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三北”造林记③|“三北”山杏 生态富民

媒体滚动

关注

“三北”造林记③|“三北”山杏 生态富民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乔娅 白亚军 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贾宏博 通讯员 许鸿帅 李成宇

万物繁茂,夏意渐浓。6月27日,走进河北省平泉市,70万亩的山杏林地生机勃勃,在“三北”防沙一线建立起生态屏障。

平泉市地处燕山山脉深处,山地面积占70%,有着“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理特征,年平均气温7.4摄氏度,土地瘠薄,一般树种极难成活。

56岁的宋殿鹏是平泉市北五十家子镇高家沟村村民,种植着100亩的山杏,是当地的山杏种植大户。“2000年以前,这一片山上都是这种小碎石和沙粒,干旱少雨,种啥树都活不了,一刮风到处都是沙尘。”回忆起20多年前的情景,宋殿鹏满脸愁容。

1978年,“三北”防护林一期工程实施,一场沙海鏖战在河北省承德市吹响冲锋号。

“三北”工程区普遍干旱少雨,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尤其是干旱石质阳坡,土层瘠薄,立地条件极差,是防沙治沙工程建设中的“硬骨头”。种什么树能成活,成为当地林草人急需解决的难题。

“山杏具有耐旱、抗寒等特点,可适应能力强、具有固沙保土、涵养水源、美化环境的作用,也是北方风沙带建设的先锋树种。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试种,山杏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平泉市林业和草原局局长翟海雁说。

种植山杏难,发动老百姓一起种植山杏也需要费上一番功夫。平泉市先后出台《“山杏林”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关于保护山杏资源发展杏仁生产有关问题的规定》等多项鼓励性政策文件,林业部门深入村组,发动农户,通过组织会议、算经济账等方式,动员百姓进行种植,群众种植山杏积极性有了显著提高。

近年来,平泉市利用广阔的山地资源,持续营造山杏林70万亩,实现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赢。据测算,每10 万亩成林山杏,每年可减少水土流失 30万吨,生态效益非常显著。

在位于平泉市的承德亚欧果仁有限公司产品展示区内,杏仁、活性炭、中药材等多种产品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承德亚欧果仁有限公司企管部主任王文杰告诉记者,山杏产业已经在平泉及周边地区形成了产业链循环经济,将杏核制成杏仁、杏仁油、杏仁粉、杏仁饮料、药材,杏肉制作成果脯和菜,杏核皮制作活性炭,实现药用、食用等多种用途,真正做到将山杏“吃干榨净”。

作为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如今仅承德亚欧果仁有限公司这一家企业,每年就能收购平泉近一半的山杏,年人均增收 3000 元。平泉山杏产业链年产值近10亿元,近10万农户在山杏种植、加工中受益。

借绿生金,好生态催生好产业。从不毛之域到生态高地,“三北”山杏让承德成为了青山与金山兼得、美丽与富裕同在的京津生态支撑高地。

“以前看到这片光秃秃的山就发愁,现在靠着这片山竟然挣了不少钱,咱老百姓的生活环境也有了改善。”看着即将丰收的山杏,宋殿鹏喜笑颜开。(鸣谢: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