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浙江黄岩:技术创新助杨梅产业高质量发展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经济日报

位于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江口街道东魁村的大棚杨梅种植基地里,一棵棵幼龄东魁杨梅树,整齐排列,一米多高的枝头结满了紫中带黑的杨梅。

“46.1克,比乒乓球都要大。”杨梅种植户解仙利正和农技人员一道对成熟期的东魁杨梅进行品控测试。重量、糖度、果形等各项数据一一出炉,一番操作下来,这位“新农人”欣喜异常,“想不到今年3月份种的杨梅,现在能结果了,科技创新让我们再也没有难种的杨梅。”

据了解,黄岩是东魁杨梅始祖地。杨梅苗进行嫁接栽培后,一般4至5年可挂果,8年后进入盛果期。生长周期长,限制了杨梅产业发展。台州市黄岩区农业农村局果树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徐建军告诉记者,这几年,当地潜心东魁杨梅种植技术创新,研发大棚杨梅速生等技术,攻克杨梅生长周期长的难题,实现幼龄东魁杨梅快速投产,助力杨梅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建起智能化温室大棚,可以模拟出植株的最佳生长条件。”徐建军介绍,大棚里设置了气象站、土壤监测站、虫情预报灯等一系列监控设备,将数据实时传送到种植户手机里。打开应用,手机里显示着大棚内的温度、湿度,随时随地根据情况进行控温、控湿和控水操作。

传统农业生产主要凭经验、靠感觉。在这里,光线、空气、土壤、水质,一切与杨梅生长有关的因素都成为可控制的数据,不仅实现当年种当年产,该技术还能通过平原密集种植、机械化操作等带来成倍收益。

“以前一亩地只能种十几棵,现在达到50棵,虽然投入增加,但三年左右就能回本。”解仙利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平原地带的幼龄东魁杨梅投产后,很适合采摘体验,带动了农文旅融合发展,大大延长了产业链。目前,黄岩杨梅种植面积6.1万亩,分布在90%的乡镇街道,年产量4.4万吨,产值达5亿元。

科技创新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黄岩聚力发展壮大东魁杨梅产业,相继出台种植、设施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同时,积极对接专家团队,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共建中国杨梅科创中心,合作开展东魁杨梅“揭榜挂帅”项目,提升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让杨梅产业真正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的“致富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