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南京广播网

关注

6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扎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让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尽力而为,就要在“尽”字上下功夫,在经济发展可承受的范围内最大限度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急难愁盼问题。“尽力而为”是态度、是责任,要求党员干部主动进取、积极作为。广大党员干部在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过程中,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切实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想尽一切办法,尽最大可能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要在抓常抓长上下功夫,始终做到把群众的所思所急所盼所难挂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中。只有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做,多倾注自己的情感,保持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时不我待的责任心,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抓落实,不因事难而推诿,不因事小而不为,一年接着一年干,踏踏实实往前推,持续取得新进展,积小胜为大胜,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才能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满意感和幸福感。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量力而行关键在“量”,有多大能力就办多大事情,要统筹考虑发展阶段和承受能力,统筹谋划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着力增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不搞形式主义,不搞政绩工程,不喊哗众取宠的口号、不定脱离实际的目标、不作兑现不了的承诺。“量力而行”是方法、是智慧,要求党员干部立足实际、务实理性、尊重客观规律。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党和人民嘱托,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自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既要永葆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又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想问题、作决策、办实事时,将上级决策部署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与群众意愿相结合;加强事前论证和风险评估,将民生实事项目具体量化,把资金用在刀刃上,花好每一分钱;对于基层和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能立即解决的,必须立即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也要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力求做到量力而行。

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老百姓近距离共享高品质生活,是创造美好生活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仅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遵循,也是一种工作原则和方法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广大党员干部保持“尽力而为”的进取精神,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最大努力多为群众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同时,保持“量力而行”的务实作风,办好民生实事不能脱离实际,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会越来越强。 

【责任编辑:葛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