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千亿分红逐步兑现,银行股又“支棱”起来了

第一财经

关注

沪深北三市仍在调整,银行板块(WI.882115)却持续逆势上涨。

6月27日,截至当天收盘,银行板块涨幅1.02%,已录得四连涨。交通银行、工商银行盘中股价创出新高,最高价分别至7.48元/股、5.71元/股,收盘分别至7.44元/股、5.70元/股。

今年以来,险资、公募基金等多路资金不断加仓银行股,合计投入超70亿元。在资金热捧下,年内银行股涨幅已达19.01%,远超A股市场其他板块;银行ETF(512800)指数累计涨幅19.19%,录得所有行业(中证全指二级)涨幅第一。

业内人士认为,经济预期改善之下,银行基本面以及估值的共振修复,加上银行板块高股息率、稳定分红率以及当前股债市场“资产荒”,对资金配置具备吸引力。

银行股为何再度上涨

沪深北三市仍在调整,截至27日当天收盘,上证指数收报2945.85点,跌幅0.90%,深证成指收报8849.70点,跌幅1.53%,北证50指数收报706.40点,跌幅1.60%。

银行板块(WI.882115)却逆势上涨,截至收盘,板块涨幅1.02%,交通银行、工商银行股价创出新高,最高价分别至7.48元/股、5.71元/股,收盘分别至7.44元/股、5.70元/股,沪农商行、南京银行、苏州银行、北京银行、成都银行、邮储银行均飘红收盘。

尽管经历6月初股价小幅回调,本周以来持续回升的银行股股价,一扫此前回调“阴霾”。机构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分红兑现成为近日银行股上涨的催化剂,高股息品种的优质银行股仍是资金的“心头好”。

第一财经注意到,上市银行近期正在密集落实2023年度分红方案,仅6月26日当天,就有浙商银行、沪农商行2家实施分红,其中浙商银行实施分红35.33亿元、沪农商行实施分红65.35亿元、上海银行实施分红32.76亿元。

第一财经据Wind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26日,合计有19家A股上市银行实施派发2023年度现金红利,金额达到1398.93亿元,其中农业银行以808.11亿元(A+H股)规模居于首位,平安银行分红金额达到139.53亿元;8家银行分红比例超过30%,苏州银行最高为31.08%。

另有机构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权益市场表现低迷、长债利率走势再度下行等多重因素,也成为推动银行股再度上涨的原因。

一方面,从股市走势来看,上证指数自5月底开启阴跌行情,自6月21日(上周五)跌破3000点后,一路向下滑行;深交所、北交所市场同步下行,深证成指月内跌幅已至5.49%,北证50指数更是自3月以来持续下跌,月内跌幅达8.41%,创出开板以来最低点699.689点。

另一方面,近期长债收益率再度下跌,也使得市场资金被迫调整以寻觅优质资产。整体来看,本周50年期国债利率下破2.5%点位,30年期国债利率下滑至2.46%水平,7年期、10年期国债利率亦波动下行。“权益市场动荡调整叠加长债利率下行,采取高股息的防御策略成为资金的不得已之举。”前述机构人士称,50年期国债下破2.5%使得市场对于长债收益率预期转差,一定程度上推动高股息品种的吸引力。

机构资金不断增持

利率下行、权益市场动荡调整下,以银行股为代表的高股息品种具备投资性价比,高股息策略成为机构优解策略,使得银行股不断获得增量资金买入。

根据港交所日前披露的数据,中国平安近日对工商银行进行了增持操作,在场内交易中,中国平安以每股均价4.4954港元增持了工商银行H股1000万股,总交易金额约为4495.4万港元。增持完成后,中国平安对工商银行H股的持股数量增加至112.85亿股,持股比例升至13%。

这是短短不到一个月,工商银行二度获得大股东增持,就在5月23日,工行H股主要股东平安资管耗资约4300万港元,对工行H股增持915.7万股,持股比例上升至14%。

另一家国有大行中国银行H股也在5月获股东增持。港交所数据显示,“中信证券资管-叁号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在场内耗资超8.1亿港元,增持2.05亿股中行H股,增持完成后,该股东持股比例超过5%,成为中行H股主要股东。

第一财经注意到,年内获得主要股东增持到银行还包括邮储银行、南京银行等。此前的1月及3月,上港集团耗资约10亿港元增持邮储银行H股,南京银行获得外资股东法巴银行合计增持7亿元。此外,还有江苏银行、宁波银行、苏州银行等多家机构获得股东买入。

不止上述资金,今年以来险资、公募基金、券商资管等多路机构不断加仓银行股,据第一财经粗略估算,合计耗资已有70亿元。Wind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华夏人寿以1.71亿股新晋成为建设银行的第十大流通股股东,持股比例为0.07%;同期,信泰人寿现身北京银行、浙商银行的前十大股东名单,增持北京银行3.56亿股,持股数量增至9.94亿股。另一家城商行无锡银行已获得股东长城人寿举牌,最终长城人寿以6.97%的持股比例成为无锡银行第三大股东。

保险机构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今年以来,险资对银行股兴趣不断提升,一方面是由于保费收入不断增加,带动增量资金流入;另一方面,市场“资产荒”情况下,险资对权益资产的加仓意愿提升,而银行股作为险资最大的重仓方向,得益于险资的不断增配。

根据Wind数据,今年一季度,险资前十大重仓股中有8只银行股,包括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浙商银行等。险资增持股份数量居前的前5只个股中,亦有2只银行股现身。

被动指数型基金(以下简称“ETF基金”)亦成为不容忽视的另一路资金。机构人士对记者分析,沪深300指数是ETF基金最大的追踪指数,而沪深300指数中,银行板块的权重最大,主要包括国有行、股份行和规模较大的城商行,“银行股受益于沪深300为代表的宽基指数的快增。”

ETF基金规模近年来快速增长。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ETF基金规模达到了3939.3亿元,增幅为去年全年的90%,2023年、2022年、2021年,ETF基金国模分别为4386.4亿元、1980.1亿元、3073.8亿元。快速增长的ETF基金持股占比也在不断提升,Wind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主动偏股基金和被动偏股基金重仓的前五十只个股中,被动基金的持股占比已经跃升至45.7%,与主动基金占比比例接近1:1。“未来ETF基金对银行的影响有望进一步提高。”前述人士说。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