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吸引外资“强磁场”从何来?强调“一视同仁” 服务业开放提质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

关注

据新华社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强6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工作情况的汇报,研究利用外资工作,部署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工作,审议通过《关于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优化护理服务的指导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

在利用外资工作方面,国常会指出,外资企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要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多措并举稳外资。要深化重点领域对外开放,落实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要求,推出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举措。要优化政策实施,一视同仁支持内外资企业参与大规模设备更新、政府采购和投资等。要持续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优化药品、医疗器械等领域外资政策,拓展保税维修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强化服务保障机制。要打造“投资中国”品牌,修订发布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提高外籍人员工作便利度。

“一视同仁”增强外商信心

近年来,我国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更大力度、更加有效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然而,当前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让吸引外资工作同时面临机遇和挑战,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5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1764家,同比增长17.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125.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8.2%。

西班牙对外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并部署了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措施,这是非常及时的。当前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面临三重挑战,需要通过加大政策措施力度进行应对:首先,当前以美国为代表的很多西方国家都维持了较高的利率水平,而中国的利率水平较低。相比之下,无论是直接投资还是间接投资,高利率地区都更加具有吸引力,对投资意愿的拉动也更强。其次,国际间地缘政治冲突在加剧,一些外资企业采取了风险规避的态度,减少了在华投资。另外,当前中国存在内需不足等问题挑战,一些外资企业经营业绩并不理想,这也对吸引外商投资带来了一定影响。

对于推出优化药品、医疗器械等领域外资政策,夏乐认为,这是为了避免相关产业受到海外“脱钩断链”措施的进一步影响,这展现了中国政府欢迎重点产业来华投资的态度,这些行业将有机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夏乐还指出,此前一些地区在平衡发展与安全中,“一刀切”地将外资排除在政府采购之外。而此次国常会再次强调“一视同仁”,这会增强外商对华投资的信心。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也特别指出了“一视同仁”的重要性,他表示,要进一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让国外企业与国内企业在市场上公平竞争,减少对外资的不合理限制。

服务业进一步开放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吸引外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不同领域、针对不同侧重点都做出了政策安排。包括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等,且拥有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基础设施。”白明指出,这都是吸引外资巨大的优势。

近年来,几乎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会对吸引和利用外资做出安排,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标准制定,推动解决数据跨境流动等问题。加强外商投资服务保障,打造“投资中国”品牌。提升外籍人员来华工作、学习、旅游便利度,优化支付服务。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赋予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更多自主权,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白明表示,国常会提出要进一步推进投资便利化,这就要求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并在营商环境上下功夫,要“筑巢引凤”巩固外资在华发展信心,不仅要让外资“进得来”,还要给外资生存空间,提高外商投资的舒适度,让外资“留得住”也“有发展”。

白明谈道,制造业和服务业是吸引外资最主要的两大领域,此次国常会强调了要落实制造业领域外资的全面放开,也明确会进一步扩大服务业的开放。在服务贸易方面,RCEP区域内各国也作出了更高水平的开放承诺,服务部门开放领域大大拓展,贸易壁垒也大范围消除。

白明认为,未来我国服务业的开放力度还会持续加大,特别是随着金融业、健康养老业和医疗业的开放,这些领域将会给外资带来更大的机会。

(作者:周頔 编辑:包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