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筛选严格,仅针对轻度认知损害 早期轻度痴呆患者

新民晚报新民网

关注

昨天下午3时许,75岁的张阿姨在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黄浦区老年护理医院接受了仑卡奈单抗(Lecanemab)新药治疗。这是继前晚仑卡奈单抗在华山医院开出国内首张处方后,这一阿尔茨海默病(AD)新药在全国社区基层医疗机构的首次正式应用。

筛选严格 改变疾病病程

在现场做用药指导的,是仁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刚教授,他曾在瑞金医院海南医院(海南博鳌研究型医院)主持了全国首例临床应用阿杜卡单抗新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项目。

他介绍,前期在海南临床使用阿杜卡单抗和仑卡奈单抗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逾100例,且大多数还处于治疗阶段。总体来看,药物安全性不错,尚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情况。已经用药一段时间的患者,可以明显看到对病程起到延缓作用。

“目前还没有药物能治愈阿尔茨海默病。”王刚强调,“旨在定向清除阿尔茨海默病主要致病因素淀粉样蛋白斑块的仑卡奈单抗,能起到疾病修饰治疗的效果,也就是让疾病病程发生改变。”

王刚指出,适用仑卡奈单抗的患者筛选非常严格,目前仅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轻度认知损害和早期轻度痴呆两类病人,且用药前都要经过PET/CT或MRI影像学的确认——昨日用药的张阿姨属于第一类。

专属病房 基层首次应用

在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楼,张阿姨躺在认知障碍疗护示范病区不久前建成的专病病房里接受治疗。这间病房为2人间,布置非常温馨,设有心电监护仪、输液泵、电视机、冰箱等。这样的病房,在该中心有两间。

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张扬介绍。在一张“新药输液就诊流程安排”的表格中,记者注意到从预约、就诊、检查、入院,再到用药、出院,都安排了医务人员专门负责。

据了解,张阿姨的PET及核磁共振复查会通过绿色通道前往仁济医院,而药物输注则在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可完成。王刚介绍,仑卡奈单抗通过静脉输注,每两周一次,国际上推荐治疗周期是18个月。患者将在一定时间前往上级医院,通过神经心理量表、外周血标志物等检查来评估疗效。

“这是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联动,实现医疗资源优化利用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张扬说。据悉,当前已有30余位AD患者顺利完成前期检查,可以使用仑卡奈单抗,后续有望在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治疗。

医防融合 呼吁早筛早治

张阿姨的女儿透露,母亲在2019年出现了重复问同一个问题的现象,当时还没太在意。去年,张阿姨遗忘事情的状况变多了,这引起了家人的重视,并来到王刚教授门诊处就诊。

王刚表示,近年来,前往神经内科就诊的AD患者呈现出两个特征:人数增多,早期患者比例也多了——在全社会多年对认知障碍诊治的科普宣教下,中老年人提升了对早筛早诊早治的意识。“张阿姨处在病程早期,符合用药标准。我们也遇到过中晚期AD患者家属表达用药希望,但很遗憾,这个阶段已经错过了使用单抗的时机,所以AD必须要早诊才能早治。”他说。

近年来,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开展社区认知障碍防治工作。去年2月,中心和王刚教授团队联合开设全市首家认知障碍社区门诊(社区记忆门诊),先后建成“认知功能障碍疗护示范病区”“老年认知运动示范点”,组建了MDT多学科协作团队。

“从社区记忆门诊开设以来,已累计服务800余人次居民。”张扬说,“我们还率先在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中增加脑功能筛查,累计在1600余名老人早期识别出近20%认知障碍高风险人群,有效引导至社区记忆门诊进一步诊疗及健康管理,其中有30余人通过绿色通道优先转诊到三级医院进行及时检查诊断。”

本报记者 郜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