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川观评论丨拆掉阻碍演出市场发展的“柱子”

四川在线

关注

川观新闻评论员 余姝满

近两年,文化演艺市场回暖。演唱会火热之下,抢票都是以“秒”计算,抢到票就跟中奖差不多。但“柱子票”现象,成为引发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有消费者购买梁静茹上海演唱会的门票,到场后却发现,看歌手成了看柱子,遂起诉主办方。6月20日,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对备受瞩目的演唱会“柱子票”案进行了一审宣判,判决主办方根据阶梯式退票比例,退还消费者相应的票款。

演唱会卖的是体验感、氛围感,可消费者的座位前,有遮挡物“横插一脚”,整个演唱会“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如此货不对板,观感大打折扣,当然要有个说法。“柱子票”案一审被判退还消费者相应的票款,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演出市场的一记鞭策,传递出积极信号: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逐步完善演艺市场相应的规则和行业规范。

贪一时之利只会带来长久之弊。不只是“柱子票”,近年来,从“黄牛票”到“墙根票”“台阶票”,乱象不断。面对投诉,主办方、平台方多个主体踢皮球,一些演出方消极敷衍,回应方式潦草、协商态度强硬,消费者投诉无门不是个别现象。在社交平台上,一些网友分享了自己遭遇“现场体验差、后续退票难”的经历,让人直呼“很受伤”。演出市场是双向奔赴,如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再被漠视和侵害,消费体验一再被破坏,被泼冷的热情难以恢复、垮塌的口碑难以重建,最终损伤的是整个演出市场的长远发展。

“柱子票”案的这一判决就像一针药剂,有一定作用,但要把病根真正拔除,还需要长效治疗、多方发力。仔细想一想,从“看一场演唱会”到“打一场官司”,消费者“较真”的成本居高不下。从事发、投诉、协商不成,到起诉、开庭、调解无果,再到如今的一审宣判,历时一年有余。过程艰难,判决结果释放的“快感”也有限,难怪有人说“耗不起”,也有人说“不值得”。

本案中的9名原告之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到,“希望可以通过少数人的力量,给到演出市场更多更公平的规范”。这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良好初衷,但规范整个演出市场,依靠“少数人的力量”,未免让人有点担心。况且,“少数人的力量”又能在何种程度上发挥警示作用?演出市场的规范,不可能只靠某一方、某一环节的“单打独斗”。从演出场地的规划、票务系统的管理,到售后服务的完善、服务流程的升级,每一个环节都拧紧拧实,每一个主体都负责到位,演出市场的消费活力才能更好地被激发出来。

今年各地演唱会依然火热。要想让演艺市场更加充分、良性的发展,就要合力把这些阻碍演出市场的各种“柱子”“墙根”“台阶”清理了。共同维护健康的市场秩序,才能有消费者与市场下一次热情的双向奔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