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药品比价系统:覆盖面越广红利越大

齐鲁晚报

关注

买药,也可以先在线上货比三家。

近日,深圳、沈阳、西安等地医保局,密集上线“药价通”“药店比价通”“医保价格通”等药品比价系统,通过与定点零售药店进销存系统对接,建立统一的药品价格信息平台,实时收集各定点药店药品的价格信息。医保参保群众在手机上输入药品名称,即可实时查询药品在各个药店的售价,自主比对、自主选择。

由于药店地段、定位等的不同,同一药品在不同药店的价格往往存在较大差异,消费者又往往不了解药品定价,因信息不对称而花冤枉钱的事情屡见不鲜。

药品比价系统改变了这一点。对于消费者尤其是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而言,这是个重大利好。

一方面,消费者在购药前可以货比三家,选择到性价比更高的药店购药。另一方面,药品比价系统的上线,也会引导药店主动降价。据报道,自去年12月药品比价系统上线以来,深圳市已有3747家定点零售药店主动对3319个医保药品进行降价。

药品比价系统的上线,也会倒逼药店优化经营策略,提升服务质量。这对合理药价的形成及药品行业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大有裨益。

近年来,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医保部门推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医改措施,如在医院内取消药品加成、推广集中带量采购等,有效降低了院内医保药品价格。

药品比价系统密集上线,说明以降低药价为目的的医改正在由院内向院外、由带量采购药品向带量采购之外药品拓展。

当然,也要看到,目前药品比价系统只能提供医保目录内药品的比价,为数众多的非医保药品并不在比价范围之内。这就给了部分药店钻空子的机会。药店有可能实施“低价在明处,高价在暗处”的经营模式,以低定价的常见医保药品吸引消费者到店消费,然后将不常见的药品高价销售。如此一来,药品比价系统带来的降价红利就会打折扣,消费者往往会明得小惠、暗吃大亏。

为此,有必要进一步拓展药品比价系统的覆盖范围,将非医保药品也纳入比价范围。既然已经建立了与定点药店进销存系统的对接机制,将非医保药品纳入比价系统应当没有多大的技术难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