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消除跨域流动障碍 一体化制度创新再结硕果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中国改革报

□ 本报记者 田新元

近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发布了2024年二季度3项成果,分别是跨省通办综合受理服务机制、公共数据共享机制、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互认机制。

今年以来,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示范区建立了一体化制度创新成果常态化总结发布工作机制,总结筛选实施效果较好、具备一定复制推广价值的一体化制度创新经验,按季度向社会公开发布,供长三角其他地区和全国有条件地区参考借鉴。

示范区探索从制度、技术、规则上消除阻碍要素跨域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统筹推动人才、数据等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集聚,形成了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

跨省通办提升群众获得感

王先生是浙江嘉善人,需要在江苏吴江新设立一家货物运输个体工商户。在电话咨询嘉善、吴江两地“一网通办”专窗工作人员后,2023年6月,王先生带齐材料来到嘉善县政务服务中心长三角“一网通办”综合受理窗口,一次性办理并现场领取了江苏省吴江区的营业执照和交通运输许可证。这是在嘉善办理的首张归属于吴江区的营业执照和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原本办理营业执照和许可证需要赶往吴江当地多个部门,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现在办事群众只需跑一个窗口,提交一次申请、一份材料,就可以实现“异地收件、属地办理、系统反馈、现场领取”,为群众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智能的服务。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长三角等地区进一步拓展跨省通办范围和深度,示范区跨省通办工作连续多年列入长三角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工作要点。为抓好相关部署要求贯彻落实,示范区执委会会同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政务服务部门深化探索跨省通办综合受理服务机制,不断提升异地办事效率,优化企业和群众体验,推动示范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示范区于2021年5月正式启动跨省通办综合业务受理窗口,开通了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三种业务模式,开展“一站式”“全过程”服务。2023年6月,示范区跨省通办服务进一步完善,从只能现场收件、不能当场取件的“一窗通办”,升级成为“通办通取”、就近一次办成。同时,结合群众就近办理需求,示范区两区一县互设自助终端机,居民只需用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即可在自助终端机上完成申请。

截至2024年5月底,示范区网上跨省通办综合窗口入驻通办事项超3500项,累计跨省通办办件总量达10.6万件。示范区已布设综合自助终端305台,实现了示范区乡镇全覆盖,有效提高了跨省通办的便利度和时效性。就医方面已实现异地就医结算免备案、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和医保电子凭证一码通,示范区内500多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实现门诊、住院、部分门诊慢特病跨省医保直接结算,900多家定点零售药店已开通跨省医保结算服务,示范区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增强。

据悉,示范区跨省通办的实施成效不仅体现在两区一县内,还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实现成果转化,目前两区一县正与安徽、山东、河南等省份有关地区探索推进跨省通办合作。

28类321项公共数据共享互联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长三角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共同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强化公共数据交换共享”。

2021年8月,由浙江省嘉善县首倡并起草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公共数据“无差别”共享合作协议》,经示范区执委会及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大数据管理部门确认通过,在嘉善县举行签约仪式,破题示范区公共数据跨省共享。

2022年1月,在长三角数据共享开放区域组成立大会暨2022年长三角“一网通办”专题会议上,示范区执委会与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江苏省大数据管理中心、浙江省大数据发展局正式签订《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公共数据“无差别”共享合作协议》。

该协议明确,示范区执委会会同两省一市大数据管理部门定期研究更新示范区公共数据共享需求清单、责任清单,探索形成以应用为导向的跨域数据交换机制;两省一市大数据管理部门以示范区为试点,将相关特色应用率先在示范区跨域试点,进行集中落地。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数据共享共用制度创新的同时,长三角示范区执委会会同两省一市大数据管理机构探索长三角区域数据标准化体系及法人库、规划数据标准等跨域数据标准建设,积极支持跨省域数据标准在示范区先行先试,为长三角更大范围区域提供经验借鉴。

目前,示范区范围内已实现了一网通办、法人、信用、交通、环保等28类、321项公共数据资源的共享互联。两年来,累计支持跨域数据接口调用540.3万次,支撑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跨主体的数据安全共享1530.2亿条,为建立示范区一体化制度创新数据底座,培育示范区数字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依据该机制,跨域数据的共享催生了一批新的跨域一体化应用场景,比如沪苏浙两省一市推出了示范区跨域一体化公交实时查询、长三角区域跨省通办、示范区政务服务地图、跨界水体联合治理、医疗健康档案和报告互认、医保智能理赔等一批跨域一体化应用场景,为示范区群众跨省通勤、跨省就医等提供便利。

促进人才要素自由流动

在江苏一家地板生产企业工作了20多年的史某获得了一个职业新“身份”——示范区家具家居行业工程师。过去,江苏对这一行业细分领域并没有专门的职业资格认定。“现在不仅有了,而且是一次评定、三地互认。”因为有了新“身份”,他每月工资涨了1000元。

“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工作与行业领域、产业发展高度关联,从专业设定到评价,各省不尽相同。”浙江省嘉善县人力社保局负责人说,像一些行业因细分领域多,各地职称评定的专业划定方向也不同,甚至有些地方干脆就没有设置相关细分专业。且因地域有别,职称评定的原则是“哪里评哪里有效”,已评定的专技人才一旦跨省域流动,需经过主管部门的确认或者评委会重新评审。这也成为制约实体经济人才要素流动的难题之一。

2020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专业技术人才资格和继续教育学时互认暂行办法》出台,鼓励探索示范区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资格、职称的跨省互认、共享。在此契机下,青吴嘉三地人社部门联动,分析各地产业情况,分别选定在建筑工程、机械工程、家具家居行业工程等领域开展探索。目前,三地从打破区域申报壁垒、建立共享专家库、创新人才评价方式等方面入手,已探索出一套相对完善的联合评审机制。

示范区执委会会同沪苏浙两省一市联合制定实施示范区专业技术人员资格互认相关办法和实施细则,聚焦二级建造师、二级造价工程师、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等由国家统一设置、各省自行实施的职业资格,推动考试标准统一、成绩和证书互认,共同加强职业资格监督管理,打破专业技术人员跨省域异地执业和工作限制,促进人才要素自由流动。

截至目前,两区一县共400余名二级建造师实现了跨省域职业资格互认。由于示范区行业分布特点,青浦的二级建造师需求最大,示范区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跨区域互认后,在上海进行跨省注册的二级建造师共计371人(其中浙江84人,江苏287人),涉及223家青浦企业。

据悉,作为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示范区自2019年揭牌以来,已累计形成136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5项向全国复制推广。

示范区执委会表示,下一步,进一步完善一体化制度创新成果总结发布机制,围绕规划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筛选发布制度创新成果,更好引领带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