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出手!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关注

6月2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了多项处罚信息,涉及理财业务领域的违规行为。此次受罚的机构共计6家,包括招商银行、招银理财、建信理财、信银理财、中银理财、平安理财,合计被罚3250万元。

涉及信息披露等问题

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梳理发现,违规行为主要为理财业务未能有效穿透识别底层资产、信息披露不规范、非标底层资产到期日晚于封闭式理财产品到期日。其中,招商银行、建信理财、招银理财、平安理财均因未能有效穿透识别底层资产和信息披露不规范被罚,中银理财、平安理财还因非标底层资产到期日晚于封闭式理财产品到期日被罚。

除上述原因外,机构被罚原因还包括理财业务投后管理勤勉尽职义务履行不到位、单只公募理财产品持有单只债券超过净资产的10%、未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理财产品投资的金融资产。

从罚款金额来看,招银理财最高,为850万元,紧随其后的是信银理财,被罚750万元。

记者从平安理财有关人士处获悉,上述违规事实是在2022年监管现场检查时发现的,公司在此之后高度重视,并且积极整改。

“公司高度重视、诚恳接受监管机构提出的各项意见和整改要求。相关事项源于2022年的监管检查,公司本着‘压实责任、立查立改、举一反三’的原则,已逐项落实整改要求,并全面完成整改事项。目前,公司管理的理财产品运作有序、业绩稳健,公司将不断完善常态化合规检视与排查机制,持续强化风险管控和内控管理,加强合规文化理念和制度的体系建设。”平安理财表示。

推动银行理财健康发展

在金融监管日趋严格的背景下,理财产品管理人因底层资产穿透识别、信息披露以及所投资产比例不合规等问题被开罚单的现象屡见不鲜。6月19日,渝农商理财就因全部公募理财产品持有单只证券市值超过该证券市值的30%、理财产品宣传推介材料审查不到位被罚110万元。

记者梳理发现,与去年相比,今年的理财业务被罚事由更加聚焦。除上述问题外,去年理财产品管理人被开罚单的“高发”事由还有销售端与产品端数据报送存在偏差、底层持仓余额数据报送存在偏差、理财产品期限管理和估值方法不符合监管规定等问题。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近年来,随着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加快,理财产品与金融市场以及其他资管产品的关联增多,对产品流动性和稳健性管理提出更高要求。理财公司应增强合规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快违规问题整改,确保理财产品研发、销售等全流程符合制度规则的要求,推动银行理财健康可持续发展。

审读:叶斯琦

编辑:李若愚 王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