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聚焦企业高质量发展所需所盼 纵深推进助企惠企服务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沈阳日报

6月26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营商局相关负责人作新闻发布。

市公安局

推进实施“三大攻坚行动”

创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环境

市公安局副局长孙明介绍,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全方位服务和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实施“三大攻坚行动”,全力为各类经营主体创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环境。

全面推进“护企安商”攻坚行动

市公安局以“三清”机制为引领,重拳打击侵害企业利益、破坏市场环境、扰乱市场秩序等违法犯罪。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共破获涉企案件49起,打击处理93人。

不断深化市场秩序整治

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打掉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1个、恶势力犯罪组织4个,破获刑事案件6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6名。

严厉打击电信

网络诈骗违法犯罪

今年已破获电诈案件930起,电诈现案同比下降30.95%,损失金额同比下降32.12%,打击处理违法犯罪嫌疑人2726名。

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组织开展“2024保知护企流动讲堂”“维权护知大讲堂”等宣讲活动。上半年,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9场次,发放宣传单1200余份,解答企业咨询115件次。

全面推进“阳光警企”攻坚行动

市公安局聚焦企业高质量发展所需所盼,不断优化服务举措、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效,在市局、区县(市)分局、派出所三个层级,分别组建重大项目服务队、企业安防服务队、诉求办理服务队,深入组织开展“三队三服务”活动,以精准、精细、精致服务,全力服务保障项目推进和企业发展,实现“企业派单、公安即办”。

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累计走访重点项目627个(次)、企业5267家(次),为项目和企业解决各类诉求512件。为进一步加强警企沟通联系,今年4月,在全市企业家中聘任了50名“沈阳公安营商环境监督员”,对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特别是服务和保障企业发展工作给予日常监督、提出意见建议,为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质效提供重要支撑。

全面推进“清风护航”攻坚行动

以“放管服”改革为契机,持续深化公安行政审批简政放权,结合法律法规“立、改、废、释”,进一步优化调整审批事项,用行政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截至目前,沈阳公安行政审批事项由最初的156项精减到现在的120项,共计减少行政审批要件128件,审批要件在3个以下的事项占比33%;对照法定时限,全局共减少审批时限495个工作日,即时办结审批事项达到75个,占比62.5%。

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突破口,加速形成线上高效政务服务新生态,以市、区两级15个“网办中心”为主阵地,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全力打造公安行政审批“数字化”。截至目前,非涉密、涉外、涉公共安全审批事项均可网上办理,沈阳公安实际网办数量位列全省公安机关首位,占比30.88%。近期,根据头部企业实际需求,整合全局审批资源,创新建立了“审批服务联络警长制度”,将行政审批前移到头部企业园区内部,赢得企业称赞。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徐佳婷

实习生 郝斯佳

市市场监管局

实施质量激励政策 提升质量基础效能

全面助力沈阳市企业高质量发展

沈阳市市场监管事务服务中心主任吕广介绍,沈阳市市场监管局将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实施质量激励政策,提升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效能,全面助力沈阳市企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质量政策激励

实施政府质量奖梯队培育,2023年,沈阳市2家企业获第二十届全国质量奖,实现沈阳市全国质量奖零的突破,3家组织入围第五届中国质量奖公示名单,数量居全国前列。

开展培训帮扶,“一对一”精准培育。近3年,累计为300余家企业,500余人提供培训,为企业梳理发展机遇200余项。

开展品牌评价,2023年,全市共推荐58家企业参与品牌评价,26家企业品牌价值超亿元。

注重人才建设,积极推动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目前,全市备案企业首席质量官总数达226人。

强化标准示范引领

培育标准创新型企业,围绕数控机床、机器人等8个重点产业,指导30余家企业完成标准创新型企业(初级)自评入库,并根据入库情况开展标准创新型企业(中级)推荐工作。

推进标准化试点建设,对21个在建试点项目开展“月沟通、季走访”,提升试点建设水平。

推进国家标准验证点落实,积极开展动员培育和帮扶指导,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通用技术集团沈阳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分别获批国家首批机器人、数控机床领域唯一国家标准验证点。

