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五大产业勾勒来玉幸福图景

青海日报

关注

本报记者 栾雨嘉

6月25日,走进位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尖扎滩乡来玉村的易地扶贫搬迁点,环顾四周,两旁绿松挺直,野花随风摇曳,修建完毕且漂亮大气的黄河民宿正在营业。进入村子的搬迁区,一排排花园式房屋用围栏分成别致的家庭院落,显得紧凑又温馨,干净的水泥路延伸到村民家门前。

“哒哒哒……”跟随来玉村第一书记青措,我们来到村里的达格玛宝服装厂,几名妇女正忙着挑选布料、量好尺寸、制作校服……

“最近校服生产情况咋样,能按时交付吗?”青措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最近工厂的生产运营情况。

“青措书记,您放心,目前已完成1400多套。现在大家每天都加班加点生产,保证这批校服按时交货。”村民多杰措脸上充满着自信。

青措满意地点点头:“家门口开起了服装厂,我们村的大多数妇女来到这里工作。既掌握了技能,又能顾家,一举两得,你瞧,大家的精气神多足啊!”

青措告诉记者,很多妇女刚来这工作时,甚至连缝纫机都没见过。青措到江苏南京,青海海东、海北等地邀请老师为妇女们培训缝纫技术,大家踏实肯干,很快便学会了服装制作。

“就拿多杰措来说,来这之前从没做过衣服。慢慢地,能做一些简单的围裙、袖套、马甲。现在,能够承担衣服口袋的制作。要知道,衣服口袋做工是最复杂的,特别考验人的细致与耐心。”现在,多杰措越干越熟练,从刚开始一天只能缝制20个到如今200多个,她的速度不仅跟上了,做工的质量也越来越好,这份工作让多杰措每个月在家门口创收3000元。

在青措看来,村民们正是因为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搬离了大山,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他们的生活才越来越有获得感、满足感。

“来玉”在藏语里的意思是“大山的背后”。曾经的来玉村地处浅脑山区,是一个农牧结合的村落。来玉村山高路远,基础条件薄弱,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这“四难”成为困扰当地群众的突出问题。

想起在山上居住的时光,青措有一肚子辛酸:“以前没有交通工具,村民盖房子的水泥、砖瓦都要靠毛驴驮上去。在来玉,流传着一句俗话,‘水是借的、奶是给的’,意味着水比牛奶贵,村民们用水需要到大山深沟里用毛驴驮水,来回一趟就要两小时。来玉村离尖扎滩乡40公里,离尖扎县要60公里,加之路不好,没有像样的交通工具,更别提群众就医和孩子上学了。”

昨日的来玉村一去不复返。2018年,尖扎县委、县政府按照“山上问题,山下解决”思路,在来玉村实施脱贫攻坚易地搬迁措施,整村搬迁99户380人,先后投入资金2547万元在新村址新建安置住房,配套饮水、供电、硬化道路等,修建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新建的广场、公园、观景长廊、篮球场、儿童游乐园满足了村民的日常生活需求,综合办服务中心内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满足了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搬迁后的来玉村距县城6公里,靠着依山傍水的优势,打造起“黄河民宿第一村”,形成“多业共生、多轮驱动”五大特色产业,即旅游业、光伏产业、民宿产业、采摘业、服装加工厂。来玉村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好路子,村民就地实现就业增收致富的目标,生产生活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黄河边的小村落真是名不虚传,民宿小院融合了江南风情和藏式风格,真得很特别!”来自浙江的游客袁薇雯不时拿手机定格美好时刻。徜徉在黄河之畔的民宿长廊,青山绿水的黄河美景映入眼帘,耳边缓缓的风夹带着鸟鸣,此番景象,好不惬意。

“第一次来尖扎,大家走到黄河边,看到这番景象,都忍不住感叹‘黄河水怎么这么清澈?这景色太美了!’在一声声的赞美和感叹中,我们就决定了要在来玉村发展民宿旅游产业。”黄河民宿第一村总经理蒋琴玲笑意盈盈地说。

有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政府的积极引导,2021年,来玉村民宿旅游项目动工建设,2022年夏天正式开业。

“我们有5栋小别院,都要提前一个星期预约,最有特色的三进院,要提前20天预约。”蒋琴玲说,随着暑期旅游黄金季的到来,民宿迎来入住小高峰,预定的不仅有省内周边市县的游客,还有浙江、江苏、北京等地游客。

黄河民宿第一村的打造也解决了当地群众的收入问题。为帮助当地群众就业,公司出资50万元,援助来玉村10户村民打造藏式农家院,旺季到来时,吸纳周边村劳动力30人至40人,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为群众提供厨师、服务员、导游等就业岗位。

行走在来玉村整齐的村舍巷道,可以看到家家户户的房顶上都安装了7.8千瓦光伏设备,按照“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光伏电板可以为村民每户每年带来4000多元的收益,让村民多了一份“阳光收入”。此外,黄河沿岸的9.2公顷土地种满枣子、杏子、桃子、李子等10多种果树,成片的经济林成为来玉村发展的新引擎。

如今的来玉,多重产业并驾齐驱,同向发力,乡村振兴的美景在黄河边铺展开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