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来韶关,寻找世界之谜的答案

广东发布

关注

如果说,广东“吃辣天花板”是韶关南雄最出圈的“人设”,那一定严重低估了它。

韶关,名副其实“卧虎藏龙”,除了是华南虎的原居住地和保护地,还在南雄埋藏着数千平方公里的“龙脉”。

说起“恐龙之乡”,放眼全国有四川自贡、山东诸城、云南禄丰、江西赣州、广东河源。对于这个名号,韶关南雄也想争一争。

经多项科考证明,南雄是白垩纪时期,恐龙最后的家园,还是权威认证研究恐龙灭绝最佳地!这片红色土地有着许多“世界级”发现。

最近,粤赣两省新通道南雄—丰信高速正式通车,消息还上了央视《新闻联播》。很多人都不知道,雄信高速与恐龙还有一段缘分。

2022年5月,在南雄雄信高速施工现场,工人们忙碌地紧张作业。突然,机器触碰到一处坚硬的岩石,工人们立即停止机器运作凑近查看,发现岩石有点不一样,破开后里面镶满了圆形石块,于是赶紧上报。

经过专家研究认证,工人挖出的就是食草龙的恐龙蛋化石。

如今,这块岩石被珍藏在南雄恐龙地质科普中心。在南雄发现的恐龙蛋多为白垩纪晚期,以此推算,这可能是“最新鲜”的一窝恐龙蛋了。

河源以恐龙蛋数量多闻名。

在南雄,则种类更丰富,包括有长形蛋科、棱柱形蛋科、石笋蛋科、椭圆形蛋科等4蛋科、7蛋属、9蛋种,约占中国已知类群的三分之一,还有堪称为奇迹的“胚胎蛋”。

1984年,考古工作者在南雄挖掘出了一块化石,上面密布着22枚大大小小的恐龙蛋,其中19枚含有骨骼轮廓清晰可见的小恐龙胚胎。

恐龙幼崽的骨骼小而脆弱,可以想象是多小的几率才能被以化石形式保存下来,含有胚胎的恐龙蛋化石在世界范围都是数量极少。

或许很多人都听说过,在西安,一铲子下去,全是文物。在南雄,一铲子下去就有可能发现恐龙化石。

自1961年,广东省地质局野外队在南雄工作时首次采得一块恐龙趾骨及古生物脊椎动物化石后,吸引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前来“寻宝”。

在南雄发现的大量恐龙蛋、恐龙骨骼和恐龙足迹,还有骨骼、蛋、足迹合体的化石块,这些都是世界罕见。甚至有多种恐龙以南雄命名,如南雄小鸭嘴龙、短棘南雄龙等。

在南雄发现的恐龙化石有肉食龙中的暴龙(霸王龙)、蜥脚类中的短棘南雄龙、鸟脚类中的南雄小鸭嘴龙,为划分我国南方“红层”中生代——新生代界限起了重要的作用。

发现的鸭嘴龙足迹属在中国首次描述。中生代晚白垩纪岩层中发现恐龙脚印化石,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据广东南雄恐龙化石群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每次恐龙化石的出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化石周围附着的岩土特别红。

这正源于南雄盆地的独特地貌——红层,也叫红砂岩,当地人俗称“红砂岭”。这是发现恐龙蛋化石的必要地质条件,恐龙蛋化石基本都深藏在红砂岩层里。

说到这,不得不感叹大自然对于韶关的偏爱,在韶关仁化有着全国有名的红层——丹霞山。

在南雄,有着面积约1800平方公里红层盆地,层积厚度达4000米,比全国平均厚度多出三倍,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标准层之一。

红层表面经过风化等作用,保暖又透气,为无毛恐龙孵蛋提供温床。经过大量的研究判断,这厚厚的南雄红层,成了恐龙灭绝前的乐园。

6600万年前,曾经的“霸主”在地球上经历了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之后便出现了“恐龙大灭绝”事件,简称K-T事件。

此次灭绝事件彻底消灭了地球上处于霸主地位的恐龙及其同类,为哺乳动物和人类的出场提供了契机。

专家学者们在南雄恐龙化石层位之上的地层中,惊喜地发现了大量古新世哺乳类动物化石。这里竟有着K/T界线剖面,正是恐龙灭绝前留给地球的最后信号。

“中国恐龙蛋研究第一人”赵资奎教授多次前来南雄展开野外科考,并指出“南雄盆地是目前世界上研究恐龙灭绝问题最佳的地点,完整地保存着地层”。

国内外专家学者通过一次次的科考,论证出了恐龙灭绝前最后的生存状态。晚白垩纪期,气候普遍高温、干旱。但在南雄,河流纵横、气候适宜、成片的桫椤茂密生长,恐龙在这里生活得很滋润。

