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支持创业投资做大做强 培育壮大耐心资本

北京日报

关注

本报记者 吴娜

昨天,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近日出台的《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有关情况。

《政策措施》因涉及十七条细则,也被称为“创投十七条”。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这一文件所建立的创业投资新出台重大政策会商机制,有利于创投行业长远发展的好政策尽快出台,审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以稳定市场预期、激活创投市场。

优化“募投管退”全链条政策

“创业投资一头连着产业、一头连着金融,既要衔接上游的研发端,又要适配下游的应用端,很多创投机构和被投企业还都是中小民营企业,可以说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李春临介绍,为优化创业投资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激发创业投资活力,促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围绕创业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各环节,提出了各项政策举措。

在募资端,引导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投资创业投资,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直接股权投资试点范围,动员有条件的社会资本做“耐心资本”,解决行业“缺长钱”和“无米下锅”的问题。

在投资端,针对很多创投机构反映“有钱也难投出去”的问题,文件中明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相关部委,建立创业投资与创新创业项目的对接机制,为广大创投机构提供一批优质的、符合国家发展方向的和战略导向的好项目,解决钱往哪里投的问题。

在管理端,提出要持续加强对政府和国有企业出资的创业投资基金的管理,建立健全符合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尽职合规责任豁免机制。针对各方普遍关心的税收和监管问题,提出持续落实落细创业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按照《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相关要求,对创投基金实施与其他私募基金区别对待的差异化监管政策。

在退出端,重点拓宽退出渠道,优化创业投资基金的退出政策。

给予央企创投基金更大支持

近几年,国有资本在创业投资市场上的活跃度不断增加,其中中央企业开展创业投资基金业务备受关注。国资委发布数据显示,截止到目前,中央企业共管理了126只创投基金,认缴规模529亿元,已投资金额313亿元,主要投向了先进制造、能源、电子信息等领域,在推动科技攻关、加大科研投入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国务院国资委资本运营与收益管理局局长王海琳认为,此次出台的《政策措施》从培育创投主体、拓宽资金来源、加强引导扶持、健全退出机制、优化市场环境等方面为创投行业发展营造了更好的政策环境。

下一步,国资委将在放宽规模限制、提高出资比例、注重整体业绩和长期回报考核,以及明确尽职免责容错条件等方面,给予中央企业创投基金更大支持。同时,指导中央企业利用创业投资基金加大对行业科技领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投资力度,鼓励“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进一步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引导资本摒弃浮躁心态

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对于创投行业健康发展极为重要。发布会上,李春临把耐心资本称为“时间的朋友”,是陪伴“硬科技”发展的亲密伙伴。

耐心资本应该如何培育发展壮大?李春临表示,除了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以外,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引导各类资本摒弃“急功近利、快进快出、挣快钱”的浮躁心态,坚持做长期投资、战略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对此,《政策措施》中也作了相应的政策安排。

保险资金是传统意义上的“长钱”。《政策措施》提出,引导保险资金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进一步释放创业投资基金长期资金来源潜力。

关于银行资金,我国是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银行业资产占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重超过90%。为此,《政策措施》提出,以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为平台,扩大股权投资试点范围,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资产管理机构加大对创业投资的投入,发行适配创投基金特点的长期资管产品。

关于国资和政府投资基金,要处理好政府性基金和市场化基金的关系。为此,《政策措施》提出,聚焦基金考核、容错免责机制、绩效评价制度等体制机制的关键环节,率先将国资和政府投资基金培育为耐心资本,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