巨大听神经瘤,家属期望患者能保留听力,不要面瘫,面对如此年轻的生命,团队只能全力以赴。

一场惊心动魄的手术就这样展开了。任天剑介绍,刚开始手术进行得很顺利,但瘤子剥离到一半,手术区域脑组织突然开始膨胀,颅压迅速升高,面对这一突发情况,手术马上终止已是势在必行。紧急关颅后,手术团队在全麻下为患者行CT检查,发现患者手术区域对侧发生了巨大的硬膜外血肿,揪出了突发脑膨出的“真凶”。

“是清理血肿后继续手术还是择期再战?”面对一场已经进行了将近10个小时的救治,任天剑教授回忆说,作为主刀医生,当时毫不犹豫选择了继续手术。“如果不能一次性把瘤子全部清除,下一次手术不知道将会到什么时候,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更像是一颗定时‘炸弹’。”

于是患者再次被送进手术室,清理血肿后,在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继续手术……直至肿瘤全部切除。“手术进行了将近16个小时,虽然过程非常艰难,但万幸的是,患者肿瘤切除得非常干净,术后患者不仅实现了听力保留,也没有发生明显的面瘫。”任天剑坦言,手术过程可谓步步惊心,幸运的是,结局很乐观,有惊无险。

听力减退、口齿不清……可能都是大脑在“求救”

大脑是人的“司令部”,掌控着全身,同时它也最为脆弱。如何以最小的创伤收获最大的治疗效果,始终是神经外科医生的不懈追求。“在显微镜下做手术已经成为神经外科手术的主流,神经外科的微创手术,它微创的对象并不是骨头和头皮,而是相对于病灶周围的神经和血管而言。”任天剑介绍,常规的介入、打孔等微创手术方式和设备,能解决一部分神经外科的手术,但绝不是覆盖所有!

任天剑说,神经外科很多操作都在显微镜下放大10至20倍来进行,所以每次手术,他看到的操作区域实际上非常小,毫米级的脑组织、比铅笔芯更细的神经以及一些细小的血管。但即使是这么小的手术范围,也需要保持同一姿势,持续数小时的精细操作。这就需要神经外科医生保持高超的技术和充沛的体能。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脚步的加快,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治疗的神经系统肿瘤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老年神经外科病患面临手术风险大、合并症、并发症多、术后恢复时间长等特点。这就要求医生除了要处理好专科疾病外,还需要围绕患者本身身体情况,开展多学科讨论。

需要指出的是,脑部肿瘤往往起病隐匿,最初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肿瘤的生长对周围神经血管产生压迫才会逐步产生明显的神经功能损害,这就需要广大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重视大脑发出的求救“信号”。“短时间内视力的改变、耳鸣、听力减退尤其是单耳听力出现减退,以及出现幻嗅、说话口齿不清、声音突然间出现嘶哑、肢体一侧的麻木、活动受限等症状时,这都可能是脑部疾病的提示,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一定要想到神经外科,重视脑部的系统检查。”任天剑说。

通讯员 穆婷婷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孙苏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