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竞逐合成生物新赛道

经济日报

关注

“合成生物”概念近期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合成生物的学科基础是合成生物学,即采用工程化的设计理念,融合生物学、化学、计算机和数据科学等,旨在改造或创造超越自然功能的人造生命体系或功能系统的新兴学科。作为颠覆性前沿技术,合成生物是生物制造和绿色制造的底层支撑,正在加速崛起为新的“黄金赛道”,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伴随技术迭代进步,合成生物正不断打开食品、医疗健康、农业、先进材料、能源等领域的应用空间,其中医疗健康是合成生物的第一大应用领域。《中国合成生物产业白皮书2024》显示,全球医疗健康领域合成生物市场规模2023年高达64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超过130亿美元。同时,合成生物技术还催生了许多新材料和新产品,如日常生活中的活体胶水、生物基可降解塑料、重组胶原蛋白等,未来的应用场景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那么,如何竞逐合成生物新赛道、激活未来产业强劲引擎?

在推动合成生物快速产业化过程中,突破技术瓶颈和夯实技术底座是先决条件。当前,我国合成生物核心技术研究进展显著,包括高通量合成、基因编辑、酶工程等,还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2024年,由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生物技术核酸合成第2部分:合成基因片段、基因和基因组的生产和质量控制要求》正式发布,这是合成生物学(技术)领域首个国际标准。不过,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合成生物技术进步仍面临底层技术基础薄弱、专利壁垒突出等挑战。下一步,要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解决创新企业不足、人才匮乏、资金可持续等问题。

要培育扶持合成生物初创企业,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和机构牵头组建产业联盟和创新联合体,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建立完善多层次合成生物产业人才引育体系,加强合成生物学科建设,鼓励高校依托“产教联合体”培养具备产业级研发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研究制定核心人才库和紧缺人才图谱,以人才专项招引培养人才。优化落户、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保障政策,让人才真正引得进、留得住。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引领作用,创设合成生物产业引导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产业链群建设。通过拓宽金融支持渠道,引导更多耐心资本加大合成生物领域投入。

各地也应因地制宜和分类施策,注意“无中生有”和“有中出新”并重。科创资源和产业基础好的地方适合“无中生有”,围绕合成生物全产业链开展协同创新。例如,在相关人才和产业集聚的京津冀、长三角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可招引国内外头部企业、顶尖研发机构,开展集成和应用创新。科教资源和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可探索“有中出新”,依托传统特色产业,向合成生物细分赛道集中发力。例如,西部一些省份能源资源富集,可依托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特色产业,重点谋划发展未来材料、生物燃料、生物制氢等细分领域,充分激发合成生物产业活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