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这半年,IPO钉子户、巨无霸都撤单了!五家投行患上“撤头痛”!募资额断崖式跳水!

IPO日报

关注

2024年上半年刚刚过去,这个经历了数月IPO受理和上会停滞状态的上半年,无疑有些特别。

从IPO日报统计的四组数字得以一窥它的特别:

一是,2024年上半年IPO审核阶段新增受理32家企业IPO申请,相比去年上半年下降了94.44%,下滑超过九成。

二是,上半年主动向三大交易所撤回申请IPO企业有289家,终止293家,是去年同期的2.36倍。

三是,三大交易所上半年撤否率为51.49%,超过一半。

四是,截至6月30日,2024年A股市场新增44家首发上市公司,实际募资324.93亿元,同比分别缩水74.57%、84.5%。可以看出,募资额比新股数量缩水幅度更大,钱似乎更“紧张”了。

纵观这些数字,大减的IPO受理,暴增的终止,过半的撤否率,“缩水”的上市数量和募资额,这样的IPO市场,中介机构和企业们准备好了吗?

0

1

“静止”三个月

今年上半年,从3月15日北交所受理金大禹的IPO申请以后,直至6月20日沪深交易所受理泰金新能、中国铀业的首发申请,整整三个多月,A股三大交易所的IPO受理一度处于停滞状态。

而在停滞之前,今年仅有的两家新增受理均是来自北交所,沪深交易所受理停滞时间远超北交所,已接近半年。

重启受理以来,除了各有一家“独苗”企业申请登陆沪、深交易所,其余28家企业还是来自北交所。

整个上半年,三大交易所共计新增受理32家IPO企业,北交所以30家成了“扛鼎主力”。

IPO日报统计,去年上半年,A股新增IPO受理576家企业,99%以上增长在2023年2月17日“全面注册制”施行以后,相比2020年—2022年同期每年新增受理300多家的情况,数据的猛增显示了彼时企业们对全面注册制时代的热烈响应和期待。

与此同时,IPO审核的节奏也阶段性有所减缓。

今年上半年,沪深京上市委共审议23家次企业的IPO申请。其中,19家在2月7日之前进行,审核工作停滞3个月多,5月16日才由马可波罗上会“破冰”。

不过,令人没想到的是,重启上会后的首家企业马可波罗的审核结果是 “暂缓表决”。这也是上半年唯一一个IPO暂缓表决。

此外,维赛新材和科通股份得到了取消审核的结果,胜华波被否。

A股共有19家次企业通过了上市委的审议,过会率达到82.61%。

相比之下,沪深京上市委去年上半年共审议194家次IPO公司,173家次通过,过会率为89.18%,高于今年;8家次被否。

但从更真实反映上市难度的撤否来看,上半年受理、更新审核状态的569家企业中,293家企业出现主动撤回申请、未通过审核、终止注册等情况,撤否率为51.49%。

也意味着,超过一半的企业难过上市关。

0

2

监管收紧

经过2023年同期的IPO申请“爆发”、 “鱼龙混杂”,IPO企业的质地引发市场更多的关注,2024年上半年IPO审核节奏收紧。

3月15日,证监会集中发布了有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强上市公司监管”、“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以及“加强证监会系统自身建设”的四项政策文件,相关政策严把入口关,IPO迎来一波主动撤回潮。

4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被市场称为新“国九条”,是资本市场的第三个“国九条”,涉及上市准入、上市公司监管、退市监管、交易监管等核心问题,是对资本市场建设较为全面的指导文件。

“IPO终止企业大幅增加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监管环境收紧。新"国九条"等政策的发布,对于拟上市企业的申报质量、信息披露要求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比如新“国九条”明确指出,将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等情形纳入发行上市负面清单,指出突击“清仓式”分红的具体标准是:报告期三年累计分红金额占同期净利润比例超过80%;或者报告期三年累计分红金额占同期净利润比例超过50%且累计分红金额超过3亿元,同时募集资金中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金额合计比例高于20%。

以6月30日“卡点”撤单的福尔达为例,福尔达2020年至2022年归母净利润总计5.398亿元,现金分红总计3.9079亿元,三年分红占净利润的72.4%,且超过3亿元。公司拟募资11.9141亿元,其中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占比达到16.79%。虽然拟补充流动资金金额占募资额比例未达到20%,但如此高的分红比例在新“国九条”等相关政策的压力之下,公司最终仍止步主板大门之外。

IPO日报粗略统计,这样明显存在突击“清仓式”分红的终止企业有福尔达、中圣科技、镇海建安、中智股份、恒达智控、英特派、捷翼科技、儒兴科技、大牧人、道尔道、金田新材、海宏液压、敏达股份等13家企业,合计突击“清仓式”分红超过102.82亿元,三年累计分红金额占净利润最高达到136.5%。

例如:中智股份三年累计分红超35亿元,占同期归母净利润比例达136.5%,高达37亿元的募资金额中8亿元用来补充流动资金,占比21.62%;英特派三年现金分红合计3.52亿元,占归母净利润比例高达89.30%,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募资占比达到27%。

0

3

撤撤撤

因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而终止的企业只是占4.4%的一小撮。

IPO日报统计,2024年上半年,主动向三大交易所撤回申请IPO企业多达289家,加上被否、未及时消除中止情况在内的终止IPO企业共计293家。

主动撤回的289单中,包括沪深主板105家,科创板50家,创业板86家,北交所48家。创业板IPO企业撤单较多。

2023年同期仅有114家企业主动撤回IPO申请,加上被否决企业等,共124家企业终止IPO,今年上半年是去年同期的2.36倍。主动撤回的114单中,包括沪深主板15家,科创板33家,创业板51家、北交所15家。

