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共享出行第一股!嘀嗒出行登陆港交所 出行平台扎堆赴港上市

每日经济新闻

关注

每经记者 段思瑶    每经编辑 孙磊

四年五度递表的嘀嗒出行(02559.HK),终于实现了IPO。

6月28日,嘀嗒出行登陆香港交易所主板。根据配发结果公告显示,此次嘀嗒出行全球发售3909.1万股股份,其中国际发售1954.55万股,公开发售1954.55万股。最终发定价每股6港元,全球发售净筹约1.82亿港元。

“共享出行第一股”挂牌

在当前的出行市场中,嘀嗒出行是为数不多实现盈利的平台。

2023年,嘀嗒出行总收入、毛利润、经调整净利润和现金流净额分别为8.2亿元、6.1亿元、2.3亿元和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2%、41.6%、166.3%和114.4%。同时,2023年,嘀嗒出行的毛利率和经调整净利润率分别为74.3%和27.7%。

按2023年交易总额及顺风车搭乘次数计算,嘀嗒出行是中国第二大的顺风车平台,交易总额为86亿元,顺风车搭乘次数为1.30亿次,所占市场份额高于30%。也正是得益于顺风车的轻资产商业模式,嘀嗒出行在过去连续三年(2021~2023年),经调整利润分别为2.38亿元、8471万元、2.3亿元。

公开数据显示,嘀嗒出行已完成5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18亿元,投资者包括蔚来资本、易车、高瓴资本、京东携程等多家资本机构。

顺风车是嘀嗒出行的主要业务之一。“顺风车由于普惠方便,互助分享属于刚性需求,具有较好的增长潜力。”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纪雪洪告诉记者。

据嘀嗒出行披露,此次上市募资金额中,有50%将用于扩大用户群并加强营销推广计划,35%将用于提升技术能力和升级安全机制,15%将用于提升变现能力。另外,在技术能力方面,2024~2025年,嘀嗒出行预计将启动共计15个研发项目,同时还将布局智慧硬件、面部识别等技术。

出行平台扎推赴港上市

事实上,嘀嗒出行的IPO之路并不顺利。

2020年10月,嘀嗒出行首次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随后又分别在2021年4月、2023年2月、2023年8月再次提交招股书。直到今年3月19日,嘀嗒出行第五次向港交所招股书,这次终于有了进展。

纪雪洪向记者表示:“出行行业很长时间未有IPO,这次嘀嗒出行上市对行业也是一次重要事件,有助于增强行业对互联网出行发展的信心。”

今年以来,多家出行平台扎堆赴港上市。6月28日,如祺出行正式启动港股IPO公开招股,拟通过港股IPO全球发售新股约3000.48万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300.05万股股份,国际发售2700.43股股份,每股发行价预计在34港元~45.4港元之间,并拟于7月10日上市。

在此之前,曹操出行也向港交所递交IPO招股书,申请主板上市。不过,出行行业的多数参与者仍面临着盈利难题。

网约车平台密集赴港上市背后,与行业运力日趋饱和、难以实现盈利有直接关系。近年来,多地发布限制令,防止网约车行业继续无序扩张。如东莞、温州、济南等城市的交通部门曾发布预警称,当地“网约车接单量正在下降”“网约车市场运力已经接近饱和”,提醒拟从事网约车行业的相关人员谨慎入行。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中国网约车市场的月均单量维持在9亿单上下,换算下来日均单量在3000万单左右。作为对比,2021年上半年,网约车市场日均单量已经超过2500万单。

在这一背景下,对出行行业的各大平台来说,要想在存量竞争下争取更多市场,需要补充更多资金。“移动出行发展整体趋稳,未来面临自动驾驶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一些具有较好背景的企业面临很重要的发展机会,会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纪雪洪表示。

封面图片来源:嘀嗒出行官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