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直播趋严!明起视频号取消私募直播准入资格,公募此前已收紧

澎湃新闻

关注

基金视频号直播政策收紧!

经澎湃新闻向视频号直播官方客服核实,自明日起,微信视频号对已取得金融科普准入资格的私募基金相关用户取消准入资格,被取消准入资格的视频号用户不再可于视频号进行金融科普类直播。

近期,微信视频号发布了更新版本的《视频号金融科普类直播准入标准》(下称“《标准》”),更新生效日期为2024年6月18日。其中,在基金从业人员入驻要求方面,《标准》新增“暂不支持从业机构为私募基金机构的用户申请”等。

私募被禁止申请视频号金融科普直播

所谓“金融科普类直播”即指主播通过直播间围绕金融相关知识(包括但不限于:股票、债券、基金、银行、保险、信托等)进行科普讲解。

经澎湃新闻向视频号直播官方客服核实,视频号近日向特定用户发布了《视频号金融科普直播准入标准更新通知》(下称“《通知》”),《通知》内容显示,为更好地保障用户权益,推动平台生态健康发展,根据《视频号金融科普类直播准入标准》,视频号暂停私募基金相关用户申请金融科普直播准入。此外,视频号也将于2024年6月27日起对已取得金融科普准入资格的私募基金相关用户取消准入资格,被取消准入资格的视频号用户不再可于视频号进行金融科普类直播。

其中,“私募基金相关用户”是指在申请金融科普准入时提交了私募基金相关从业证明的、且获得视频号金融科普准入资格的视频号个人用户或企业机构类型用户。

那么,视频号政策的调整会对私募基金产生怎样的影响?

澎湃新闻从多家中等规模以上的私募了解到,当前涉足直播的私募机构并不多,少数一些以视频内容为主。

“目前视频内容一切正常,未接到相关通知”,其中一家尝试过直播的私募机构向澎湃新闻表示,半年前就已暂停直播,视频号对私募“效用不是很大”。

另一家机构也向澎湃新闻坦言,合规管控严格,一直未尝试相关直播。

“私募公开宣传本身受很多限制,出于合规的要求也会非常谨慎。”一位私募人士向澎湃新闻表示,此次受影响的多数为少部分小型或不正规的私募,“做一些擦边的内容,通过流量夹带一些私货,促进销售,其实这可能是主要整治的对象和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12月,因直播推介等多项违规,贵州证监局曾对友山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出具警示函。

公募基金暂未大面积受影响

公募基金也是“金融科普类直播”的老用户。继私募基金传出直播趋严的消息后,近期也有市场消息称,沪上某公募基金公司的直播被认为存在“无资质认证讨论金融类话题”的情况而被中途掐断。

不过,澎湃新闻记者采访近二十家公募后了解到,目前大部分公募在微信视频号直播并未出现相关异常。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称,公募机构的公众号、视频号每年都要进行认证与审核,“去年年末就已经对资质要求提出了明确规则,倘若没有资质认证,就会存在中途被掐断的情况。不过大部分公募机构一开始就会申请相关资质认证,正常认证完后一切照常。”

另有公募内部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实际上,公募机构的视频号直播已收紧一年多,主要是在‘金融类直播资质认证、不让录播、分发要报备’这三个方面。而在直播内容审核这块,微信视频号团队从未对我们审核过的脚本提出过异议。”

“但是新政策还是在大方向上对公募基金在视频号的直播进行进一步规范,比如新规要求今年在真人出镜方面,还补充要求‘主播不得以小窗口的形式出镜,且出镜画面需大于总画面比例的三分之一。”一位公募负责电商平台的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相比较抖音等其他平台,微信视频号的直播要求是最为严格的。”

具体来看,综合受访的公募基金人士提供的内容,今年新增了的三条要求:

一、围绕股票、证券相关知识进行科普直播,出镜主播的执业岗位必须为“证券投资咨询(分析师)”或“证券投资咨询(投资顾问)”。基金公司员工通常不具备前述资质。

二、围绕股票、证券、基金、期货相关知识进行科普直播,直播间画面需标明对应风险提示语。包括但不限于:“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基金公司不保证基金保本保息,请谨慎投资”等。

三、围绕股票、证券、基金、期货相关知识进行科普直播,若涉及引用具体投资理财产品过往的业绩,需在相应位置添加相关提示语表明展示数据为过往业绩,并不代表未来表现。如:“历史数据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加载中...