许多为生活奔走的恐龙一次偶然发现这片“桃花源”,便迁徙至此定居,繁衍生息,这里成了恐龙最后聚居的乐土。

雨后湿润柔软的红层,留下了恐龙在此生活的点滴,还原了白垩纪晚期的种种生活场景。

2015年,世界著名恐龙足迹学家马丁·洛克利教授和我国古生物学者邢立达博士在南雄考察,在8×4平方米的面积里发现了大概25个足迹,是中国目前最晚期的恐龙足迹,也可以说是中国目前“最年轻”的恐龙足迹。

尽管在这找到最后一片乐土,但恐龙最终难逃灭绝命运。基于科普宣传和影视作品的展示,最流行的说法是因为一颗小行星撞击到了地球,导致白垩纪大灭绝事件发生,但这个假说不能解释所有问题。

如今,在南雄市恐龙地质科普中心,可以看到馆藏恐龙蛋化石种类很多,有的蛋壳表面光滑,有的蛋壳表面粗糙,有的表面却像有一层绒毛似的纹路。专家们通过这些蛋壳,继续寻找恐龙灭绝的原因。

赵资奎教授认为这些蛋壳纹路和厚薄,是白垩纪晚期南雄地区的恐龙蛋发生了病变。

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他逐渐找到了原因,白垩纪晚期到古近纪早期,中国华南地区曾发生过3次以铱异常为标志的地球化学环境变化事件。

推测6600年前印度的一次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含有金属铱,铱通过食物链对恐龙正常繁殖产生了影响,造成了物种灭绝。

南雄为论证白垩纪灭绝原因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依据,南雄恐龙地质科普中心展馆的主题也定为:“恐龙迷踪 哺乳曙光”。可想而知南雄在恐龙研究这项全球课题中有着怎样的地位。

没有谁见过真正的恐龙,但人类从未停止过对于恐龙的想象。

1993年《侏罗纪公园》电影上映,通过特技将恐龙“复活”。其实,南雄本身就是一座恐龙主题公园。

在其他地方想看恐龙化石,了解恐龙故事,一般得进博物馆。而在南雄,不但能在恐龙科普中心里近距离看大量恐龙化石,还能在野外触摸红色砂岩里恐龙印记。串点成链,形成了独家“恐龙文化”研学游径。

在广东南雄恐龙省级地质公园的下坪恐龙蛋化石保护点,清晰可见埋藏恐龙蛋化石的地层构造,仿佛像考古学家那样,在层叠的红色砂岩搜寻隐约可见的恐龙蛋。

在古市保护点,有一片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鸭嘴龙类足迹化石。带你“穿越”到千万年前的某个晴朗夏日,一群鸭嘴龙从面前走过,在柔软的湿地上留下串串脚印。

这怎么不是现实版的侏罗纪公园呢?

在著名的珠玑古巷旁的罗佛寨地质遗迹,沿着科考步行道慢走,恐龙的落幕与其他生物的崛起犹如舞台剧一般直接重现在世人眼前。

这里便是世界上公认的古新世至始新世早期的标准地层——罗佛寨组,岩层中蕴含着丰富的恐龙蛋化石以及恐龙灭绝后的哺乳动物化石。

广东省南雄恐龙化石群省级自然保护区涉及8个镇,总面积为42.21平方公里。

如今在此生活的南雄人,无意中可能就发现这些珍贵的化石,他们主动担当起保护者,特别愿意分享关于恐龙的独家故事。

村民在撂荒地种植黄烟发现的恐龙蛋和恐龙骨骼并存的化石,今在南雄恐龙地质科普中心展出。

据广东南雄恐龙化石群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专家推测这块化石反映的是:当时正在下蛋的恐龙妈妈突然遭遇灾变事件来不及逃跑就被埋在地底。恐龙蛋和恐龙骨骼“两位一体”的化石,千万年后世人可从中一窥当时恐龙灭绝的场景。

近年来,陆续有科学家来到南雄,在这片红土地上寻寻觅觅,不断有新的发现,拾掇属于白垩纪的拼图。

南雄还吸引了一批批“恐龙迷”前来打卡。近一年来,南雄已接待中山大学、嘉应学院等研学团队,2万多名省内外学生参加南雄恐龙“研学游”。

从人类第一次遇见恐龙化石起,便注定恐龙只属于远古。

在地球诞生至今的46亿年里,有无数的物种出现、无数的物种消亡,它们用存在过的痕迹,留下关于生命的谜题,同时也藏好了解题线索。

包括恐龙在内的“自然之谜”,也许我们至今无法全部解开,但不妨碍我们去开启一场探索奇旅。

因为,我们共同生活过的这颗行星,是浩瀚宇宙中,一个伟大的奇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