提升质量基础服务效能

开展计量惠企行动,成立8个计量专家服务小组。截至5月底,为1504家商户提供了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免费服务,免征计量检定费1643万元。

提升检验检测技术能力,拥有27485项检验检测资质,能够全面覆盖沈阳市食品药品、特种设备、计量仪器、能源化工、工程建筑等检验检测领域。拥有国家加气机质量检验中心、国家家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9个国家级质检中心,辽宁省流量计产品质量检验中心、辽宁省车用天然气质量检验中心等9个省级质检中心。

开展检验检测“一站式”服务,打造“1+3+1”服务体系,为企业开通“线上订单、超市自选、快递到家”三种需求对接渠道,为企业提供包含套餐服务、离岸检测、技术攻关的“三个清单”服务。

以高质量监管促高质量发展

以智慧监管为重要手段,提升市场监管治理水平。建设统一的市场监管数字化平台,实现信用、价监等15个领域“掌上监管”。

以信用监管为主要载体,构建信用联合奖惩格局。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市133万户经营主体、2812项随机抽查事项清单、9947名执法人员纳入“一单两库”动态管理。

制定《沈阳市诚信创建示范企业支持政策》,对全市“诚信创建示范企业”在税务等12个领域提供便企服务。2023年,全市“信用+智慧”监管工作获国务院、省政府督查激励。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王晓婷

市营商局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全力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市营商局副局长吴世科介绍,市营商局坚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助企惠企服务,全力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深化审批改革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按照国家、省关于“高效办成一件事”的部署要求,市营商局截至目前,已累计优化调整市区5类780项政府职能,汇聚治理476项材料数源,上线67项中介服务事项,跨部门一件事总数达到102个,智能化场景总数达到1156个,推动2449项申报材料实现“只提交一次”或免于提交。

【数说】 优化“新生儿一件事”等6个服务场景,上线“公民信息连锁变更一件事”等3项跨部门一件事场景、“边防证办理”等12项零材料申报场景和“导游证核发”等17项都市圈通办场景

延伸审批链条

拓展涉企服务范围

完成《办事不找关系指南》编制推广,覆盖全市43个市直部门、395个区县(市)级部门、179个乡镇(街道)及2217个村(社区)。持续拓展政务服务“跨域通办”。推进重点项目审批,统筹全市各地区对亿元以上重点项目进行全方位“包保”和跟踪,大力推行项目“绿色通道”“延时服务”“上门服务”等特色服务,累计服务项目1500余次。

【数说】 上线首批机动车驾驶证公证等“跨省通办”事项137项,政务服务事项实施规范完成521项,“全市通办”事项99项,“都市圈通办”事项累计175项,“告知承诺”事项全市累计286项

聚焦企业需求

优化政务窗口服务

开展窗口行业优质文明诚信服务创建活动明察暗访工作,出台《领导带班工作制度》,发现并整改151个问题,窗口人员服务意识显著提升。全市推广“找茬”听劝营商服务,截至目前,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分中心)设立“找茬窗口”350个,共受理并解决各类问题737个,问题办结率100%。

【数说】 实现全市2204个便民服务中心全部完成改革,窗口总数从5242个缩减至3451个,缩减率34%,窗口人员总数从6155人缩减至4748人,缩减率23%

强化助企纾困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落实“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行动部署,聚焦政务环境、市场环境、要素环境、法治信用环境、开放环境、服务经营主体等6个营商环境领域,梳理查摆问题14522个,其中,各责任单位自行解决备案13720个,组内协调解决重点问题774个,办结率99.8%。创建“亲清会客厅”,全市开展政企面对面活动340次,参与企业2113家,共受理企业问题468件,办结454件,办结率97.1%。

深化“万件清理”监督行动,今年以来全市共办结营商类诉求739件。推进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梳理市区两级首批仍在有效期内惠民惠企政策416项,通过沈阳市“好政策”平台上线政策182项,累计发放惠企惠民补贴约23.88亿元,惠及企业16195户、居民430792户,利用平台实现资金在线兑付模式全省唯一。

下一步,市营商局将继续持续为各类市场主体送政策、送服务、解难题,全面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营商力量。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吴妍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