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苦夏”无需药,饮食帮你调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劳动午报

一到夏天尤其是伏天,很多人就会出现胃口下降、不思饮食,并伴有低热(体温在37℃-37.4℃之间波动)、乏力、疲倦、工作效率降低和体重下降的现象。有人说这是“苦夏”,那么“苦夏”是不是病呢?能通过饮食调节吗?  

“苦夏”并不是一种器质性病变,而是由于气温高、湿度大等气候因素,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引发。“苦夏”之“苦”,始于胃肠。人们常常先感到食欲不振、腹胀,便秘、腹泻或二者交替,继而出现全身倦怠无力、心悸、出汗、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一些女性还可能有月经不调、白带增多等妇科病症状。

“苦夏”现象,一般不会影响身体发育和健康,不至于带来不良后果,且在夏季过去转凉后可自行缓解。故对大多数朋友而言,对付“苦夏”无需药物。对症状较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谷维素、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B族,可以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缓解“苦夏”症状。

在高温环境中,人体的胃肠变得非常“脆弱”,消化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这可能是食欲神经中枢被抑制的结果。合理调节饮食就显得非常重要。

饮食调理的要点包括:食物种类多样化,注意色、香、味、形、质等的搭配,以刺激食欲;可使用蒜泥、姜末、食醋等调味品,以增强食欲,但不提倡食用过多辛辣食物或调味品来刺激胃口,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多食用绿豆粥,可起解热、止渴的作用;每日保证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可多选用苦味蔬菜,如苦瓜等。值得注意的是,粗纤维过高的蔬菜,如韭菜等,不宜食用过多,以免导致消化不良和胃肠不适。多食用鱼类等,减少或避免肥腻的肉类食品。

补水是伏天饮食永恒的话题,每日保证饮水6-8杯,纯净水和矿泉水等均可。从营养学角度看,煮沸后自然冷却的凉开水较易透过细胞膜,促进新陈代谢。习惯饮用白开水的人,体内脱氢酶活性高,肌肉内乳酸堆积少,不易产生疲劳。因此,鼓励人们夏季多饮用凉开水,并养成定时饮水的好习惯。与此同时,每天喝一碗汤不仅有助补充水分,还能带来多种好处:米汤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食欲。但不提倡过多摄入甜份较高的饮料,更不可用饮料替代水;不可食用过多冷饮,对老年人和胃肠功能弱的人来说,一次饮用大量冷饮,不仅难以达到防暑降温的目的,还可能会引发急性肠胃炎。

另外,睡眠的质量对减轻“苦夏”的症状十分重要。夏季,成人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8小时,儿童要睡足9小时。夏季昼长夜短,加之燥热,一般夜间睡眠时间短、睡眠质量差,入睡困难者,临睡前1小时左右,可采用食疗催眠,如喝点牛奶等; 此外,通过改变居室条件也有一定的助眠作用,要充分利用自然通风,设置窗帘等遮光用具,电风扇降温,但夜间应停用;如用空调,应掌握合适温度,国际标准夏季为22-26摄氏度,室内外温差以不超过5-8摄氏度为宜。

□陆明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