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专访 | 大华银行中国CFO朱轩:ESG投资对于银行财务回报及盈利的影响具有长期效应

每日经济新闻

关注

每经记者 李玉雯    每经编辑 张益铭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中国无疑是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本月召开的2024陆家嘴论坛上,如何看待绿色金融发展前景,完善我国ESG投资生态和长效机制建设的话题受到热议,也让公众目光再次聚焦到了ESG投资领域。

当前国内ESG投资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对比国际存在哪些优势和掣肘?资本市场上ESG产品发行以及投资者关注的热度高居不下,ESG吸金热潮下是否会催生市场泡沫?ESG投资给银行业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对于银行的财务回报及盈利有何影响?当下火热的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又会如何影响ESG投资发展?

带着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近日专访了大华银行中国首席财务官、首席数据官兼首席可持续发展官朱轩。

中国ESG市场仍将维持增长趋势,预计投资有效性将进一步提升

NBD:你如何看待当前国内ESG投资所处的发展阶段?对比国际,我国ESG投资当前的发展存在哪些优势和掣肘?

朱轩: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国内ESG投资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我国实体经济的转型带来对于ESG的巨大需求。中国所实施的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绿色转型等国计民生的战略,也和全球倡导的可持续的“公平转型”(Just transition)议题相呼应,为ESG投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国内对ESG信息披露和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作出了规定,相关政策法规日趋严密,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为ESG投资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企业也愈加关注可持续发展,根据大华银行中国发布的《2024年企业展望调查报告(中国内地篇)》,一半的受访企业已经在业务中实践了ESG理念,22%的企业计划在未来三年内进一步融入ESG实践。

然而,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ESG投资市场起步较晚,在规模上仍存在明显差距。我国ESG投资的发展面临的挑战包括市场对ESG理解和应用不够充分、ESG评价体系缺乏统一标准、信息披露体系有待完善。同时,ESG的投融资类产品,数量虽然到了一定的规模,但不完全和国际通行的标准接轨,部分产品只涉及到ESG的某一个维度。随着监管水平不断提高,对企业ESG信息披露的标准和要求提升,对市场投资者引导力度加大,预计今后我国ESG投资有效性将进一步提升。

另一方面,对于中国来说,碳密集产业实现可持续转型是实现气候目标的关键。国际能源署(IEA)2021年发布的《中国能源体系碳中和路线图》指出,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是电力行业(48%)和工业(36%)。仅靠采用新的低碳工业技术,就可以帮助中国避免排放相当于全球剩余碳预算(即避免气候变化危险影响的前提下,全球仍能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中近15%的二氧化碳,同时保证有50%的概率将全球平均升温限制在1.5℃。而十四五计划当中也将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为重点,推进节能改造和污染物深度治理。但由于碳密集产业不符合既有绿色金融支持范围而难以获得支持,国内对于转型金融也未有统一的标准和实践,其减排潜力未得到充分释放。这些方面还需要有效的转型金融(Transition Finance)支持,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流向转型活动。在这些方面,大华银行中国也作出很多努力,我们将《大华银行转型融资框架》和成熟实践引入国内,以协助碳密集型、高排放和“难减排”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等途径实现低碳转型。

NBD:近年来,资本市场上ESG产品发行以及投资者关注的热度高居不下。市场有观点认为,ESG吸金热潮下交易拥挤并催生了市场泡沫。你对此如何看待,以及对于ESG投资前景有何展望?

朱轩:2023年,全球范围ESG产品发行趋于放缓,根据Morning Star的数据,全球ESG基金表现都欠佳,基金规模在2023年第四季度蒸发了25亿美元。而美国又出现了反ESG政治风潮,叠加经济周期因素,而动摇了不少投资者的信心。

我们需要看到一方面,对于中国来说,ESG投资还有很大的空间,中国的ESG市场仍将维持增长趋势。据商道融绿数据,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我国ESG投资规模达33.0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较2022年增长34.4%,近3年复合增长率达34.02%。但是绿色信贷占比达86.5%,ESG证券投资、ESG股权投资规模占比较低。随着相关金融产品越来越丰富,企业践行ESG的水平不断提升,中国政府也在稳步推进上市公司披露ESG报告,ESG的投资会更加欣欣向荣。

另一方面,ESG从真正被重视,到发展成如此规模,也不过几年的时间,在数据质量和披露、监管成熟度等方面还是有待提高。随着市场上ESG评级机构和数据服务商不断涌现,以及监管不断完善,不断约束和打击“洗绿”行为,我们相信大浪淘沙,市场有限的资源将更集中到有能力、也有意愿实践ESG发展的企业和机构身上,ESG投资的发展速度会达到一个合理水平,ESG生态将变得更加稳定和成熟。

ESG表现良好的企业,环境运营风险通常要低于传统业务公司

NBD:ESG投资作为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你如何看待其给银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会对银行的长期战略产生怎样的影响?

