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成都日报

关注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李学明 沈妍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动力在于创新,根本在于人才。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和创新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仅明确了新发展格局下人才工作的新定位新要求新任务,而且是指引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根本遵循。打造新时代高层次专业化创新型人才队伍,对于推动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具有重大意义,对于更好发挥人才作为创新资源的作用,主动适应国际竞争需要,实现高科技产业更快发展,在较短时间内加快科技创新和突破技术发展瓶颈,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当前,我国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处于国内发展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传统运作模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全球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现代科技革命带来多技术领域的交叉渗透,对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影响显得尤为突出。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增长动力转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给人力资源管理开发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随着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形成素质优良、规模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创新型人才队伍,需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强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放管服”改革,以探索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为动力,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线,以形成国际化创新人才比较优势为目标,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以吸引集聚高精尖缺人才为重点,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重点开发 推动实现人才管理服务与国际接轨

要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实施更加合理包容的人才制度,有重点地加强创新型人才开发,为人才事业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加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放管服”改革,建立高端创新型人才特殊政策体系,塑造良好的国内引才用才软环境。探索与国际接轨的人才法治体系、评价激励机制,加快建立支持创新型人才发展的特殊政策体系,在人才金融、税收优惠、产权保护、股权激励、人才评价和技能等级鉴定、职业资格认证、职称评定、国际化教育审批、科研项目管理等方面政策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创新政策供给方式,根据产业类别分别制定细化扶持政策,重大项目“一事一议”、高端人才“一人一策”,增强政策支持力度和针对性。构建国际化、社会化、市场化的创新型人才服务体系,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健全专业化、国际化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形成人力资源、咨询、信息等高端服务产业集群。健全人才安居体系,构建一流人居风貌。

同频共振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协同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系统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全面提高创新型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坚持高端创新型人才在引领现代化建设发展全局中的优先地位。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加强顶层设计与规划统筹,在研究制定教育规划、科技规划、人才规划时要彼此衔接,特别是要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统筹教育政策、科技创新政策、人才政策,最大限度地形成政策合力,发挥乘数效应。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改革方向,全面提高创新型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要聚焦大国科技博弈重点领域,加强总体谋划布局,强化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配置,充分发挥行业、地方及各类创新主体作用,建设实践导向的全链条创新型人才培育体系。

整合力量 推动人才合作更好服务国家总体战略

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要以需求为导向,做到精准遴选、积极合作、放手使用、富有实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市场办法实现海外引才;淡化行政色彩,发挥市场主体的引才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民间组织或第三方机构。为解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合作需求,需要紧紧围绕开放创新,紧扣探索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培育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新优势、加快建设国际先进现代化高科技产业中心的目标任务,以助力高质量发展为引擎,以构筑开放合作示范平台、产业优化升级示范平台、国际化创新驱动示范平台为载体,突出问题导向,着力改革创新,全力推动人才交流合作来更好服务“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面向国家战略优化海外引智工作布局,深度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广泛而灵活地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才国际科技合作,不断开创新时代人才工作新局面。

高端引领 促进人才结构布局实行战略优化调整

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坚持高端引领,促进人才结构布局实行战略性调整,着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推动人才结构迈向现代化、国际化和高端化。要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战略科学家、顶尖创新人才。把握全球人才流动新机遇,吸引集聚一批具备开阔视野、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力、大兵团作战组织领导力的战略科学家。依托高校院所、高能级创新平台、头部企业建立科学家工作室,实施战略科学家项目,实行战略科学家本位的科研体制机制,赋予战略科学家技术路线选择、研发团队组建、科研经费安排、科研资源调度等自主权。发挥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作用,加速集聚、重点支持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聚焦发挥好科研创新青年骨干作用,大力培养一批在科技创新中初露头角、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同时,坚持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协调推进各类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进而进一步提升人才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鼓励创新 探索更具竞争力的人才评价考核机制

要加快人才市场化评价考核体系建设,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专业机构等科学共同体,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全面准确评价成果创新水平、转化应用绩效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破除行政化、圈子化与平庸化的评价机制,扭转唯核心期刊论文、唯“帽子”、唯“奖项”、唯行政职务的管理方式和资源分配方式,积极探索国际小同行评议、非共识评议、开创性研究评议等先进的评议机制,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报酬体系,更好体现人才使用的市场价值。同时,营造开放包容、容忍失败、鼓励创新、尊重人才的文化环境,建立完善以信任为前提、包容审慎的人才管理机制,积极鼓励引导创新型人才投身原创性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对创新人才引育和投入绩效实行考核,保障创新型人才潜心创新创业、充分施展才华。

(作者:李学明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才战略与政策研究室主任;沈妍辉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才战略与政策研究室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