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飞越千里 只为“换心”!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沈阳晚报

对于换心手术,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一个概念或者是影视剧中的煽情画面,其实“换心”手术在心脏外科的手术中难度不算最高的,已经是较为成熟的心脏外科手术。

记者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医大一院)心外科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中旬,他们已经完成20多例换心手术,仅2024年上半年心外科已经做了9例手术,其中年龄最大的患者72岁。一周前,一名61岁的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刘先生,在该院心外科和多学科的配合下,成功地完成了心脏移植手术。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目前已经出院。

“换心”手术是怎么做的?哪些心脏疾病需要“换心”?6月27日,记者采访了医大一院心外科主任谷天祥教授。

寻心 我想换一个心脏

刘先生今年61岁,因为常年喝酒患上了酒精性心肌病,目前达到了终末期心衰,随时有生命危险。为寻求治疗,18年间已辗转多家医院,依然没能摆脱疾病的折磨。

2个月前,症状加重的他了解到医大一院近几个月已成功完成了6例心脏移植手术。他看到了希望,立即来到医大一院心脏外科门诊。谷天祥教授详细了解病情后,判断患者已经处于终末期心衰,全心扩大,心功能极差,且患者经济条件有限,不适合左心室辅助装置治疗,考量再三,只有心脏移植才是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思考再三,刘先生决定接受“换心”手术。

取心 从位于1200公里外的青岛市取心脏供体

刘先生住进了心脏外科病房,在信息上传“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后的第33天,好消息传来,分配系统提示有各项条件都匹配的供体。但是“供心”在1200公里外的青岛市,尽管医大一院有过多次去外地取供体的经验,但这么远的距离还是第一次。

谷天祥教授说:“心脏安全的离体冷缺血时间越短越好,最佳的时间是4小时之内,为保证‘供心’能够安全及时用于移植手术,我们组成了护心小队和手术团队。护心小队的6人从沈阳出发飞往青岛取心脏,做取心手术,手术团队15人在医院驻守。”

护心小队采取“航班+救护车”的方式转运供体,通过医务部等职能科室的协助,提前与航空公司等各方面联系,做好精密的对接工作。护心小队抵达目的地后,顺利获取宝贵的“供心”,没有片刻耽搁,立即调转方向赶往机场,转运过程中,东方航空公司工作人员引领护心小队快速通过安检,第一批登机返沈。

安心 不到1小时完成“换心”手术

“心脏供体的时间对手术的成功率至关重要,我们需要争分夺秒,所有环节都要衔接得非常好。”

“飞机从青岛起飞的时候,我们沈阳这边就开始做各种穿刺和准备工作,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费。医院120救护车直接进入机场的停机坪把器官直接带出来,从机场进入我们医院,只用了20分钟!”

“心脏供体进到手术室时,我们已对患者进行开胸,建立体外循环。供体拿过来后要做简单修整,同时要快速把患者的心脏切开切下来,然后供体做个切口后开始置换。”

“血管连接是整个操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缝合的过程中,需要左房吻合,上下腔静脉吻合,主动脉吻合,肺动脉吻合等。左房在后壁,一旦左房有出血手术就失败,所以手术要非常小心。”谷天祥教授说。

在医护人员精心的治疗下,患者术后第1天顺利拔出了气管插管。生命体征一切正常,已于近日出院。记者了解到,目前医大一院心外科已经完成20多例换心手术,生存期最长的一个患者已经过了8年。

对话 换心手术的难度在哪?

记者:这次手术的难度在哪?

谷天祥:供心是稀缺资源,可以说是“一心难求”,尽管供心冷缺血时间最好在4小时之内,但在团队外科技术和围术期管理经验过硬的前提下,适当延长冷缺血时间,可以扩大供心获取的地域范围,为患者争取到更多的生存希望。这次供体冷缺血时间虽然超过六个小时,但是仍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记者:换心手术有什么排斥问题?

谷天祥:由于药物的质量提升种类和抗排斥治疗方案的优化,近几年换心之后的患者普遍感觉排斥反应越来越少,手术后生命质量在提升。

记者:目前大众对这个手术如何看待?

谷天祥:现在捐献的供体越来越多了,这是好事,大众越来越相信这个手术了。我们希望让更多心脏病患者了解这个先进的手术。希望患者和家人知晓这个手术,希望更多的心脏病患者受益。

记者:换心手术有哪些适应症?

谷天祥:各种原因(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梗阻性心肌病、酒精性心肌病等)导致的终末期心力衰竭,完善的内科和外科治疗无效,预期寿命不足一年,是心脏移植的主要适应症。其他内科外科难以治愈心脏疾病,包括难治性心律失常、复杂的瓣膜疾病、冠脉条件极差的冠心病、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心脏肿瘤等,也可以考虑心脏移植。扩张性和酒精性等各类心肌病、冠心病反复的支架心衰患者,各类严重心肌炎等。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吴强

图片由医生提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