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白内障复明工程的第23份答卷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衢州日报

记者 腊莎 通讯员 江帅 文/摄

“手术真快,而且一点不痛,浙大二院专家技术真好,谢谢你们!”近日,83岁的吴爷爷在开化县人民医院做完白内障手术,重见了久违的光明,他拉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大二院)眼科中心徐雯教授的手感谢道。随着最后一位老人顺利出院,开化县人民医院2024年白内障“复明工程”迎来了完美收官。

白内障“复明工程”都是开化县的“老牌”惠民工程,口碑家喻户晓。它由开化县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促进会、开化县民政局、开化县卫生健康局、开化县慈善总会牵头,浙大二院眼科中心专家团队、开化县人民医院眼科及浙江省老年基金会联合开展。该工程至今已连续开展23年,浙大二院眼科中心与开化县人民医院携手共为全县3000余名困难群众送去了光明。截至今年6月20日,2024年度白内障“复明工程”工作圆满结束,共计为136位白内障老年患者带来光明,其中62位超过75周岁。

跨越山海送光明

今年5月,2024年白内障“复明工程”启动,140余名白内障老年患者报名并进行初筛。经过一系列术前检查,最终136名患者符合手术条件。为使这136位山区老人尽快重见光明,由浙大二院眼科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眼科医院白内障专业主任徐雯教授带队,许哲、徐经纬、朱莎等眼科专家组成的“送光明”行动医疗队早早来到开化县人民医院,与本地医生携手,进行为期一周的手术。

85岁的李爷爷是今年白内障“复明工程”里接受手术年龄最大的患者。2年前,老人发现自己的右眼视力逐渐变得模糊,但苦于家中经济困难,儿女都在外务工,为了不给家里增加负担,他没有及时去医院治疗,忍受着视野变得白茫茫。今年,李爷爷白内障越发严重,所幸,在一次义诊中得知了“复明工程”公益项目。医护人员一边介绍项目一边宽慰老人,帮助李爷爷打消经济顾虑。术后,随着视野里的“浓雾”消失,李爷爷笑容满面。

为期一周的手术结束后,徐雯团队前往开化县中村乡走访慰问百岁老人方秋秋。方秋秋今年104岁,是白内障“复明工程”的受益者,她于2019年、2020年相继完成双眼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奶奶,现在眼睛恢复得怎么样,看东西还清楚吗?”徐雯作为20年的主刀医生,此次与浙江省老年基金会一起上门回访。方奶奶高兴地告诉他们,经过免费白内障手术之后,看东西清楚多了,甚至还能做针线活。在随访中,徐雯教授对山区老人进行科普,现在白内障手术已经发展到微切口超乳微创手术,手术过程快,全程无痛感,术后第二天就可以出院正常生活。她建议白内障患者出现双眼视力下降、看东西模糊等症状时,一定要尽早到医院眼科进行检查,接受手术。

流程更便捷,手术能力更强

“每年一到5月,全院医护人员就为‘复明工程’开启忙碌模式。”开化县人民医院眼科主任洪小刚介绍,近年来,开化县人民医院始终将这项公益活动放在重要位置,每一年都争取用更优质的服务与更便捷的流程为山区老人服务。

和往年一样,为了保障“复明工程”,开化县人民医院全体总动员。经术前协调后,各个科室错开患者入院时间,为“复明工程”腾空病区,保障一天能完成40余台手术的工作量。白内障患者入院当天,医院各部门相互配合,做好入院登记手续、安排床位、预约手术时间等工作。患者入院后,医院麻醉科、监护科、手术室、院感科等科室都全面参与到“复明工程”中,与浙大二院眼科中心专家一起完成手术。

“‘复明工程’至今已连续开展23年,我们积累了不少经验。今年也和往年一样,顺利完成了任务,值得一提的是,医护人员配合越来越好,整个流程更便捷、流畅了。”洪小刚告知,不少患者术后都感叹道:“原来手术这么快,这么方便啊!”

近年来,搭乘“山海”提升工程的东风,开化县人民医院眼科在浙大二院专家团队的帮扶下,不仅提升了白内障复明能力,更提升了眼科的综合素质。近期,浙大二院眼科副主任医师解佳隽作为下沉专家来到开化县人民医院,开展了一系列门诊、手术、查房、带教,全面提升了眼科医务人员的手术能力与综合诊疗能力。

“随着一批批专家的下沉与帮扶,眼科的实力不断进步与发展,这也成为为山区百姓送光明的动力。”洪小刚说,“争取每一年都能为白内障‘复明工程’写下完美答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