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在上海游玩city不city?代表支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上观新闻

首店?网红街区?世界级赛事?一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流量密码是什么?

7月2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听取和讨论关于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情况的报告。

报告数据颇为亮眼:2021年和2023年,上海消费市场规模均居全国城市首位。今年5月,上海在商务部组织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中期评估中获得第一。常委会委员认为,顺应上海消费发展新趋势,聚焦服务消费、外来消费、大宗消费、时尚消费等市场热点,着力打造世界级商圈,进一步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打造消费友好型环境

在上海游玩city不city(时髦不时髦、洋气不洋气)?稍稍留意上海街头,大家会发现周边的洋面孔多起来了,满大街浓浓的国际风。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上海接待入境游客127.1万人次,同比增长2.5倍,恢复至2019年的64%。“上海‘入境游第一站、第一城’格局已初具雏形,这离不开上海持续优化消费环境的努力。”常委会委员说。

为打通入境人士出游“堵点”,上海不断提升优化支付环境,目前全市已顺利完成6.22万台外卡POS机的布设任务。在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浦东机场等入境第一站,都能提供英文向导、手机支付指导、外币兑换及E-SIM卡上网等服务;上海的景区和住宿资源也率先向入境游客“打开”,包括星级宾馆、精品酒店、特色民宿在内的所有住宿资源向入境游客全面开放。

“我们要抓住这波机会,在消费场景上下功夫,打造消费友好型环境。”周卫红等代表建议,聚焦“食、住、行、游、购、娱、医、学”等重点场景,支持商圈、景区、文化体育场所、商业企业等新建或升级行李寄存设备、多语种服务咨询台、多语种标识标牌系统等国际化、便利化、多语种消费服务设施,全面提升境外人士的消费体验,让他们真切了解和感受上海在服务细节上的温度和大气。

向国际一流商圈迈进

上海汇聚了不少鼎鼎有名的特色街区。老牌街区中有“中华商业第一街”誉称的南京路、浓浓老城厢的豫园,新晋网红中,安福路、武康路成为后起之秀,在小红书的累计推文分别超过1万篇、8000篇,已跃升国内顶流商业街区。

“我们还缺少能真正比肩国际一流商圈的顶级商圈。”不少代表提出,虽然南京西路等商圈的坪效在国内领先,但与纽约曼哈顿、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等国际顶级商圈相比,差距依然明显。比如在推动客流转化为商流、促进流量变现方面,大型活动与商圈商场品牌的联合营销、互相赋能不够。

如何提升商圈能级,打造世界级商圈?“一方面,要深化多元消费联动,同时要突出特色,避免出现千城一面的‘同质化’商业综合体。”代表们建议。

市商务委主任朱民表示,将以东西两片国际级消费集聚区为核心,融都市产业和复合多元消费于一体,建设南京东路、南京西路、淮海中路、豫园、陆家嘴、徐家汇、北外滩、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等8个面向全球的顶级商圈。同时,落实首发经济2.0政策,构建新品发布、展示、交易等首发经济生态链,全力打造国际品牌进入中国的“首选地”,以及本土品牌走向国际的“桥头堡”。

今年以来,上海“文体旅商展”加速融合、大型节展赛事纷纷亮相,成为城市形象宣推的“金名片”和吸引国内外游客的“加速器”。数据显示,2023年举办各类重大体育赛事118项,带动消费37亿元,拉动相关产业效应129亿元。不少代表建议,要抓住这个消费新风口,促进高能级、高流量的演出、赛事、展览等活动与商业联动,互导流量、互嵌资源、互植服务,营造消费热潮。

烟火气是城市底色

上海矗立着高大上的摩登大楼,也错落着各式弄堂小巷。常委会委员认为,在追求首店经济、顶级商圈的同时,也要俯身关照城市烟火气,“后者构筑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底色,是消费都市的密码”。

报告中提到的“限时步行街”就为不少代表所津津乐道。周末仲夏的傍晚,暮色缱绻,走在茂名路、大学路等限时步行街,各式美味小吃摊令人垂涎,手工艺品应接不暇,沿街餐饮、商铺们摆出露天位,音乐、露天电影等活动引人驻足,城市烟火气扑面而来。

“限时步行街点亮了城市夜间经济,给城市带来蓬勃的活力。”不少代表提到,城市的吸引力不仅仅在全球首发、高端大牌,也来自街边小店、弄堂小巷,要呵护好。

烟火气也对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受市民欢迎的餐饮“外摆位”,是否占道影响通行;近在咫尺的灯光、噪音,是否打扰附近居民的生活,“当烟火日杂、网红商业糅杂在一起,活力与秩序该如何平衡?”代表们认为,这需要政府部门因地制宜调整管理方式,以包容、精细来留住这股人气和流量。

栏目主编:张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