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系统集成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核心观点: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将系统观念贯穿改革发展各领域,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刘向东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将系统观念贯穿改革发展各领域,统筹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改革要有系统观念方面的方法论指导

46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明显成效,尤其是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主要在于从历史长周期和系统整体的角度出发渐进式推进改革,既强调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增量改革,也注重整体层面和系统纵深的存量改革,深入运用系统观念来指导改革实践。同时也应看到,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体制机制障碍不少。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创造的制度藩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注重改革的全面性,意味着要从整体系统的广度和深度看待改革的收益和成本、重点和全貌、当下和未来,广泛运用系统思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处于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这意味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难度和复杂性显著增加,已经触及到更深层次的利益关系和更复杂的结构性问题,过去的单项突破或局部突进的方式已难以妥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从整个系统出发深化涉及更多存量利益的改革,将过去侧重于经济领域的改革拓展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因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意味着要全面、系统、深入地推进各项改革,不仅要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去啃“硬骨头”,还要用系统观念、系统思维等方法论进行顶层设计、系统部署、稳妥推进。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只有坚持系统观念,运用全局、整体和战略的眼光,才能更好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以最小的成本代价推进改革并取得预想的发展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因此,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能盲目、片面地推进,而是要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从整体上、内在联系中去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安全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增强改革的整体效能。从某种意义上说,运用系统观念推进改革有助于认识发展环境、理解发展规律、规划发展方向,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的问题,避免出现顾此失彼、先破后立、合成谬误等现象,推动改革沿着既定的目标方向前进。

改革要处理好五个方面的重大关系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既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也要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更要坚持系统观念,兼顾中国式现代化的各个领域,统筹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确保改革推进有事半功倍之效。

第一,改革要正确认识经济和社会的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经济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保障。4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是在确保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实现的。在改革推进中,我国没有采取“休克疗法”式的激进式改革,而是采取稳妥推进的渐进式改革,就是处理好了经济和社会的关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将会更多涉及社会领域的改革,迫切需要经济、社会两个领域的改革相互配套,确保经济和社会各项政策措施相互衔接、相互促进,避免相互掣肘、相互抵触。

第二,改革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尤其是要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的不当干预,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努力让“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有机统一、相互促进,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第三,改革要正确看待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效率和公平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共容关系。经验表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依靠市场竞争可以提升经济效率。当前,我国正在努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迫切要求推动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积累丰富的物质财富基础。只讲求效率而不兼顾公平会带来新的问题。缺少公平最终将会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进而导致效率的降低和萎缩。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要追求效率和公平的有机统一。在追求经济效率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努力消除贫富两极分化,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改革要有效解决活力和秩序的关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意味着要发挥人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与积极性,推动生产力解放和经济活力释放,同时,改革也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以保障人民群众创造力的持久迸发和潜力释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应当而且能够实现活而不乱、活跃有序的动态平衡。实现活力与秩序的动态平衡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的内在要求。激发活力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以主人翁精神参与现代化建设,增强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维持良好秩序,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依法治国,让改革的成果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在改革发展中获得的各项权益。

第五,改革要统筹处理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改革首先

是为了发展,而改革不能只服务于发展。在改革促发展中,发展既面临错综复杂的外部挑战,自身也可能产生一定的安全风险。面对发展中的问题,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发展和安全的关系。一方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可以提升国家安全实力,有助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另一方面,把保证国家安全置于党执政兴国的全局高度,可以营造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环境,保障高质量发展成果不被窃取或侵害,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切实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在推进改革中,要树立系统观念,注重推进方式协同创新,进一步提高运用系统思维、系统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和领域实现改革举措系统集成,提升改革的综合效能,持续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第一,务必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体现在制定了新时代统筹推进的总体部署和战略目标。改革必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作为正确方向,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从系统全局的角度进行深入思考,树立前瞻思维、战略思维、底线思维,做好妥善应对各种困难局面的长期准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增强改革系统性的集中体现。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各项改革工作,是发挥改革整体效应和最大效能的根本保证。要求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统筹领导,进一步强化政治引领,发挥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改革的正确政治方向。改革要注重政策协调、整体效果,同步推进配套改革,攥指成拳、靶向发力,推动各领域改革的联动和集成。

第二,务必增强改革的整体性。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既要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增进全体人民的整体利益,还要整体推进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谋划整体格局。每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也需要其他领域密切配合。因此,改革要从整体出发,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调整和责任部署,善于算大账、总账、长远账。增强改革的整体性,意味着要整体推进各项改革举措,但不能平均用力、齐头并进,既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也要持续优化“条块”等治理结构关系,使各项改革前后呼应、左右配套、互为支撑,把深化改革攻坚同推动制度集成结合起来,形成“上下同欲者胜”的良好局面和强大合力,提升国家整体治理效能。

第三,务必增强改革的协同性。在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实践中,要确保各项改革之间的良性互动与配合,凸显改革的关联性和互动性。在做好部门职能分工和明确权责利的基础上,要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注重改革措施落实工作的协同性,推动各地方各部门把党中央改革部署落到实处,推动相关改革措施充分衔接、相互耦合、协同推进,推动改革方案上下贯通、执行有力,改革力量密切配合、同频共振,确保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取得预期成效、真正解决问题,最终让各项改革相得益彰、正向叠加、充分释放,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