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昔日的窑街小镇

兰州日报

关注

窑街,原属永登县五镇之一。依山傍水,物产丰饶,历史悠久。近代煤炭、陶瓷业发展迅速,产品销往甘、青、宁各地,1960年成为兰州市红古区人民政府驻地。

据《永登县志》所载,明洪武年间,窑街已有小煤窑开采,陶瓷业已相当兴旺,最多时有陶瓷窑炉20余座,窑街这个地名正是由此而来。明清两代逐渐发展成为出产煤炭、陶瓷的集镇,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

蒋经国于1943年出版的《伟大的西北》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忽然看见了绿色的平原,好像是一个很大的花园,亦就是窑街。当我们初见绿树的时候,好像得到了什么宝贝一样……窑街有水泥工厂,有煤炭,有瓷窑,以前左宗棠还在这里办过炼钢()厂,所以这里是很富的地方。”

相传,清同治、光绪年间,窑街就有“三元魁”商号和“永盛堂”等药店,还有一些布匹、杂货、陶瓷等铺面摊点。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以来开始有官办金铜铁厂(甘肃矿务官厂),以后陆续出现官办火柴厂、水泥厂、煤矿、铁厂和私营卷烟厂等厂矿企业。

窑街出产的煤炭属长焰煤,煤质特点是易燃、火旺、耐烧、热量高,出产的块煤在甘肃、青海两省享有盛名。窑街坩土和煤炭资源丰富,出产的陶瓷制品种类齐全,有白瓷和黑瓷两色,产品畅销甘青两省。其中白瓷和黑瓷孩儿枕(俗称娃娃枕)是精品,尤其是白瓷孩儿枕,造型独特、工艺精巧,深得人们喜爱。

窑街有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和流经的浩门河(大通河)等自然经济条件,又毗邻连城天然林木场,使得这里商业市场发展日趋兴盛。当时,陕西、山西、青海及临夏、天水、永登、天祝等地的各族客商来此经商,沿街的布匹、杂货、陶瓷铺面和货郎担日渐增多。窑街还曾建有山陕会馆,为远道而来的客商提供服务。

省内外商贾,在窑街宽6米,长800米的街道两旁,开设了永泰城、仁义涌、天镒魁、增盛魁、佛寿堂等店铺和一些车马店、旅舍、饭馆,计有40余家。一些商号门前悬挂蓝布旗帜,格外醒目。经营货品有绸缎布匹、川广杂货、日用百货、茶叶调料、食糖烟酒、蓬灰土碱、畜产皮毛、药材山货、陶瓷用具、笔墨纸张、书籍文具等。货源主要来自兰州“同丰春”批发庄、“泰元涌”土布庄、“万顺涌”海菜铺、“福盛和”百货批发庄等,还有民和的“厚致福”“渊发明”(此两家有“东接津汉、西连蒙藏”之誉)等大商家,实行“先供货,后付款,年底结算,讲守信誉,批发供应”的办法。

在漫长的岁月里,货物运输仅靠骆驼队和骡、马、驴“脚户”驮运。后来,随着道路交通状况的逐步改善,有了铁轮、胶轮大车,货运量逐渐增多,生意日益兴隆。内蒙古、宁夏和省内各地的佛教徒骑上骆驼、骡、马,经年不断到连城妙因寺、青海塔尔寺朝拜。途经马莲滩、鳌塔冰沟,顺过窑街,用所携货品,参与交易,增加了商品的花色品种,繁荣了市场。

大通河流域的连城至享堂峡北口两岸出产麸皮金、豆瓣金,储量丰富,四方农民纷至沓来,春秋淘金弥补生计。窑街资金雄厚的“协成涌”“天兴兰”“永兴和”“魁泰兴”“义兴成”“义盛和”“天顺和”“忠信义”“信义城”“增盛魁”“德兴元”等12家商号,年年收储黄金。“天顺和”在淘金旺季每月约收换二三十两黄金。当时,黄金一两兑银币100至120 元上下。“德兴元”号先前专营学生课本、笔墨纸张,因经营得当,便转为布匹杂货,是遥遥领先的商家之一。

随着商业逐渐兴盛,许多手工业亦相继出现,为商业繁荣增添了新的色彩。

早先,窑街没有集中的市场,一些小商、摊贩、农民在街道侧旁就地摆摊设点,吆喝叫卖。后来,在繁华的交通要道街头(现团结街十字),自然形成集市。

商业的不断发展,亦促使地方娱乐活动逐渐兴起。当地有秦腔自乐班子,红山村的眉户戏,还有永登县的秦剧、苦水川的秦腔、木偶戏,外地的皮影戏、拉洋片和学生演出的话剧等多种戏剧。特别是农闲或节日庙会时,多在庙门前(前区粮食局)戏台演出,戏场周围货郎担、小商贩摆满瓜子、花生、糖果、大豆、核桃,还有包子凉面、凉粉酿皮、年糕粽子、热菜熟肉、牛羊杂碎等熟食。人们扶老携幼,熙来攘往,十分热闹。

全面抗战爆发后,兰州成为抗战大后方,各方面人员纷纷前来,其中不乏地质、矿冶和制造方面的专业人员。他们的到来,不仅对兰州,对小镇窑街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1940年四大银行联合对窑街矿区进行全面勘探,翌年开办永登矿务局,后改为甘肃煤矿厂。1941年甘肃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在兰州成立,之后开始在窑街开工建厂,于次年建成试产,1943年开始正式生产水泥。这是兰州,也是甘肃最早的水泥厂。

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甘肃煤矿厂后,于1953年改为窑街煤矿,1958年成立窑街矿务局,煤炭开采量逐步提升,为甘青两省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动力资源。随着享堂峡公路、兰青铁路和窑海(窑街至海石湾)铁路专用线先后开通,交通便利、物产丰饶,工农业、商业发展迅速,人口骤增,古镇窑街焕发出新的生机,进入发展的新时期。

□陆金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