朱轩:据国际能源署(IEA)2023年的报告,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2022到2030年前,将需要约2.2万亿美元~2.8万亿美元投入,且一直保持同等水平,才能实现《巴黎协定》2050年的气候目标。而且根据大华银行中国发布的《2024年企业展望调查报告(中国内地篇)》,企业实践可持续发展最需要的支持举措依然是更多的可持续融资选择。而银行可为再生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和过渡到循环经济等方面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并在这一领域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且大有可为,例如,确保融资与可持续成果挂钩,助力企业负责任地开展业务,有效地促进投资流向可持续发展的领域。

当然ESG投融资,对于银行的风险管理、合规、可持续发展服务效能和产品创新也提出了挑战。

对于大多数银行来说,ESG和可持续发展都是长期战略和重点首要推进的工作。以大华银行为例,“商业可持续”是我行可持续发展的四大推进领域之一,并为此制定了路线图。2022年10月,大华银行集团发布了2050“净零排放”计划,承诺优先帮助电力、汽车、油气、地产、建筑和钢铁六个行业领域的客户降碳减排,实现可持续转型,这些行业客户的信贷额占到集团所有对公信贷组合的约60%。2023年10月,集团发布了这一计划的阶段性报告,数据非常积极。数据显示,电力、汽车、房地产、建筑和钢铁五个行业的碳排放指标,比各自预定净零排放路径的指标低了7%至14%,这说明我们有望提前实现这些碳排放指标。对于油气行业,我行不再为2022年后批准开发的石油天然气上游产业项目提供新的融资。

为了更快更好地实现净零目标,我们制定了整体计划,重点在四个方面开展工作。其一,制定行业脱碳计划,包括为每一行业制定目标和进度指标,锚定可持续发展机遇;其二,为客户提供咨询和金融解决方案支持,在其脱碳过程中提供一臂之力;其三,将净零排放嵌入到银行运营模式中,覆盖治理、政策、流程、人才能力等各方面;其四,推动利益相关方的有效参与,并与政府、监管机构、行业和商贸协会以及同业伙伴在内的各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同向发力,推动可持续的转型。

NBD:有观点认为,ESG指标与投资回报之间的关联性难以确定,你如何看待ESG投资对于银行财务回报及盈利的影响?

朱轩:ESG投资对于银行财务回报及盈利的影响是具有长期效应的,对大华银行来说,我们的经营方针是平衡增长与稳定,支持经济与社会的长期发展,因此,我们也致力于发挥“金融催化剂”作用,为客户的可持续转型提供所需资金。ESG投资对于我行财务回报及盈利的影响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有效降低风险成本:银行的首要任务是管理风险。大华银行已经制定相关政策和融资框架,将ESG相关风险的管理纳入我们的风控体系,将社会和环境因素纳入我行的业务评估和决策流程,借助相应金融工具和第三方建议,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投融资决策,并指导企业将ESG行为融入其业务流程。而实践证明ESG表现良好的企业,治理更有序,经营更谨慎,环境运营风险通常要低于传统业务公司,从而降低整体ESG投融资风险成本。

深化长期客户关系:大华银行一向着眼于和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而ESG融资着眼于衡量企业未来较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筛选具备长期竞争力的优质客户,同时也可以挖掘与客户长期合作的潜力。

增强量化程度:大华银行针对企业ESG评估结果和结合行业经济活动特性,在客户准入、信贷政策制定、授信审批等方面进行差异化设计,推动信贷结构调整,来管理融资成本。例如可持续挂钩贷款、可持续挂钩银团和可持续挂钩绿色贸易融资,就是我们主打创新方案之一。我们将融资产品与企业达成预设关键业绩指标(KPI)和可持续发展绩效目标(SPT)完成度挂钩,激励企业完成ESG相关指标,进而获得更优惠的融资成本。

积累声誉资本:除财务指标外,良好的企业声誉也是我们长期积累的资本之一。而良好的ESG形象有助于银行积累声誉资本,进而获得利益相关者和客户支持,为经营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金融科技演变成金融服务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NBD:在ESG投资发展过程中,你如何看待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所带来的影响?银行业对此的应用情况如何?

朱轩:首先,ESG是一个数据驱动的概念,数据也是制定ESG策略的基础。可靠的ESG信息和数据来源、有效评估和披露,是企业、金融机构、投资者以及监管机构都会关注的环节,而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科技应用,最终都是为数据服务,特别是银行本来就掌握了大量的数据。

从我们的实践经历来看,大华银行中国的数据管理团队在七八年前成立,并花费了两到三年的时间来清理和整合内部的数据。数据治理涵盖了两个层次:第一层是确立数据的所有权和责任;第二层是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即如何将数据商业化,如何使用数据分析客户行为。

数据所有权和责任的确立提升了银行整体数据的质量,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从而为进一步使用数据奠定了基础。而数据挖掘技术的推广,提高了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同时,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提前识别风险并挖掘商业发展机会。

对于金融科技在银行业务中的角色和未来趋势,我们认为,面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金融科技的战略定位会被确定为价值驱动者。金融科技已经从以往的后台技术支持的角色,演变成金融服务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它持续推动银行经营管理向数字化转型发展,不断提升客户服务和风险防范水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