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拟控股第一大客户 解码艾迪药业重组

媒体滚动

关注
日k线图

日k线图

来源:北京商报

因大客户订单流失,艾迪药业(688488)在上市次年就出现业绩“变脸”,至今尚未走出业绩亏损的泥潭。如今,随着艾迪药业对南京南大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大药业”)的依赖日渐加深,艾迪药业开始谋求对南大药业的控制权。作为大客户依赖问题的“受害者”,艾迪药业拟通过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的方式来规避大客户依赖,增强业务独立性,但能否成为助推公司扭亏的良药,还需要时间的验证。

拟1.5亿元控股南大药业

业绩连亏之下,艾迪药业祭出了重组草案。

据艾迪药业6月26日公告,公司拟通过支付现金购买华西银峰、湖南可成、许志怀、陈雷、姚繁狄合计持有的南大药业31.161%的股权,交易价格约1.5亿元。本次交易完成后,艾迪药业将直接持有南大药业51.1256%的股权,实现对南大药业的控股。

资料显示,南大药业主要从事生化药品原料药、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注射用尿激酶制剂和低分子量肝素钠原料药。人源蛋白业务是艾迪药业的主营业务之一,公司对外销售的人源蛋白产品主要包括尿激酶粗品、乌司他丁粗品和尤瑞克林粗品,属于人源蛋白业务的上游原料供应商,南大药业属于艾迪药业的下游企业。

艾迪药业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拥有尿激酶产业价值链的整合业务模式,实现从原料的供应、原料药的生产到尿激酶制剂生产的“人源蛋白原料-制剂一体化”战略布局,本次交易有助于公司发挥产业协同作用,实现优势互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及整体实力。

投融资专家许小恒表示,监管层对投资并购上下游企业持支持态度。近期推出的“科创板八条”也提到,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开展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整合,提升产业协同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交易披露后,艾迪药业在二级市场的反应平平。6月26日,艾迪药业盘中一度跌逾3%,截至当日收盘,艾迪药业报10.7元/股,跌幅为0.37%。

标的系公司第一大客户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截至2023年,南大药业已成为艾迪药业第一大客户。

比成为客户更早的是艾迪药业对南大药业进行的第一笔投资。2022年7月,艾迪药业收购南大药业19.96%股权,此后开始了与南大药业的合作之路。

2022年7月26日,艾迪药业在回复上交所问询函时表示,公司与南大药业不存在产品购销、业务往来等合作历史。随后在同年的9月15日,艾迪药业发布公告称,拟增加2022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额度,关联人系南大药业,拟增加预计金额7053.33万元。

在合作当年,南大药业就成为艾迪药业第一大客户。据艾迪药业年报,2022年,艾迪药业对南大药业实现的关联销售金额为6337.14万元,占公司营收比例为25.95%。2023年,艾迪药业向南大药业的销售金额进一步增加,增加至1.62亿元,营收占比为39.42%,接近四成。

同时,艾迪药业也于2023年跃升为南大药业第一大供应商,采购占比超七成。数据显示,2022—2023年,南大药业向艾迪药业实现的采购金额分别约为6983.13万元、1.76亿元,采购占比分别为24.34%、72.54%。

“收购大客户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合理的,尤其是当这种并购能够带来显著的协同效应、市场准入、供应链整合或其他战略利益时。例如,它可以增强企业的垂直整合能力,确保关键资源或技术的控制,或是快速扩大市场份额。”biotech创新药医学顾问曹博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艾迪药业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前期与南大药业的战略合作确实助力艾迪药业2023年人源蛋白业务规模创出新高,上述交易真实、公允。同时,公司与南大药业属于上下游关系。收购完成,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实属正常,并将始终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履行相应的合规审议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

曾遭前第一大客户“砍单”

拟并购第一大客户的艾迪药业,曾在大客户上栽过跟头。

在IPO之时,艾迪药业的大客户依赖问题就饱受诟病。据艾迪药业招股书,2017—2019年,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普生化”)始终为公司第一大客户,艾迪药业对其实现的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50.64%、69.11%、63.09%,对天普生化构成重大依赖。

艾迪药业彼时表示,公司销售收入较为依赖于天普生化,主要是因为注射用乌司他丁和注射用尤瑞克林系天普生化独家品种,公司亦是目前唯一能够向天普生化规模化提供乌司他丁粗品和尤瑞克林粗品的供应商,双方形成了长期产业合作关系。

在曹博看来,公司过度依赖单一客户或供应商会增加经营风险,一旦该客户或供应商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公司业绩。

2020年7月20日,艾迪药业登陆科创板。仅在上市次年,艾迪药业和天普生化的合作就出现了变故。由于天普生化控股子公司广州宝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近年来逐步恢复生产,并向天普生化供货,故天普生化调整了供应商结构。2021年,天普生化向艾迪药业减少采购量约7820.15万元。

这成为艾迪药业业绩“变脸”的重要原因之一。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艾迪药业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2.56亿元,同比下降11.54%;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约为-2999万元,同比由盈转亏。

自2021年出现净利亏损后,艾迪药业至今仍未实现盈利。财务数据显示,2022—2023年,艾迪药业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2.44亿元、4.11亿元;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1.24亿元、-0.76亿元。

艾迪药业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近年来公司净利虽持续亏损,但整体呈现减亏状态,且营业收入始终呈现增长态势。2023年,HIV创新药销售、尿激酶及普药销售收入较同期实现较快增长。

北京商报记者 丁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