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几代铁路梦 几多家国情

甘肃发布

关注

6月29日

兰张高铁兰武段正式通车

武威东至兰州西站最快1小时56分可达

历时5年

武威人民终于圆梦高铁

线路从兰州中川机场站引出

向西沿庄浪河谷而上

经永登、天祝县

翻越祁连山乌鞘岭至古浪县后

进入河西地区到达武威市

兰张高铁兰武段正线全长193公里

最高设计时速250公里

全线共设6个车站

分别为中川机场站、永登北站、天祝西站

黑松驿站、古浪北站、武威东站

大美金城和五凉古都

两地实现高铁直达

武威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商贸重镇

从商旅驼队到中欧班列

从公益慢车到飞驰高铁

跃动在武威大地上的钢铁大动脉

见证着五凉古都几千年的

过往与奋进

兰新铁路、干武铁路

西北铁路网上的重要成员

今天的武威

兰新铁路、干武铁路贯穿全境

兰新铁路

是构成西北地区铁路网络的

重要组成部分

1952年10月1日在兰州破土动工

1954年12月1日19时

兰新铁路铺轨到达武威车站

12月5日武威各界3万余人举行庆祝会

1962年12月9日

兰新铁路全线竣工

全长2423公里

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最长铁路干线

2006年8月

兰新铁路兰州至武威段增建二线铁路

即兰武二线全面建成通车

中国最长的铁路隧道之一

——兰新线乌鞘岭隧道双线开通

天然屏障直线翻越

欧亚大陆桥通道上的“瓶颈”最终被消除

线路全长172.2公里

大部分车站在武威境内

1958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

1966年1月正式交付运营

1996年11月18日

干武铁路步入电气化行列

“小慢车”

平凡生活的守护者

兰张高铁兰武段开通之前

往返兰州和武威之间

很多百姓会选择一趟公益性“慢火车”  

它就是“乌鞘岭惠民号”旅客列车

途经西固城、天祝、古浪等7个站

和不办理客运业务的13个通勤乘降所

全程263.2公里

单程运行5小时10分

票价最高18.5元、最低仅2元

这趟列车

是兰新铁路兰州至武威南间  

最早开行的旅客列车之一  

因票价经济实惠、服务热情周到  

深受沿线人民群众喜爱

车体的设施设备齐全良好  

车厢整洁舒适、窗明几净 

便民箱中鞋油、鞋刷、梳子、放大镜  

老花镜、便签纸、针线盒、宽胶带  

物品样样齐全  

供旅客借阅图书的列车图书角  

每日更新沿途信息的公示板  

……

为了照顾老年旅客、“脱网”旅客等群体  

“小慢车”仍然保留  

面对面补票、现金结算等传统方式

如今高铁贯通

“小慢车”和“和谐号”齐头并进

用温度和速度继续服务着沿线百姓

“天马号”

新丝路上的钢铁驼队

武威是天马的故乡

很多人因“马踏飞燕”出土而认识她

这里自古以来就是

中原连接西域、中亚的交通要冲

古丝路上东西文明交汇的

重要军事和商贸重镇

进入新时代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

武威依托铁路物流枢纽优势

加快布局新赛道

2014年

甘肃第一列中欧货运列车“天马号”

从武威出发

到达哈萨克斯坦城市阿拉木图

国际陆港成为亚欧间货物中转集散地

打开了一条高效便捷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武威重回向西开放的前沿

如今

武威“天马号”中欧班列满载货物

畅通东西、日夜穿梭

朋友圈不断扩大

成为连通新丝路的“钢铁驼队”

“丝绸西去,天马东来的历史盛景

在今天以新的形式得到继续演绎

“和谐号”

全新旅行体验正式开启

兰武高铁的开通

将进一步完善

我省西部地区高速铁路网布局

带动沿线区域经济发展

也迎来了一条由美景、美食、历史文化

交织的全新交文旅体验通道

四座新建站房

设计理念与地方特色文化充分融合

成为铁路沿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铁兰州局集团

全面做好乘务准备工作

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线开通

兰州水墨丹霞

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

祁连山冰沟河、天梯山石窟等

多个国家级风景区由此串联起来

跨越时空

我们还可以体验味蕾的极致绽放

感受古物的厚重和历史的悠远

雷台汉文化博物馆

你心动了吗

一列列火车

一张张小小的车票

从“彻夜排队”到“移动支付”

从蒸汽机车到“和谐号”

密织的钢铁动脉

必将为新时代发展注入更强劲动力

牵引着武威迈向更广阔的天地

来源:甘肃发布综合新甘肃客户端、中国铁路、永登文旅、微游甘肃、武威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2006年8月,兰新铁路兰州至武威二线乌鞘岭隧道双线开通。

兰武二线是中国铁路网

“八纵八横”中最主要的“一横”

——陆桥通道的组成部分

也是内地连接新疆

和甘肃河西地区的主要通道

干武铁路

是西北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起宁夏干塘

西至武威市凉州区武南镇

横跨宁夏、内蒙古、甘肃3省区

为促进西北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编辑:王学香 责编:朱旺 校审:都一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