不难看出,过去的上半年,沪深主板撤回IPO申请的数量和去年差距最大。

需要指出的是,2024年仅半年时间,终止IPO企业数量已堪比去年全年。

IPO日报统计,在 2023 年,A 股共有 297 家企业 终止 IPO,包括被否(被上市委会议审否决)和主动撤回申请。

今年主动撤单潮如此迅猛,连“IPO钉子户”、“13年最大IPO”等企业也扛不住。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农业科技企业之一,拟募资650亿元、差点达成“A股13年来最大IPO”成就的先正达,从科创板转战主板并过会,再到撤回主板上市申请,历时两年多的A股IPO大业也在3月29日宣告结束。而拟募资金额体量较大或许也是其“折戟”的因素之一,其募资用于偿还长期债务的金额高达195亿元,占比达三成。

2021年6月过会的一通密封也在3月主动撤回的申请,结束了其在深交所三年的“钉子户”生涯,它是创业板首例在注册环节终止的企业,其受到来自于竞争对手“精准”诉讼的狙击,一拖再拖后不再满足“三创四新”的定位新规的要求,只能无奈退出战局。

同样过会两年半在今年撤单的还有晶奇网络和华卓精科。前者主营业务聚焦医疗医保、民政养老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业绩规模较小,也因不满足“三创四新”的定位新规而受挫;后者顶着“光刻机第一股”的名号,但其光刻机双工件台相关产品尚处于研发阶段,技术水平与行业龙头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商业化前景不明朗。

从293家企业终止时间分布情况来看,一月份终止32家,二月份因春节大假仅终止18家,三月份终止猛增至39家,随后持续递增,四月份终止45家,五月份终止47家,六月份终止激增至112家,为上半年之最。

受理减少,终止增加,使得目前待审IPO数量相比年初明显减少。

目前尚有398家IPO企业尚未完成注册,正处于审核程序,其中,沪深主板存量101家,科创板存量49家,创业板存量最多,达到136家,北交所存量112家。

0

4

投行的“撤头痛”

“撤单潮”汹涌来袭之下,投行们痛“撤”心扉,领头羊们患上“撤头痛”。

IPO日报统计显示,共计66家保荐机构保荐了577家次项目(联席保荐各算一次)。2024年上半年主动撤回IPO申请的289家项目来自52家保荐机构,撤单数(家次,联席保荐各算一次)排名靠前的有中信证券(37单)、中信建投(24单)、海通证券(22单)、中金公司(21单)、民生证券(17单),这些也是保荐数“前五名”投行。

此外,国金证券、华泰联合、招商证券、国泰君安、开源证券分别撤回14单、12单、11单、10单、10单。

数据显示,仅仅半年时间,IPO保荐项目58单的中信证券撤否率达到63.79%;保荐项目52单的中信建投撤否率46.15%;IPO保荐项目29单的海通证券撤否率达到56.41%;IPO保荐项目33单的中金公司撤否率达到51.52% ;IPO保荐项目32单的民生证券撤否率达到65.62%。上述五家保荐机构没有被否项目,全是主动撤回。

值得一提的是,中原证券保荐的5单IPO项目全部撤回,中银国际保荐的3单IPO项目全部撤回,创下了100%撤否率的痛心记录。

中信证券撤回的37单项目,包括沪深主板16家、科创板7家、创业板13家,北交所1家。中信建投撤回的24单项目,包括沪深主板12家、科创板2单、创业板6家、北交所4家。

“公司业绩、发行政策变化、板块定位、行业限制、市场容量等多重因素决定企业的终止。”投行人士如是表示。

相比之下,上述五大投行注册成功的项目寥寥无几。今年上半年,中信证券仅有4家IPO企业在三大交易所注册生效。中信建投仅有5家IPO企业注册生效。海通证券有7家注册生效、中金公司有2家注册生效。民生证券半年“颗粒无收”,没有IPO企业注册生效。

更令投行烦恼的是,据统计,上半年,监管部门针对投行业务违规行为共开出74张罚单,涉及31家保荐机构,67名保荐代表人被列入处罚处分类名单。在被处罚的保荐机构中,海通证券有10张罚单,高居首位;紧随其后的是投行“领头羊”中信建投证券和中信证券,分别得到9张和7张罚单。

0

5

募资总额缩水近九成

除了受阻项目,A股今年上半年市场新增44家首发上市公司,预计募资429.8亿元,实际募资324.93亿元,实际募资额比预期少100多亿元,新股个数和实际募资额同比分别缩水74.57%、84.5%,可以看出,募资额比新股数量缩水幅度更大,钱似乎更“紧张”了。

其中,中信证券保荐的永兴股份IPO原计划募资45亿元,实际募资24.3亿元,少募资20亿元,但仍夺得A股上半年的IPO之王,其发行费用高达2.38亿元。

实际募资额20亿元以上的还有艾罗能源。而芭薇股份仅实际募资5308万元,是最少募资的额,却要付出1070.97万元的发行费用。

去年同期,A股新股数量是173家,募资总额达到2096.77亿元,募资超过20亿元的更是多达25家新股,最大募资额是海通证券保荐的芯联集成的110.72亿元。

但这远远比不上2022年上半年。

彼时,中国移动、中国海油的首发上市,分别创下了实际募资519.81亿元和322.92亿元的好结果,也把整个上半年的募资额提升到了3119.2亿元的高度。实际募资20亿元以上的新股多达36家。

近三年上半年,A股新股数和实际募资额逐年下降。今年上半年募资总额相比2022年上半年缩水89.58%。

而目前IPO审核存量企业中,预计募资额最高的是中策橡胶的70亿元,难以比肩芯联集成的募资额,更是距离2023年的最大IPO华虹半导体(融资规模212亿元)有不小的距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